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長城的記憶】 古北口-金山嶺-司馬台長城徒步

2017年10月,一時興起想徒步走幾段長城,就買了張到北京的機票,用雙腳在這城市晃蕩了幾天,用相機記錄了所經歷的事物。

本次旅行使用攝影器材

機身:
[Olmypus OMD EM5 MARK II]
[Olympus OMD EM-1]

鏡頭:
[Olympus M.ZUIKO 12-40mm f/2.8 pro]
[Olympus M.ZUIKO 40-150mm f/2.8]
[Panasonic LEICA DG 25mm f/1.4]
[Laowa C-Dreamer 7.5mm f/2]

初訪帝都




北京,是個充滿歷史記憶的城市,最早可追朔到3000年前,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地予同姓宗室召公開始,至北宋初年宋太宗滅遼後遷都此地,第一次成為古代中國的首都,至今已有八百餘年的建都史。



在初秋時節來到北京,整片城市卻已浸在滿滿的霾裡霧裡,雖然隔兩天后就是五年一次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各地鐵站的安檢力度加強了許多,但走在街上,周遭貌似一如往常般的,逛街的逛街、泡茶的泡茶、閒聊的閒聊,讓原本緊張的情緒瞬間飄散了。



帝都給我的感覺,跟臺北很像,進入地鐵車廂後總是默默滑開手機,或是安靜地注視那廣告牆不停飛逝的車窗、抑或閉眼歇息,與我之前在成都、西安地鐵內,總會有人熱絡的聊天的情況大相徑庭,雖然曾經有在大城市生活過幾年,早已習慣這種氛圍,不過對於一個初訪此地的人,這是最能直接感受到的城市溫度,但這並不代表城市的全部。地圖上看與西安有著高度相似的四方型首都式街道,但更為錯綜複雜,分支從城市中心往外擴散,同時也為華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首都國際機場已蟬聯數年世界第二大的旅客輸送量,2016年共流通了9500萬人次。



胡同,構築北京的核心命脈,沒有胡同就沒有北京,同時也是北京人的歷史記憶。剛過十一長假,慶祝的旗幟還掛在家門,這裡是張自忠站的汪芝麻糊同,我所訂的青旅就在這巷子中間,是個青海姑娘開的,在北京有四家分店,這裡是其中一家,一進屋子香氣撲鼻,佈置也是滿滿的花草,雖然聽說老闆娘近年長期旅居國外,這裡還是保持著傳統,每週店裡的員工還是會到花市買花回來,交誼廳的桌上就放著幾把剛買回來還沒修剪處理的花葉,後院屋頂也是滿滿的花草,在北京這樣一個都市叢林中,有這麼一片綠地是難能可貴的。















對於觀光客,如果沒有瞭解胡同的歷史淵源,就是堆磚瓦巷弄,推薦找個三輪車老北京,帶你走走附近的胡同,老北京老練的駕著電動車載著我彎入巷中,如數家珍地說著那裡是誰的房子、這裡曾住過誰、連路旁的樹是什麼時候種下的都知道;環境的變化雖然大,但胡同裡的一切有如他的孩子,也是養育他長大的父母,在老北京的眼裡還是依舊那麼熟悉與親切。



一小时后,老北京和我在胡同口道别。



南鑼鼓巷烤鴨肉卷,下飛機後的第一餐,好吃到破表的美味。



路邊爆肚攤的初次嘗試,說不出來的味道,但在這入秋後的北方低溫下,我卻想來一瓶冰涼的啤酒配著爆肚吃。



這段旅行結束回到臺灣後幾天聽到北京整肅外來人口(也被稱為底端人口)的新聞,實際原因不明,但聽說是十九大期間北京大興區發生的大火,導致官方開始大動作驅趕這些沒有當地戶口的北漂。由於家鄉的收入較少,才會到大城市裡打拼奮鬥,阿嘉自己也是臺灣南部的鄉下人出身所以深有體會,「城市給他們一份職業和一間出租屋,卻不承認他們屬於這個城市。在這些人的心理上也是一種漂的狀態,缺少一種心靈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從維基百科上截錄的這段話形容得特別貼切。



沿著恭王府與什剎海漫步,天空還帶著點日落後的藍調,岸邊的燈火一一點亮,這是我最愛拍的雙色溫調調,以前常常扛著相機腳架和攝友去拍日出日落,但拍久了漸漸覺得天空最美的時刻不在太陽與地平線接觸的瞬間,而是日出前、及日出後約一小時,隱約透出的那一點點藍與紫,配上街燈,兩種衝突的色調會讓畫面對比看起來更鮮明生動。





