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5 開箱及人像拍攝體驗分享+教學

OM-5 開箱及人像拍攝體驗分享+教學

OM-5 開箱及人像拍攝分享


自從退坑M43之後就好久沒寫開箱文了

這次會特別發一篇OM-5的開箱

主要是在上市前看到一堆吹上天的介紹,著實讓人有點心動

剛好身邊的長輩打算買一組微單來拍攝庭院裡的花草蟲鳥

又希望偶而能帶出去旅遊拍攝

綜合以上需求,真的想不到不推薦他選OM的理由

所以就幫他選了剛好在預算內的OM-5 + 12-100mm F4.0 PRO組合

本來只是打算簡單開箱紀錄一下就好

沒想到許久沒聯絡的MD朋友最近剛好想買相機,也跑來請我推薦

也聊到很懷念以前常常跟我去外拍和開箱產品的日子

還有跟一些攝影同好聊到近幾年的攝影產品開箱幾乎都是賣肉文

看得有點膩了,希望有機會再看到一些清新風格的開箱

於是就這樣一拍即合,誕生了這次的OM-5開箱+人像拍攝分享教學


老樣子,先附上保卡和收據,以防被找碴XD

OM-5 開箱及人像拍攝體驗分享+教學
OM-5 開箱及人像拍攝體驗分享+教學




外觀及操作體驗







▲ OM-5基本上就是直接拿E-M5 MarkIII的外殼和零件來用
好聽的說法是承襲經典,但說白了就是在清庫存





外觀上唯一的區別大概只剩電源開關模組換成全黑色的
以及改名後的Logo了






個人覺得OM SYSTEM這個新名字真的蠻詭異的
怎麼會把過去品牌裡面的其中一個產品線拿來當成新的品牌名稱呢?
而且字體和字形大小都沒有一致性
對於強迫症用戶來說真的會覺得很痛苦啊orz


相信在未來的幾年內,老一輩的用戶應該還是情願繼續叫它Olympus吧?
因為OM SYSTEM對於英文不好的人來說,真的太難唸了XD





▲ 機頂右側配置因為完全沒變,所以就沒啥好特別介紹
唯一想抱怨的就是錄影按鍵的位置還是一樣難按
盲操時真的很容易按錯
如果能稍微做高一點和其他按鍵區隔肯定會好很多的!



▲ 功能撥桿從原本PEN-F改了方向被大家罵得要死之後又改回來了
所以基本上也沒啥好嫌棄的,倒是那個ISO熱鍵也是很難按到
所以只會拿來指定比較不常用到的功能





雖然是三年前的設計,但整體的質感放到現今依然是名列前茅的
但個人真的不太喜歡非對稱的背帶掛勾設計
每次裝比較重的鏡頭時都很容易整台相機歪一邊







▲ LCD感覺上和E-M1 Mark II的那塊好像一樣
動態範圍不是很好,在戶外拍攝時亮度也完全不夠
基本上晴天拍攝時只能靠觀景窗來取景了






▲ 單SD卡槽,注定是與工作機無緣了
拍攝重要活動時只有單卡真的是拿自己名聲在賭運氣
但為了輕便也只能做出妥協了



▲ 電池竟然還是沿用非常古老的BLS-50就令我有點擔心了
但續航能力倒是讓人出乎意料,外拍當天大約拍攝400張照片
加上4K錄影約15分鐘,休息時又開著wifi讓MD挑照片大概20分鐘
回到家打開電源竟然還剩兩格...
看來一顆電池純拍照撐7~800張應該是沒問題的

但比較讓人無法理解的是,這次竟然沒有附電池座充
而是改附了一顆USB充電器,或許對O家老用戶來說可能沒差
但對於新用戶來說,還要另外花錢買座充可能就會讓人有點不開心了







