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3五年總結;日台夜景集錦【從GM1到S1】(※圖超多)

M43五年總結;日台夜景集錦【從GM1到S1】(※圖超多)

從旅遊打卡需要、到拍出興趣、追求盡善盡美,甚至已經是吃飯工具,
這五年來跌跌撞撞出不少雜感,就藉此次跳全幅做個總結。

(本文附照皆為單次曝光的RAW,經由LR、PS修圖所成上傳於flickr)

當初會選擇GM1,僅僅是因為我在之前有使用過家人的FP8與GF3,
對PANASONIC順手與信任下選擇了GM1,
並對發售不久的15mm F1.7有極度好感,一同入手,
是極具紀念的第一台相機組合。



同時期搭配的鏡頭有9-18mm與各種中長焦鏡頭,
當時除了7-14mm F4之外,並無其它超廣角可選擇。
雖然買相機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畫質讓旅遊照更加美好,
但隨著攝影知識逐漸提升,以往罩門的夜拍也越漸得手,
因此除了找一般景點之外,重心也開始偏向夜景。

仙跡岩


新北市政府大樓觀景瞭望台


小南港山


鐵花村音樂聚落


JPG直出開始無法滿足我,但才剛入手也不願馬上換相機,
於是接觸LR,嘗試各種參數調整,偶有佳作。



中埔山


康樂山


壽山忠烈祠


半屏山


台灣要拍夜景很多都要爬山道,
而且夜景不是相機腳架帶著,有出太陽就能拍好,
以至於也對PM2.5等等空氣相關知識有了初步了解,
會針對季節與季風安排行程了。

烘爐地


碧山巖開漳聖王廟


另一點是大多數的觀景點其實都離夜景有距離,
比起廣角鏡,中長焦更能拍出想要的夜之美,
可惜M43多數變焦鏡星茫相當不理想,這時期定焦一直來來去去,
9-18mm也因為星茫萌生換鏡念頭,但、此時依然無鏡。
撇除阿福與後起的12mmF1.4,
P家個人評價最高的標變星茫其實是LX100,直至今日一直有想入手的念頭。

9-18使用率降低,一直心心念念Voigtlander Nokton 10.5mm F0.95,
當時從謠傳到發表到上市真的等很久,發售當下就立刻入手。
10.5mm重量達585克,裝在GM1上很突兀,也是目前為止拿過最重的鏡頭。



也因此開始為GM1尋手把,所幸GM1仍是現役機種,
有副廠願意出為電池部位空一塊的便利手把。

仙跡岩 : 仙岩廟


0.95的光圈就是會吸引人帶去拍銀河,
一場臨時起意的武嶺之旅就此成行。


當然在此之前已經有用過15mmF1.7拍過銀河,
所以有足夠的經驗與知識前行。

而這時期拍夜景次數也逐漸頻繁起來,

五股水碓觀景公園


觀音山硬漢嶺




新北市政府大樓觀景瞭望台


金面山




基隆山




中長焦鏡依然來來去去,直到35-100mmF2.8入手才稍微穩定。
35-100mmF2.8甫入手便拍出了九份山城夜景,
而後參加LUMIX比賽時也意外獲獎,備感歡欣。

竹東大山背


無耳茶壺山




東華聖宮


台灣旅行稱不上拓遍各地,但卻有了出國旅行的想法,
因為會一點日語,又有在福岡打工度假的經驗,日本自是首選。
但終究是陌生國度,夜景還要拍嗎?

當然還是要拍。

事前功課做了許多,包括多數景點無法架腳架也是考量範圍,
GM1要手持拍攝困難重重,因此新機購入勢在必行。
當時考慮的機種是GX8與EM1,若選擇EM1會否又是不同的路途呢?
總之帶著GX8飛往日本關東旅遊了。

栃木県庁 展望ロビー


湯西川温泉 かまくら祭


冬季銀河


晴空塔




日本夜景超美,不過關東也是有一點PM2.5的問題,當然跟九州比起已屬輕微。
此次旅行掌握GX8,其操控性與握感都遠遠在GM1之上,GM1暫時被我冷落在防潮箱。

基隆中正公園


2016國際祈福水燈節


容軒步道


新店小獅山


北投焚化爐觀景台


雙峰山慈惠堂


四格山


都蘭鼻銀河


時間進入2016年夏天,Leica 12mm F1.4上市。
事前SAMPLE已經有F8超尖星茫照為之震撼,便計畫去日本旅行順便入手該鏡。
畢竟是原廠自動鏡,雖然不比10.5mm廣光圈也小,
但自動對焦實在太方便,且光圈全開便是實用畫質,這都是阿福的弱點。

AER


住友生命仙台中央ビル展望フロア


仙台城


霞城セントラル展望ロビー


西蔵王公園




先前提到台灣夜景都離展望點有距離,因此較需要中長焦,
這點日本雖同,但日本除了山地觀景台,也有相當多的高樓展望台,
高樓通常就在市區,因此廣角鏡就能充分拍出絕美夜景。