走著走著,這才發現自己從張自忠路地鐵站一路經過南鑼鼓巷、恭王府、什剎海以及景山公園,轉眼已經在紫禁城護城河旁了。



幾個大哥架著釣竿在角落垂釣,帶著螢光的浮標隨著水波飄蕩,我在一旁邊壓快門邊看了好一會兒,倒也沒見有魚上鉤,只見反復地拋竿、收竿,與一旁的釣友閒聊,這個觀光客趨之若鶩的地方,也是北京市民的日常。





一籠蒸餃跟地道的燕京啤酒,讓初到北京的第一天圓滿結束,隔天即將開始本次在北京的主要行程:
「古北口→金山嶺→司馬台」的長城徒步。



北京的長城分布


北京之外,中國歷史上的國都還有幾個,長安(西安)、洛陽、南京...等等,地理的概念大多是位處於當時的陰山山脈以南、河套平原內部地區,即中國地理中心位置。自春秋戰國時期各方諸侯開始修建長城,作為各國彼此間的國境,秦統一中原後,長城反而變為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的分界線;冬季,北方的糧食缺乏,遊牧部族便會往南越過陰山、越過長城、越過河套平原,以劫取足夠的生活物資,而待訊息傳回京師,再派兵過去可能已經來不及,因此宋朝後皆定都北京的決定,在後人的看法上是透過皇帝鎮守邊境,才能夠有效、及時對入侵的外族做出處置。
【走訪長城的記憶】 古北口-金山嶺-司馬台長城徒步

在北京境內的長城多達600公里,大多為明代修建,清代康熙帝則依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之鑒,主張「民悅則邦本得,而邊境自固,所謂眾志成城則也。」,指出自秦代以來各朝皆花費大量人力物資修築長城,卻無法根本解決邊患問題,可見守國之道不在築城,而在修民,因此於康熙時期並無修築長城,其餘清代主政者雖有修築,但論規模以及保留至今的長城段,大多仍以明代時期的為主。

近代以觀光著名的有八達嶺、居庸關及幕田裕長城,交通方便、修整的也較完善,老少皆宜,因此人潮也較多,以阿嘉的個性自然是不喜歡去人多的地方,因此「*野長城」自然成為首選。

*野長城:無做特別修繕及管理的長城段。

這次主要的路線位於北京市的密雲縣,總概分為三段長城

1.古北口長城
2.金山嶺長城
3.司馬台長城

古北口長城算是個完全無人管理的野長城,金山嶺長城屬於半開發,司馬台長城則是委外集團經營的有聲有色,入場票價當然也是成坡度上升,各有各的特色。

預期目標是花三天走完這三段,每天一段,晚上住長城邊的旅店或民宿,不過路上遇到些小意外,嚴格來說並沒有達成徒步穿越,而是分段進行,但各段都有上去,完成度約80%。詳細路線整理置於文末,有需要的客官可以參考。


古北口長城


早上六點天還沒亮,起床整理行囊,同寢的其他驢友還在睡,躡手躡腳的拎著行李到櫃檯退了房,有兩位姐姐也是要去長城,但去的是幕田裕當天來回,看著我大包小包的行李,櫃檯叔叔也看得有趣,簡單寒暄後就趕往東直門轉運站乘車。

(紅綠燈)東直門汽車站→(巴士)(980快車)→密雲汽車站
請務必選擇快車,會直接上高速直達密雲縣城,票價17元,如果搭到980則是會站站停,耗時特長,有北京市專用的一卡通是半價。

上車前還到了麥(金)當(拱)勞(門)拎了一袋早餐上車吃,內地的麥當勞有賣豆漿,還挺好喝的,是趕時間上班族或旅人的好朋友,吃完早餐瞬間睡意就來了,一個初(太)老(早)症(起)的徵兆,回過神來已經在密雲縣城內了。



原先查的是換乘密25公交,密雲汽車站下車時就有麵包車師傅上來拉客拼車去巴克什營鎮,基於第一次來抱持著戒心決定不搭,不過在980快上認識的小哥說他平日就搭的是麵包車,剛好他也要去,才放心地跟著上了車。