▲ 這次最多人砲轟的,應該就是超沒誠意的IO介面了吧!
沒有耳機監聽孔、HDMI要另購專用線
甚至連USB port都還是上古時代的Micro USB



在這個自媒體當道的年代,以OM-5的定位來說

應該是很有潛力可以成為不錯用的Vlog機的,但少了這些接口

就意味著OM-5沒辦法連接穩定器,透過穩定器控制相機

少了耳機孔對於專業錄影來說,甚至無法滿足備用機的需求

而Micro USB也不支援使用中充電,更是一大硬傷




12-100mm F4.0 PRO由於已經上市很多年了
大家應該也沒啥興趣多花時間看這顆鏡頭
所以就簡單附上幾張OM-5的上機照和開箱照跟大家分享就好










▲ 贈品手把因為缺貨一直還沒收到
OM-5配上12-100會嚴重的頭重腳輕
真的還是需要搭配一下手把才會比較好握持







人像拍攝分享及教學 Part-1


由於在下已經脫離M43一陣子,手上已經沒有任何M43鏡頭了

好在過去認識不少M43同好,可以在拍攝當天前來提供火力支援

這次社友也特別為我準備了一些很猛的鏡頭

像是MZD 17mm F1.2 PRO(以下簡稱17PRO)、
LEICA DG 10-25mm F1.7(以下簡稱1025L)、
LEICA DG 25-50mm F1.7(以下簡稱2550L)、
LEICA DG 200mm F2.8(以下簡稱200L)等銘鏡



這次外拍的地點選在台中的中央公園
首先測試的便是P家新一代的街拍神鏡1025L


▲ 這是剛下車時隨手按下的第一張快門,立刻就能感受到Leica鏡獨特的發色
過去個人一直病垢O家F1.2大三元的部分
就是這三顆PRO鏡雖然都擁有超大光圈和神級畫質
但卻少了一些特色,既沒有鮮明的獨特發色
也少了過往43老鏡的通透感和吸引人的光影特性。




接下來的人像照分享會適時搭配一些構圖或技巧的教學

讓大家可以一邊賞圖,同時吸收一些實用的人像拍攝知識




1025L 25mm F1.7 1/4000" ISO200


1025L 18mm F1.7 1/4000" ISO200


1025L 25mm F1.7 1/3200" ISO200

▲ 上面這三張拍攝時採用的是側逆光的拍攝方式
側逆光適用於陽光角度稍微偏高的時候
由於當下陽光角度比較高,無法像純逆光時輕易拍出勾勒髮光的效果
所以可以尋找光線由側後方打過來的角度拍攝
如此便能得到色彩飽滿的影像
同時又能透過部分逆光的效果來美化MD臉部的肌膚






1025L 23mm F1.7 1/5000" ISO200

▲ 這張是最基礎的消失點構圖+黃金構圖
需要留意的是,消失點應盡量往主體的方向靠攏
才能創造引導視覺重心的效果,同時採與MD視角平行的高度拍攝
過高或過低的角度都會造成影像產生梯形變形,破壞畫面的平衡



1025L 21mm F1.7 1/3200" ISO200

▲ 這張是上一張的進階版,多了對角線以及三角構圖
這種構圖方式適用於景色較單調時,依靠MD的姿勢(讓身體呈三角形)
同時傾斜畫面,讓對角線貫穿畫面及主體來平衡畫面及避免過於單調的構圖



1025L 25mm F1.7 1/5000" ISO200

▲ 這張示範的是多數攝影師拍攝糖水照時的置中構圖方式
雖然沒甚麼大問題,但如果拍攝者可以更靠近網子一點
讓消失點更靠攏主角,同時讓MD的視線與鏡頭和消失點連成一線
如此便能讓畫面的引導性和張力更強





不知道是不是OM-5的色彩定義有更新過
原本前幾代相當適合拍攝人像的Portrait模式在OM-5上面卻顯得非常蠟黃
反而是早期O機相對適合拍攝人像的Nature模式又回來了