重陽大橋


碧山巖開漳聖王廟




12mm的星茫不僅美,最大特色是F4開始就已經很尖,
雖然阿福F1.4就有星茫,但絕大多數鏡頭可沒這麼威,
因此要論M43拍景最佳鏡頭,12mmF1.4當之無愧。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12mm太美,那年去日本像是發瘋般的狂跑各觀景台。

另外因為日本祭典活動的緣故,35-100mm出勤率也高了起來,
開始嫌換鏡頭麻煩的我,憶起了被冷落在防潮箱的GM1,
開啟了雙機流的旅程。

羊山公園


六本木ヒルズ




SKY CIRCUS サンシャイン60


東京都庁南展望室


回台灣也是盡量跑還沒去過的點,
有活動配合的話更佳,像是碧潭水舞秀就是其一。



85大樓


中寮山


中南部因為PM2.5一直都很難成行,
過年返鄉如遇好天氣還是會盡量拍拍,
中寮山2016年拜訪時可是霧到連S彎都看不到...

吳氏宗祠


山梨県立科学館


横浜ランドマークタワー スカイガーデン




三貂角


烘爐地南山福德宮


新店交流道


2017年5月,M43出了一個驚艷的超廣角鏡。
即是老蛙7.5mm F2.0。
小巧卻有大光圈並且畫質良好,進M43這麼久,總算等到這一顆。
雖然跟12mm比起來有不少缺陷,但實屬體現M43精神的鏡頭之一。

5mm不知道何朝問世,東正光學加油。

中埔山


台北101


三仙台


GM1跟7.5mm實在是絕配。
可惜後續機種只出了GM5,很希望能再看到新後續機。





獅球嶺砲台


林口仁愛觀景台


中港系統交流道


鰲峰山觀景平台


12mm焦段上終究不及7.5mm廣,這段時間猶豫之下還是出掉了。
之後7.5mm一直陪到跳家。
但是7.5mm與42.5mm實在差太多,拍夜景很不方便,
曾在LX100跟其它標變鏡猶豫不決,最後以輕便為主的搭配方針下,
選擇了我最開始捨棄的kit鏡頭:12-32mm。

真是太諷刺了SRG,離開KIT鏡繞了一大圈,
最後挑選的竟然是你一開始最不想挑的鏡頭,
所以說呢,人心最後終究是要回到初衷,
這個只有70克的標變,或許正是極限也說不定。
(亂帶梗)

軍艦岩


鳶山


汐止星光橋




熱海城


川越氷川神社




タワーホール船堀展望室




文京シビックセンター


恵比寿ガーデンプレイスタワー


樹林大同山景觀台


南方澳觀景台


不過有了標變,拍夜景實在是方便不少,
何況才70克已別無所求了。
這時期日本有機會參加各種祭典就會參加,
還能動就盡量動。

東山スカイタワー


名古屋テレビ塔


除了空氣,玻璃也是影響拍攝的一大因素。





日本各種活動祭典傳統行事讓人難忘。

岐阜シティ・タワー43


岐阜城


而日本也對夜景景點極為重視,
三大夜景之外,也有數個介紹並排名的夜景網站可供查詢,
知名景點大樓以外,亦有不少免費/收費觀景大樓,
對於夜景喜好者的我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

劍南山


大魯閣草衙道


稲佐山山頂展望台


大山祗神社跡公園


福岡タワー


南公園西展望台




博多ポートタワー


福岡的夜景之前都有去過,但當時無拍攝知識也對夜景沒這麼嚮往。
如今再訪再次認識福岡的夜之華。

紅淡山


大屯山


虎山


蟾蜍山觀景台


アクアシティお台場


テレコムセンター


東京スカイツリー




キャロットタワー




樟山寺


象山 超然亭


拍夜景這麼久,才想到要去象山拍,因為那裡人實在太多。
連平日都搶不到位置的景點啊。

大尖山


東澳灣


長仁公園

這裡拍攝之後一年點燈了,有機會可能會再訪。

望遠亭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2018年底,入手了很重要的鏡頭,M43另一個值得讚賞的鏡頭。
Sigma 56mm F1.4。
雖然M43小巧鏡頭多,但中長焦F1.4的鏡頭還不到300克值得一試。
另一方面是42.5拍活動稍嫌不夠遠,但75mm對焦不放心。
56mm對焦安靜迅速令我驚艷,可惜M43版一直拖超久都不進,
最後去日本買比較快。