谷歌地圖或GPS衛星系統的圖資在中國有約1~5km的人為誤差,這牽涉到國安問題,有興趣的就自己查查怎麼回事吧,但如果用衛星影像的話倒是精准度頗高,因此下面放的地圖都以衛星影像地圖為主。

【走訪長城的記憶】 古北口-金山嶺-司馬台長城徒步

從密雲汽車站走G101到古北口鎮約60km,車程大約一小時,下車位置大約在過了檢查站後幾百米處,具體位置就真的沒印象了,麵包車邊開邊晃也挺好睡,我承認我是被師傅叫醒的,正對面就見的到臥虎山長城,不難認,若還是不確定在哪下車,就直接說要去爬古北口長城,估計師傅就會懂了。



↑↑↑對面的臥虎山長城 下車的地方是座小村子,向村裡的人問路、買足了零食跟水就往裡面走去,不太好找,需要撥開樹枝跟雜草才能前進的路,若是沒問路自己找可能要花上大把時間。







時值入秋,滿山的樹已轉為金黃,有點類似額納濟旗的胡楊林、或新疆喀納斯的金秋景像,雖然我還沒去過,眼前的早已足夠令我如癡如醉。



回頭望臥虎山長城,依舊被一片金黃所包圍,本來有帶上一台經改裝的紅外線單反,能把綠葉拍成雪白的樣子,但看到這樣一個秋意盎然的景象,果斷不拿出來用了。





古北口為歷史上重要關口之一,是北京與東北地區往來的咽喉要道。西元555年,居庸關至山海關長城從此修過,1403年明成祖遷都北京時為加強北京防務大修長城,尤其是從居庸關到山海關這一段約莫600公里的長城修得特別堅固,西北居庸關,東北古北口成為明朝首都通往蒙古的重要門戶,因其地勢雄險而有「地扼襟喉趨朔漠,天留鎖鑰枕雄關」之稱。



古北口的這段長城又名蟠龍山長城,坐臥於山脊棱線險要之上是長城的一貫特色。



由於抵達城牆上時以近中午,這段到金山嶺約10公里的路,其實我有點擔心沒辦法走完或是迷路,因此只要有遇到人我都會適時地問一下路況及剩餘里程,好讓自己安心。



徒步的驢友約九成為金髮白皮膚的外國人,你說中國人嗎?有!都是來當歪國人嚮導的本地人,所以我問到的全是熟悉路況的牛人,甚至能給你講上一段古北口的歷史、城樓的分佈及路線記憶方法。





北京段的長城多使用青磚堆砌,青磚與一般民房使用的紅磚硬度差不多,紅磚可由機器大量生產、窯燒使用自然冷卻,青磚在製作工藝上較繁瑣,燒制後需要用水強迫冷卻,讓母磚不完全氧化,製作出來的青磚雖然硬度與紅磚相同,但在抗氧化、抗侵蝕的能力較強。考古學者在長城沿線附近有發大量磚窯的遺跡,內殘存的磚頭經分析與堆砌長城的為相同成分,顯示當時已具有規模性青磚製造的單位。









「關於長城的敵樓,為供各段城守部隊進行指揮瞭望傳令,放置器械物資等,平時則供守城軍士巡邏者遮風避雨休息之用,屬於一種增強城牆防禦的設施。」城樓沒有得到刻意的命名,本地人有一個非常有效的記憶法則,就是看城樓上的拱型視窗,稱為「眼」,依其數量來做為記憶城樓之位置。像上圖這個就四面各有六個眼,稱作二十四眼樓,慕田峪長城箭扣段附近著名的九眼樓理應也是由此非官方的記憶法開始,進而被官方接受而正式命名的名稱,但正式名稱僅限於有開發成觀光區的長城段而已,野長城依舊是靠口耳相傳來記憶城樓的相對位置。



二十四眼樓的正前方立著軍事禁區的標示及鐵絲網,出發前在網上搜集的資料說得從一旁的小路下長城繞行,剛經歷了段上坡,果斷先到二十四眼樓內休息補充能量先。



依舊是清一色的外國遊客,亞洲臉孔的我反而顯得有點突兀。





二十四眼樓前有個下城牆的臺階,有非常明顯人走過的痕跡,沿路也會有熱心驢友綁的紅布條路標,跟著走就不會迷路,有些地方需要撥草前進,長褲長袖依舊為必備之選。







不知名的荒廢小屋



有這麼一段是比人還高的草,自下城牆後沒遇到半個遊客,孤寂感排山倒海的襲來。不時地看看表,三點,貌似離日落還有些時間,但還有多少路、方向是否正確,我不知道,好似遇上船難倖存後在海面漂流的船員,還讓自己有安全感的是緊貼在背上的背包,雖然有點沉;從口袋裡拿出Iphone,讓音樂在這曠野盡情地播,希望旅行中忍受的寂寞,最終能轉化成精神上的收穫。





