SIGMA Sd Quattro


得到了一台 過去關注已久的機身
雖然這是一台多年前的相機
但憑藉著其精湛的外觀設計與sigma獨有的Foveon X3感光元件
對我來說仍是一台魅力不減的經典銘機。
Sd Quattro採用一片尺寸為APS-C規格的X3感光元件
鏡頭接環為sigma自家發展的SA接環系統,雖然SA接環過去都是單反相機
但這次Sd Quattro卻是採用了無反光鏡系統的架構。

很可惜當年發表時sigma還沒跟Panasonic和Leica組成聯盟,否則我認為Sd Quattro採用L接環應該是一個比較理想的選擇
sigma在Sd Quattro之後發表的FP系列雖然採用了L接環
但並未延續使用Foveon X3感光元件實屬可惜
目前想使用Foveon X3最新的機身就非Sd Quattro莫屬了。

Sd Quattro在外觀設計上十分獨特!
欣賞相機外型的設計的線索,在它的機身頂部可以看到猶如RF旁軸相機左右高低落差的線條特徵,正當以為這是致敬RF的外觀之時,肯定會認為如果要配置觀景窗,那肯定要將其放置於機背的左上角才堪稱復古到位呀!
但其電子觀景窗的配置卻更像是傳統單眼觀景窗置中的設計
像是將原本單眼相機容納五稜鏡的軍艦部造型退化掉,演變成縮小體積的EVF組件鑲嵌在機頂上,握把的部分也承襲了一般來說對單眼厚實握感的印象,握持感受也十分就手。
機身設計的新舊交融,在復古與現代語彙的揉合感 是我欣賞這台機身的第一印象
而機身多處的設計也同樣存在令我讚嘆的細節。


鑲嵌這個詞甚至不只是形容,從外觀的組件分界線來看,EVF的組合方式似乎就是鑲嵌進去的而且留下的組合線條我認為是堪稱優美精緻的線條表現!

用微微陷落的表面 勾勒出簡潔與優美比例的圓角矩形線條
隱晦的將大屏幕、快捷控制屏幕、快捷按鍵群組在一個範圍之內
不得不說Sd Quattro在機背按鍵的劃分布局上也是非常講究美感
這些按鍵排佈出來的相貌,對我來說是非常順眼而且漂亮的
雖然它以單手操作來說並不是非常好按,但以他碩大的機身來說,單手操作本來就不太現實
如果以雙手超操作,也就沒有什麼大問題了。


從機體正面看 可以看出這台相機不按常規的設計,它的組裝方式就像是手機iphone14的邊框構造,外圍有一圈機殼並在邊緣處留有1.5mm左右的小圓角作為收邊
正面機殼結合上去後在邊緣勾勒出極為密合的邊界線條,我不確定這種特殊的組裝方式是否有什麼特殊機能,但在造型上我認為是非常富有趣味的結構美感

而商標的標註方式也有別於一班廠商的作法將商標大喇喇刻在正面
商標是以小字刻在機背的右上角,我更喜歡這種低調的作法,精緻又美觀。


雖然Sd Quattro是一台無反光系統的機身,但考慮當時sigma自身的可換鏡頭系統還停留在單反系統的SA接環,為了能夠通用SA鏡頭,就必須空出法蘭距的空間

因此單看機身的時候,突兀的筒狀突起乍看之下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但因為突出部分的造型是完整的圓筒狀,因此實際裝上鏡頭時,整體的視覺感受會跟鏡身融合 像是鏡頭的一部分。

設置於圓筒上的機身開關鍵,外觀甚至做成像是一般鏡頭AF-MF的切換撥桿。既照顧了法蘭距的厚度需求又解決了視覺上會過度笨重的感受,真的是很有巧思的設計。

握柄的可握持空間大約在6-7cm之間如果中指+無名指+小指合併的寬度沒有超過6cm那麼這個手柄應該還是很好握的,一開始看到Sd Quattro的正面照片時對於他的機身底部
靠近握把的地方竟然削薄了,形成一個底部不對稱的造型,對於這樣的造型變化我起初是深感不解的,甚至想買垂直把手將它補成完整的方形。
但我得到實機把玩的時候,不得不說這個切削的曲線實機看起來的感受,我會形容它十分性感!會這麼形容是因為我感受到這條曲線有著畫龍點睛的效果,
而且還不是一般人敢於嘗試的造型,Sd Quattro的體積不算小,若是用一般保守的設計方式去完成既訂印象的相機造型,它在造型上將會變成一個了無新意的"磚頭"
但Sd Quattro的設計師大膽地跳脫傳統的造型印象,可以縮小的就縮,應該削減的就削減,輔以各種細節的修飾。讓它變成了一台光是外觀就令人愛不釋手的相機。