OM-5 開箱及人像拍攝體驗分享+教學
1025L 24mm F1.7 1/1600" ISO200

▲ Portrait 模式(直出)的詭異發色,一度讓我覺得OM是不是來亂的


1025L 22mm F1.7 1/1600" ISO200

▲ Portrait 模式進LR調色過後,多少還是會不太自然


2550L 50mm F1.7 1/5000" ISO200

▲ 改成Nature模式後,發色有比較接近正常膚色了

OM-5 開箱及人像拍攝體驗分享+教學
▲ 比較神奇的是,以往O機的RAW檔在LR裡面是跟SONY的調控檔完全不相容的
如果硬要套用針對SONY的調色參數,絕對會變成印象派畫作
但這次OM-5的RAW使用SONY的調控檔之後,顏色竟然幾乎正常相容



2550L 50mm F1.7 1/5000" ISO200


2550L 50mm F1.7 1/5000" ISO200





1025L 23mm F1.7 1/3200" ISO200


2550L 50mm F1.7 1/3200" ISO200

▲ 公園內五彩繽紛的玻璃在外拍時也是一個很好發揮的元素
偶而幾張透過彩色玻璃拍攝的照片也能增加一些趣味性
需要留意的是,由於玻璃容易反光
一般來說,逆光拍攝的成功率會相對高一些







對焦及錄影體驗


OM-5的CMOS由於是沿用E-M1 Mark II的
因此在影像純淨度和畫質的部分略輸給OM-1是可預期的
對焦速度的部分雖然可以排進第一梯隊
但臉部與眼部追蹤的準確度,個人體感大概只有70~80%左右
特別是使用超長焦和大光圈鏡頭時,準確度還會再下降一些
使用12-100 PRO的時候,也發現暗部對焦經常會遇到拉風箱的狀況
差別在於OM-5的搜索速度非常快,所以即使遇到迷焦的狀況
通常也能在0.5秒內重新對上焦
這樣的表現對於業餘用戶來說應該是完全夠用的
但對於專業用戶來說,似乎只能算堪用程度而已

錄影畫質部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配上Leica鏡的關係
相較於三年前使用E-M1 Mark II配上PRO鏡時,感覺是有稍微提升的
但果凍效應依然非常嚴重,錄製4K 30P的時候也會有蠻嚴重的卡幀感

儘管如此,OM-5還是擁有地表上第二強的微單防手振系統
在只使用機身內建的6.5級防振狀態下,對於有經驗的攝影師來說
基本可以達到50mm(等效全幅100mm)以內無須穩定器就能跟拍的程度
外拍當天測試使用2550L的50mm端跟隨MD邊走邊拍
畫面的穩定度已經是無需後製就能直接使用的程度
相同條件下使用GH6測試,仍會有無法消除的步伐晃動

底下附上的是當天使用OM-5錄製的所有片段剪輯而成的範例MV
每個片段都會標明使用的鏡頭,對焦表現基本都忠實呈現
對焦靈敏度+0,使用長焦時會同時開啟光學+數位防手振
全程手持拍攝,無使用任何腳架或穩定器






人像拍攝分享及教學 Part-2



接下來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使用P家200定拍攝的照片
必須說這顆大光圈定焦望遠鏡頭的表現真的是蠻猛的
但想要手持拍攝真的就需要像是OM-5這種變態防振才夠應付



200mm F2.8 1/1250" ISO200

下面兩張跟大家示範一下正逆光和側逆光的差異
這兩張MD基本是站在同個位置,第一張正逆光是讓MD完全背對光線
利用陽光勾勒出美麗的髮光,同時藉著逆光造成臉部均勻的陰影
降低對比度並形成天然的柔膚效果
很多人像攝影師都喜歡拍逆光,除了因為很美之外
最重要的就是如果MD膚況不好時,還能省去不少後製時間



200mm F2.8 1/1000" ISO200

▼ 第二張示範的是側逆光的拍攝
側逆光拍攝非常考驗攝影師的判斷力和MD經驗
這樣的拍攝方式除了有逆光的效果之外
還可以藉由MD臉部吃到一點點側光產生更立體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MD的臉部角度必須非常精準地控制
不能讓光線在臉上形成過重的陰影,否則就會變成一張失敗的照片
這是很多新手攝影師常犯的錯誤,一定要牢記!