雖然頭燈手電筒都有帶著,走夜路肯定是沒問題,但我一點都不希望太陽下山後還在荒郊野外,腳步不自覺的加快了。





沒能走上去的軍事禁區段,就只能回頭看看。


金山嶺長城


遇到岔路通常我會先放下背包,往前看看個別路況再決定,這次遇到的一條貌似往山下的路,另一條則繼續沿長城邊走,本能反應選擇了繼續沿城牆走,最後發現偏離一般常規路線時,要回頭也已經太晚。



竟然遇到了一批小白馬,但腿又有點短,估計是騾子



小白騾被栓在一頂帳篷邊,裡頭有個大叔,雖然穿著迷彩軍服,但給人的感覺並不像軍人,問了路表示繼續走就可以到景區大門,此時氣溫已經有點低,看著大叔在一旁烤火還真有想過是否今天走到這就好了。







過了帳篷與小白騾的路都是軟土路,貌似被翻過一樣,特別難走,連三腳架都拿出來充當拐杖前行。一群工人正在除草整地,蹣跚地走過工人身旁,每個看了我背上的大背包都不禁笑了笑,觀光客樣的我再度顯得突兀。當時金山嶺長城景區正封園進行擴建,因此要從金山嶺走到古北口勢必得走景區大門以外的路線,看著這樣子估計我還真誤打誤撞走到了景區裡面,怪不得一路都沒有遇到遊客



坡陡地狹,大型機具無法進入,只能用這種土法煉鋼的做法,一路修上去,景區的開發意味著管制將會越趨嚴格,喜歡拍攝長城日出、日落或星空照的攝影人,想要在非營運時間上城牆估計會更加困難;對於一般遊客則是好的,畢竟多了一處可以安全、輕鬆抵達的景點。





鋪地的石磚是用騾子慢慢運上來,重到連騾子也是走一步喘三下,經過騾子身旁時可以聽到非常清晰的喘息聲,後面的主人拿起鞭子往騾屁股抽兩下,繼續往上。







不時有建築工、穿著紅色外套的景區工作人員從我旁邊走過,正在建設中的景區,我可能是未開放前首位進來的,沒打算停留太久,我選擇默默地快速通過,心裡還一直想著是否會有人來找我補票。





內地的景區實施分級制度,從1A~5A,景區建立後每五年可以提報一次評鑒升級申請及票價調整,而金山嶺本次就是要爭取從4A升級到5A,看的出來在建設方面投下不少資金與人力,假如錯過,就又要再等五年;國家實施的評鑒制度下,對旅遊交通、遊覽、旅遊安全、衛生、郵電服務、旅遊購物、經營管理、資源和環境的保護、旅遊資源吸引力、市場吸引力、年接待遊客量及遊客抽樣滿意率進行評分,若維護不佳則有被摘牌的可能,因此就阿嘉這幾年到內地旅遊的看法,景區官方大多很積極進行旅遊品質的維護,給人的印象絕大多數都是極度良好的。



出發前本來想預約當地段先生的飯店,有先在微信上聯繫得知前些日子因為景區整建,把段先生原來在景區內的地與住宅給徵收了,現在在景區外往東門方向正在籌備一間新的農家樂,估計在我出發到金山嶺的時間可以完成裝修營運,但我到的時候見著還在裝潢著,因此直接到了附近找了另一間農家樂。



淡季住宿只要100元,但吃飯吃了60幾塊,老闆應該很開心,這麼會吃的應該遇不上幾個。一人獨享雙人大床,晚上老闆的孫子跑到我房間玩,扔了包葡萄口味軟糖給他吃,開心的很,老闆晚上還特地送了一大壺熱水來,各種暖心,夜晚估計溫度已到零下了,這時除了床跟棉被,其他什麼都是遠方,連相機跟腳架都懶得提出去拍夜景了。