實拍照片分享


sigma著名的Foveon X3感光元件是讓愛好者趨之若鶩的精隨所在,這種技術的原理說明在網路上有許多資料可以閱讀,我就不再這裡贅述細節。

總結來說即是X3技術理論上,每一個像素都能感測到光的3原色(R紅色、G綠、B藍),所以照到感光元件上的顏色可以有確實的光線被感光元件分析。

然而一般相機的感光元件每個像素只能選擇感應一種顏色的光,假設一束藍色的光照到專門感應紅色或綠色的像素上,這些像素是無法感測到藍色的,這時需要依靠演算的方式
讓相機去判斷或是猜測那些沒採集到光線的像素應該要呈現什麼顏色,所以理論上那些未收到實際光線樣本的像素,在畫面所產生的顏色是事後演算填補上的顏色。
在知道這些運作原理的不同之處,對我就已經產生吸引力了,因為X3理論上是對於光線收集更趨於完整的感光模式,這個技術方向對於還原真實色彩、階調細節這件事情,潛藏更多的可能性。












Sd Quattro拍攝出來的原始檔案是X3F檔,這種檔案不能使用Lr來編輯,需要到sigma官網下載專屬的軟體來編輯或是轉檔給Lr使用,雖然多了一個使用專屬軟體後置的步驟,但使用後發現這套軟體也有其好用的地方,除了跟Lr一樣有對亮暗部曝光微調與曲線功能外,還有sigma自家特色的預設風格檔。
而我自己認為最好用的是其中fill light的補光功能,它可以非常直覺的微調亮暗部的反差程度,適當的將過暗或過亮的地方拉回中間值,這個效果雖然也能用曲線針對亮部或暗部調整
但若沒有仔細控制很容易會讓畫面變得缺乏對比沒有輕重,呈現出灰灰淡淡的感受
而fill light功能的優勢是在它的控制範圍內會比較適當的控制亮暗面的對比關係,使用者不用花太多腦力就可以輕鬆得到一張階調豐富的照片。








這麼用心的文章居然都沒人回XD
經典的X3能見度變這麼低嗎?!
好文好圖
Sigma在無反市場的經營能有他鏡頭的積極度一半就好了...
感覺都在做些孤高的神奇東西
不過好處是大多機型都很經典
值得把玩品味
石英透鏡 攝影Blog http://quartzlens.blogspot.com/
好懷念阿..我的第一台相機DP2X....
SIGMA那邊是表示今年年底前會推出X3的原型機,希望別再延期了...
jumpman23
延期呀 明年第一季搞不好都不會出現
拍得不錯
好像沒有提到最重要一點
1:1:4 排列 偽色 令X3魅力大減

只要L-Mount新機堅持1:1:1真還原色彩,一定有用家捧場
用上FP那種原始級的S-AF也無所謂,加上機身防震+CF Express立即強悍起來
小眾慢拍機,Pentax Ricoh也能撐得下去,X3一定能生存

https://chan.nds.hk/blog/?p=7485
看看對比,1:1:1靠真色micro contrast透出多點立體感
youpic.com/altruistic1231/
jumpman23
對呀 1:1:1才是真X3
leon-ex
這個連結的比較有點怪怪的, 這裡的比較,我個人是比較喜歡Q的發色勝過m,Q看起來較鮮豔跟立體,m看來較像CMOS拍出來的。而本人用的是SD15,只要白平衡調的好,基本上對它的發色跟立體感是沒甚好挑的。
個人很希望x3可以繼續發展,但sigma還是發展DP系列會比較好,畢竟大部分用戶都是當第二台機子,願意再養鏡頭群的不多
比較sigma的電子性能跟其他家比…真的當做主力機使用的話會比較吃力
sapiens
SA鏡頭當初似乎“致敬”EF,訊號跟法蘭距都一樣。因此對岸有人專改SD機身:改EF接口,淘寶找一下就有我有賭一把送台SDQH去改,現在改回來可用鏡頭多到不知道該收哪顆[笑]
leon-ex
喔~這個賭很大喔, 不過真的能用的話, 實用性會差好多好多。
這台機子容易發熱造成過熱

不知道是不是通案?
accentor
應該是通例了,我是用 SdqH,我常說電池這麼耗電一定是把電力拿去發熱用了。大概拍的幾十張就會開始過熱,一直要你休息。一旦過熱後,要回復正常使用要很久。就是休息一陣子可以拍幾張,接著又出現過熱。
x3的細節和立體感真的用過一次就難以忘懷
好希望有新的DP系列.....
這台把手很特別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