當然,如果是有助手的情況下,也可以請助手使用反光板補光
但在下比較喜歡追求完全使用自然光,且不使用補光器材來拍攝
這樣的好處是可以訓練自身對光影變化的敏銳度



200mm F2.8 1/1000" ISO200

▼ 同樣是拍攝側逆光,如果想要有一些變化,也可以像這張一樣
利用MD的手來遮擋光線,形成柔光的陰影效果
這張照片還運用了對角線的對稱構圖方式
在填滿畫面的同時,又不會落於呆版



200mm F2.8 1/1600" ISO200

▼ 底下這張則是上面幾種技巧和構圖的進階用法
大家猜猜看運用了幾種構圖技巧呢?



200mm F2.8 1/1600" ISO200




▲ 答案是,這張除了逆光之外
還運用了消失點、三角、對角線、黃金比例構圖
如此一來,即使是相對單調的場景,也能創造出豐富的視覺元素喔!






接下來示範的是如何使用長焦鏡壓縮景深的特性來拍攝
底下兩張照片利用長焦鏡搭配消失點構圖的方式,創造出強烈的縱深感
並搭配三分法構圖,保留右邊較多的空間來延伸視覺方向



200mm F2.8 1/1250" ISO200


200mm F2.8 1/1250" ISO200

▲ 拍攝這類席地而坐的照片時
試著讓MD的雙腳保持稍微一前一後交疊,並將腳尖前壓
可以讓雙腿看起來更加修長苗條喔!





底下幾張要分享的是200定拍攝半身和全身照的效果
同時也可以看到MD示範了幾種常見的好看的Pose



200mm F2.8 1/1600" ISO200


200mm F2.8 1/1600" ISO200


200mm F2.8 1/1600" ISO200


200mm F2.8 1/1600" ISO200


200mm F2.8 1/1600" ISO200


200mm F2.8 1/1600" ISO200

▼ 下面兩張是常見的商業拍攝構圖方式
稍微傾斜(破水平)的低角度構圖,能夠輕易創造出具有張力的視覺感受



200mm F2.8 1/1250" ISO200


200mm F2.8 1/1250" ISO200




再來要分享的是拍攝人像特寫時常用的構圖技巧
底下兩張便運用了三分法(黃金構圖)、對稱及三角構圖



200mm F2.8 1/1250" ISO200


200mm F2.8 1/1250" ISO200


200mm F2.8 1/500" ISO320

▲ 有時簡單的對角線構圖就能讓畫面極俱美感




建築的牆面或是圍欄常常是人像拍攝的好幫手
善用建築或牆面的延伸感就能簡單拍出具有美感的照片



200mm F2.8 1/640" ISO200


200mm F2.8 1/640" ISO200

▲ 遇到這種走廊型的景物,偶而來幾張置中構圖也是不錯的
白色的牆面同時還起到了補光的效果



200mm F2.8 1/640" ISO200

▲ 有時候對角線構圖不一定是要透過破水平的方式
像這張照片為了不破壞建築的幾何美感
就改由MD彎了身子來達成對角線的構圖方式






當天拍攝到最後一個場景時,本來打算試用看看Live ND的效果如何
但當我一打開這個功能時,瞬間整個人就懵了
原來Live ND只是連續拍攝多張照片合成出來的效果,並不是真正的減光濾鏡
而且最高快門被限制在1/30",並只限拍照
這樣基本上除了拍攝流水相關的風景照以外,可說是幾乎毫無用處了
本來還很期待可以用來降快門拍攝影片的,只能說我功課做得不夠啊orz



▼ 附圖是OM-5 四個等級Live ND最高的快門速度

OM-5 開箱及人像拍攝體驗分享+教學




加法攝影對於許多攝影老手來說,也是必備的技巧之一
人像拍攝常見的加法攝影有框架式構圖,或是搭配前景來豐富畫面
以下要跟大家分享的便是利用前中後景來營造畫面層次的範例