清晨往目前開放試營運的金山嶺東門入口出發,還在售票處等工作人員上班等了一會兒。



金山嶺景區正式開放前,東門票價都有優惠,早晨第一個登上金山嶺的優越感出現之際,兩個背著大腳架的大叔卻從城牆上慢慢步行而下,問了才知道是半夜逃票上去的,不多錢但心裡有些不平衡。 上至東五眼樓後分左右兩路,右邊往古北口方向是有經過修繕的部分,路大又好走;左邊往司馬台方向的則是未修繕原汁原味的野長城,毫不考慮地直接選擇左邊,以古北水鎮為目標前進自然是不走回頭路。 今天空氣不佳,不如昨天,太陽升起後依舊有層厚厚的霾。



分享些拍攝(照相機)(照相機)(照相機)的小訣竅,要照片與眾不同,通常就要把大的東西拍小、小的東西拍大,我們人眼所看到的視角,換算單反鏡頭的焦段約為35mm,小於35mm我們通常就稱為廣角,大於35mm就可稱為中長焦段,運用這兩種不同鏡頭的特性就可拍出較為特殊的畫面。

1.張力感強調
借助廣角鏡頭,從敵樓的窗戶拍出,讓城牆在畫面邊緣擴散,張力自然就出來,如上圖。

2.綿延感強調
利用中長焦鏡頭,將較多的段落拍入一張畫面,營造壓縮感,如下圖。











部分城牆欠缺維護已經崩落,地面原先平整的磚瓦也都零零散散,上下坡時常要手腳並用才能維持平衡,走在上面的刺激感與成就感是大大勝於有修繕的長城的。







長城磚的大小都與昨天在金山嶺未開放景區內騾子駝的磚差不多大,一頭騾子每次大概只能帶四塊,而看看這六百多公里的北京段長城,不論是哪個朝代,修砌長城所耗費的人力物資,對國家都是種沉重的負擔。

向東邊走了約五個敵樓,就被個景區工作人員攔了下來,說是前面有劇組在拍戲不讓過,原本想放下包包在附近晃晃拍照,然後趁他不注意時拎著包沖過,不過這人有夠盡職,我走到哪就跟到哪,還一直盯著我看,於是果斷放棄,我也不想給工作人員造成困擾,只能原路走回金山嶺東門入口再想辦法到古北水鎮的司馬台長城,於是我的古北口→金山嶺→司馬台長城徒步穿越計畫就這麼泡湯。











原路返回到景區入口,請景區遊客中心的姐姐幫忙打了輛車,從金山嶺東門上高速到古北水鎮約20分鐘,適逢十九大前夕,管制特別嚴,被檢查了三次身分證還真有點煩。不跳表喊價100元,就距離來講應該沒那麼貴,但地處偏遠又是過年期間,能有師傅願意載就該偷笑了,口袋裡剛好多一張五元,一併塞給師傅了。


古北水鎮




古北水鎮,屬於北京密雲縣古北口鎮內,坐落于司馬台長城底下,同樣屬於鎮,但古北水屬於造鎮性質,由北京古北水鎮旅遊有限公司經營,鎮內建築仿浙江烏鎮而造,不難看出是借鑒別人成功的經驗所進行的建設。

北京古北水鎮旅遊有限公司由下列公司組聯合組成:
IDG戰略資本、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烏鎮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交通方式

(巴士)1. 北京首都機場:乘坐970路→密雲縣鼓樓→換乘51路
(巴士)2. 北京市內:東直門樞紐站乘座980或980快→密雲縣→換乘51路
(汽車)3. 自駕:G45京承高速公路24號司馬台長城出口
(計程車)4. 計程車:掏錢說目的地就行



司馬台長城位於古北水鎮內,若要參觀司馬台長城必需先購買景區票,因此到這旅遊都建議用套票的方式來購買會比較划算,有在景區內住宿的話景區票及長城遊覽票價會有額外優惠,以下列舉幾項景區票卷的價格。

古北水鎮門票:¥150
住客水鎮門票:¥80
古北水鎮長城聯票:¥170
長城與單索道聯票:¥110
長城與雙索道聯票:¥180
水鎮長城單程索道聯票:¥220
水鎮長城雙程索道聯票:¥280