フジテレビ 球体展望室


民權大橋


散景已經很棒,也非常銳利,是目前主力。

atre 天際花園


2019台北光之饗宴


皿倉山




あしかがフラワーパーク


世界貿易センタービル


アイ・リンクタウン展望施設


至此,7.5mm、12-32mm、56mm是我輕便旅行主力。
56以上呢?則是另一個外掛了。

Sigma 56mm F1.4 + DMW-LT55 1.7X


1.7X增距鏡OP兩家都有出,也都不是為了M43設計的,
不過卻是各家攝影師討論度相當高的增距鏡,
不僅可以用在M43鏡上,SONY跟富士也都有搭配記錄。

用在56mm上濾鏡尺寸剛剛好不用轉接且無暗角,可謂是PS聯盟的先行組合。
等效190mm F1.4的神鏡誕生。





基隆虎仔山


五股水碓觀景公園


瓊仔湖福德宮


九五峰




劍潭山


高塔山公園


老地方觀景平台


達觀鎮


--

M43是個好系統,休閒隨拍足矣,
但就如我最前所述,如今攝影的需求已從應付旅行打卡昇華到了工作器具,
跳全幅乃必然之舉,一直在S1與Sigma fp之間猶豫,
最終還是選擇了S1,除了熟悉的介面之外,防手震對我的助益極大,不得棄之。

(fp + 16-35mm F4 + Canon 50mm F1.8這組合超有吸引力嗚嗚嗚)

時隔五年,夜景仍有很多沒拍到,
這次跳家,再過五年還能達何處?
一邊精進,一邊走訪各地攝夜景,
若S1有成,屆時再筆一篇心得罷。

感謝閱讀至此 <(_ _)>
很仔細的拜讀 並觀賞照片
說真的 能專注拍攝同一件事物那麼久
除了熱情還是熱情啊
都是很棒的照片
會讓人有想去拍夜景的衝動呀
超棒的 感謝分享
更期待未來有更多的好作品喔
msucoo93 wrote:
從旅遊打卡需要、到拍(恕刪)


五分奉上

證明了利害的是人,非器材。
msucoo93 wrote:
從旅遊打卡需要、到拍(恕刪)


佩服樓主的熱情!

看樓主在台灣北部拍的那幾個景點,都是我偶爾會去拍照的地方,我覺得能兼顧拍照與運動的拍點真的很好,也分享張劍潭山夕彩

劍潭山夕彩 by Jeremy Huang, 於 Flickr

換全幅拍夜景後,配合適當的後製手法,樓主對於畫面顏色及明暗的層次感及寬容度一定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阿臭丸 wrote:
很仔細的拜讀 並觀賞照片
說真的 能專注拍攝同一件事物那麼久
除了熱情還是熱情啊
都是很棒的照片
會讓人有想去拍夜景的衝動呀
超棒的 感謝分享
更期待未來有更多的好作品喔

謝謝你的鼓勵,有機會會再去拍更多夜景 > <

底片虫 wrote:
五分奉上
證明了利害的是人,非器材。

謝謝給分 Q_Q


Jeremy2288 wrote:
佩服樓主的熱情!
看樓主在台灣北部拍的那幾個景點,都是我偶爾會去拍照的地方,我覺得能兼顧拍照與運動的拍點真的很好,也分享張劍潭山夕彩
換全幅拍夜景後,配合適當的後製手法,樓主對於畫面顏色及明暗的層次感及寬容度一定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謝謝分享美照!
全幅的寬容度確實有另一番的感受!
謝謝樓主分享美圖!
小弟也用M43 O家
也玩LR
感覺樓主的照片 陰影 清晰度 去朦朧 應該都調蠻大的
想請教一下樓主
這樣看原圖的時候雜訊會不會很重?
有什麼調整上的經驗分享嗎?
謝謝!
stevechuang wrote:
謝謝樓主分享美圖!
小弟也用M43 O家
也玩LR
感覺樓主的照片 陰影 清晰度 去朦朧 應該都調蠻大的
想請教一下樓主
這樣看原圖的時候雜訊會不會很重?
有什麼調整上的經驗分享嗎?
謝謝!

謝謝肯定!

LR修圖我想大家應該都大同小異,
夜景雜訊重的部分都還是在於無光處(樹林、山地)
除了盡量把ISO降到最低之外,
個人也會稍微提升曝光補償,使暗部雜訊再低一點。
不過太高的話燈光就會過曝到不自然的程度,黑卡幫助也有限。

另外就是挑藍調左右的時間拍夜景,
這樣地景不至於太黑,拉亮也不會太多雜訊這樣。
神文 ((跪
真羨慕住在台北有機會拍這麼多夜景,新竹似乎就沒這麼好拍了...
網路未必是最好的知識管道...但也方便多了
看完只有四個字形容:嘆為觀止
其中花費的時間與精力一般人絕對難以想像,5分奉上...
mtf77223 wrote:
神文 ((跪
真羨慕住在台北有機會拍這麼多夜景,新竹似乎就沒這麼好拍了...

不敢當 > <
台北被山圍繞,有許多點可拍,
不過新竹的竹東大山背我覺得也很棒,一直很想再探。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