2550L 50mm F1.7 1/320" ISO100


2550L 44mm F1.7 1/320" ISO100


2550L 47mm F1.7 1/320" ISO100


2550L 50mm F1.7 1/500" ISO100

▲ OM-5的動態範圍個人體感大概只有11檔左右
當天拍攝即便是陰天的狀態下,亮部還是常常爆掉
如果拍攝對象的皮膚是比較白皙的,建議可能要稍微欠曝來拍攝才能保留高光細節
平常全幅拍習慣了,已經忘了O機高光容易爆掉的老問題XD



200mm F2.8 1/500" ISO320

▲ 這張也是在正常曝光的情況下,背景白花的亮部已經完全爆掉了
即使拍RAW也救不回來,造成色階斷層的現象





加法攝影的另外一種技巧,就是透過改變拍攝高度來融入更多背景元素
以當天拍攝的花海為例,其實整體範圍不大,想拍出滿滿花海的感覺並不容易
這時就能利用長焦鏡頭壓縮景深的特性,且站在高處由上往下拍攝
就能輕易拍出滿是花草的感覺喔!



200mm F2.8 1/500" ISO320

▲ 很喜歡這張,縱深感和景深都恰如其分
當然,MD的表情也很到位!



200mm F2.8 1/500" ISO320

▲ 利用長焦鏡虛化前後景的優異能力
把鏡頭貼近前景的花來拍攝,便能營造出夢幻的感覺



200mm F2.8 1/500" ISO320


200mm F2.8 1/500" ISO320

▼ 下面兩張也是高角度拍攝的經典範例
如果是用水平視角的拍法,肯定會拍到一堆雜亂背景
但拉高拍攝角度之後,背景馬上就能融入美麗的花景



200mm F2.8 1/500" ISO320


200mm F2.8 1/500" ISO320


200mm F2.8 1/500" ISO320



結語及體驗心得


作為一部2022年末上市的新機,OM-5的定位確實是有點尷尬

明明有潛力可以變成一台Vlog神機,但卻為了清庫存拔掉了許多必備或實用功能和配置

許多由OM-1下放的功能,也因為使用老舊的CMOS和處理器而顯得力不從心

甚至連UI都還是沿用前一代E-M5 Mark III的,包含那令人摸不著頭緒的介面翻譯

沒有監聽孔、單卡槽、無法邊充邊錄、沿用小顆的舊電池,都令其難以成為工作機

如果要從專業角度來看,OM-5真的是CP值偏低的一台相機


那,什麼樣的族群適合使用OM-5呢?

A. 對於輕便和旅遊攝影有需求的M43用戶

B. 需要OM-1上面的專業功能,但預算不足的用戶

C. 喜歡文青機又需要觀景窗假裝專業的用戶

D. 有錢有情懷又不想買舊機的用戶



作為一個曾經是43/M43超過15年的老用戶

當初就是因為恨鐵不成鋼,被逼著離開M43轉投全幅

如今時隔三年回來,沒想到還是未能如願

真的很希望未來有一天,能夠看到心中完美的那台O機出現




影者 wrote:
OM-5 開箱及人像...(恕刪)


感謝分享心得
與投入器材時間的精心實拍

"恨鐵不成鋼" 的結論
只能說
感同身受 心有戚戚焉
影者
真的,明明就可以做得更好的,但就是永遠差那一點點
感謝分享!新年快樂!樓主拍得真好!
影者
謝謝~也祝您新年快樂!
難得看到O("OM")版又有新文了.
可惜了...用了OM卻還是老EM......
影者
真的覺得很可惜
好美啊
影者
謝謝~祝您新年快樂!
提醒一下,12-100是F4喔,不是F2.8。我去年年底也入手一個,真的好用,12-40F2.8都被冷凍了😆。

感謝人像教學,很實用。
影者
有看到了,中段有一行打太快手誤了,感謝指正
感謝分享教學
O家人一定要推一下
影者
謝謝~也祝您新年快樂!
五分奉上, 這才是開箱文啊...
朋友的目的是認識自己, 放下尊嚴, 不要計較, 知足得自在.
超棒的開箱文,感謝前輩分享人像攝影小技巧。❤️
謝謝分享教學,只是攝影我完全不會,看了不知能不能拍出我喜歡的照片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