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新訊】Panasonic全幅機身與三款鏡頭照片流出


地圖上的流浪者 wrote:
呃...目前的M4...(恕刪)


可是現在是全片幅戰場啦,還是希望國際牌可以大膽一點,我自己也是很期待S1的XDD
rambo747gto wrote:
可是現在是全片幅戰...(恕刪)


快門微震的問題
可以看看Nikon Z6/Z7因為快門微震與IBIS互相影響,結果造成有些快門速度下必須關掉IBIS否則畫面會糊

有經驗過之前Panasonic的機身應該知道快門微震曾經是許多人砰擊的點,直到換成電磁快門。如果換成FF無反再發生一次,只會被批評得更慘

Panasonic在這方面其實是「沒有本錢可以大膽」

DSLR因為硬體結構,會因為反光鏡上升造成類似的現象,在無反因為沒了反光鏡,快門模組靠前結果變成快門直接影響
aztec1234 wrote:
快門微震的問題可以...(恕刪)


因為SONY並沒有這些問題XDD ,所以我內心很希望國際牌能追上SONY的, 其實S1R出來後我有規劃雙系統,手上的A9跟A7R3~ 跟S1R互補鏡頭,SONY有些鏡頭真的是讓人不滿意,一直到我看到國際牌的決心! 真的覺得有很多未來性XDD 希望快門設計能再加加油了~,E-M5MKII跟GX7/GX8都擁有過,覺得O跟P都還是有很多特色可以發揮~ 只要基礎功能做好! 那真的未來無限~
似乎很多人都不知道電子前簾(EFCS)有著根本性的問題...

一般快門曝光的情況像這樣





電子快門像這樣,明顯的 rolling shutter 問題就是這樣產生的





電子前簾會是這樣,前後簾不同步.
廠商對策是把畫面垂直切割多區分別作加權處理,調整畫面的曝光強度達到均勻





如果高速快門又用電子前簾的話,就會產生這種大問題,上下區的曝光差距達到數倍之多
照片上部可能已經過曝到整區泛白,下部卻嚴重欠曝,這種照片再怎麼調都救不回.



不管運作原理如何,若拍出這種上下亮度不同的照片,或是經曝光強度加權後仍損失細節,用戶都只會怪機器有問題.
電子前簾限制最高快門,就是為了迴避掉這種情況.
rambo747gto wrote:
因為SONY並沒有...(恕刪)


快門微震Sony也有的:
https://blog.kasson.com/the-last-word/sony-a7r-a7rii-shutter-shock-with-2804/

另外Fuji也有類似的使用者回報

我不知道你是因為沒碰到過那樣的條件還是其他原因,但這是物理限制造成的

有些東西其實真的不能一廂情願

然後是前面tyf提到的Rolling shutter的問題,Sony A7III可以再快一點是因為它的堆疊式感光元件減少了Rolling shutter的延遲時間

但是堆疊式感光元件有兩個大問題:
1. 散熱
2. 之前Sony不賣給他廠

所以其他廠要怎麼「大膽一點」?
如果有Global shutter的感光元件可能可以,但現在就算是Sony的Global shutter感光元件讀取速度還是很慢(全畫素讀取不到30fps,這根本達不到超採樣4k 30p的需求)
tyf000 wrote:
似乎很多人都不知道...(恕刪)


報告t大,電子前廉的問題我一直都知道的,但比方說人像攝影,不打閃燈的話,我會希望快門震動小一點,這時我會開電子前廉快門~ 平日生活旅遊也沒在追焦等等,都拍拍靜物,電子前廉快門這時候還是好用的~

aztec1234大也別太在意我的比較法,
快門要完全沒震動,目前除非像O家這樣利用時間差,只要是機械快門都有震動我是知道的,因為到A9之後的世代,sony目前我覺得已經是實用等級,A9或A7R3我用起來很滿意了,畢竟全幅無反S的發展歷史最長,早期A7一代剛出來當然也是問題一堆,所以很期待國際牌追上~

小的今天還特地趁日本假日到YODOBASHI用了好久好久的G9-PRO,希望能當成事先體驗S1的感受,跟國際牌原場派駐的活動人員討論了好久一番,我自己真的對S1系列非常有興趣,也從G9的設定中找到自己很順手的對焦方式,特別是機身前播桿可以自由設定成上下播來控制眼控是否開啟,也深知國際牌的相機有它的特色存在,也很希望自己拚一點工作能達成雙系統呢,絕對不是要砲國際牌怎樣,只是希望廠商都能更進步,有冒犯到還抱歉呢~


其實如果不是靠相機賺錢的話,我是覺得不用現在就急著買 S1/S1R
松下一開頭就說 Everything without compromise. Image quality, build quality, operability and performance. 首發的 S1/S1R 是所有規格都衝頂的東西,就連背光按鈕都放上了,那顆 50/1.4 搞不好也衝上了 Otus 等級...

除非口袋很深可以隨便買隨便玩,否則一般玩家可以等後續中低階機出來再下手不遲..

rambo747gto wrote:
報告t大,電子前廉...(恕刪)


不要用這樣的話,我回應你不是因為你砲松下,
而是砲的內容

而且感覺上我回的東西你並沒有完全吸收,
快過年了家裡忙我也沒時間說太多,你有時間再回過頭看我寫的東西
恐怕是全新產品最快補齊鏡頭焦段的案例....(SIGMA一定是拿舊品改接環,不然怎一年14支鏡頭)

銀★Club wrote:
恐怕是全新產品最快補...(恕刪)

覺得不是重新設計有點可惜,應該也會出新接環的mc11
SIGMA或許是最大贏家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