建議進去前就想好一次買齊,分開買的話是很傷荷包的。





景區售票大廳正門上懸掛著「京師鎖鑰」四字,引述古北水鎮官網的文字介紹:
《密雲縣誌》上描述古北口 “京師北控邊塞,順天所屬以松亭、古北口、居庸三關為總要,而古北為尤沖”。古北口以其獨特的軍事文化吸引了無數文人雅士,蘇轍、劉敞、納蘭性德等文詞大家在此留下了許多名文佳句,更有康熙、乾隆皇帝多次讚頌,以“地扼襟喉趨溯漠,天留鎖鑰枕雄關”來稱頌它地勢的險峻與重要。



十月正好碰上水鎮的紅葉季節,牆上的藤蔓類植物變成深紅,旁邊種植著常綠樹以及隨著秋意來臨而轉黃的銀杏葉,三色交織為色彩單調的古鎮建築增添不少生動氣息。



水鎮整體規劃為「六區三穀」,分別為老營區、民國街區、水街風情區、臥龍堡民俗文化區、湯河古寨區、民宿餐飲區與後川禪谷、伊甸穀、雲峰翠穀,約九平方公里的景區,比當初預想的還要大,以阿嘉的速度及腳程加上拍照,要完整遊覽細細體會及享受遊樂設施估計至少得花三天,到了水鎮時已是下午,隔天中午就要回北京市肯定是不能全部走完,只能抱著看多少算多少的心情了,但這也充分給了我再來一次的理由,極度推薦在預算與時間許可的狀況下在這多待幾天。













這裡的餐飲服務不馬虎,餐具大多用的是舶來品,餐廳擺設採用西方的品味融入東方的傳統,從各方面都可以感受到景區規畫者的用心與堅持。水龍頭流出來的水,據官方說法是達到歐盟認證等級可直接生飲,也沒聞到一般水經殺菌過濾後的異味,應該是可行,但我待的這兩天還是乖乖把水裝進熱壺裡燒過才喝,在這裡廣招各路英雄好漢嘗試後向我回報水(是)質(否)如(肚)何(疼)







景區內多個地點每天定時會有官方舉辦的活動、民俗表演,上圖為日月島廣場,有座戲臺,遊客可以在這欣賞到京劇、三弦、雜技、河北梆子的演出。
其他較有名的景點就大略列出

【司馬小燒】——觀賞制酒流程工藝,醇厚濃香燒酒,體驗製作酒糟菜肴。
【永順染坊】——「永順染,草木色,手工纈,天然彩」, 觀賞原汁原味的生態印染。
【楊無敵祠】——「身經百戰誇無敵,世濟孤忠答至尊」,紀念宋朝抗遼名將楊業的祠堂。
【鎮遠鏢局】——收人錢財,與人保災。輕描淡寫,道不盡鏢師一生艱苦辛勞。
【八旗會館】——古北口,地處京師咽喉要塞,正黃旗在此守衛古北雄關。

能逛的地方族繁不及備載,購票進景區時會給遊客一張水鎮地圖,不妨花點時間去走訪這些地點吧。

*以上景點介紹取自古北水鎮官網



天冷了景區內有免費泡腳池




司馬台長城




夜晚逐漸吞噬了白天,水鎮的住客專屬活動也開始上演,沒錯,就是夜爬司馬台長城,說是夜爬,但不開放全程徒步上城,其實是搭乘索道到中間第八與第九個城樓中間而已,夜晚其他地段因無照明、坡度陡峭較危險,就沒有開放了,白天開放區段為十個樓,整座司馬台東線共有16座城樓,最高的為望京樓,據傳天氣好、空氣品質佳時能望見北京市而得名。


【走訪長城的記憶】 古北口-金山嶺-司馬台長城徒步





占地九平方公里的水鎮,從長城上看下去很是壯觀,形狀貌似個五棱星星形狀。晚上長城上風大,上來的請務必做好保暖及防風,暖暖包、零食、飲料隨手帶,到長城上後屁股一坐就可以開始享受夜晚水鎮與長城的風光。





司馬台長城同樣為戚繼光在原有的長城基礎上加築了城牆與墩台等設施,198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原始長城"的稱號,英國泰晤士報也評為全球不容錯過的25處風景之首。

走在長城上,就是在讀它的歷史,這條由中國所創造的巨龍的背上所承載的記憶。

長城的看起來雖亮,但其實僅限於牆面有預先佈設好的照明,開放的這段工作人員還特地拿了不少LED手提燈放在兩邊,照明才算充足,真是辛苦了他們。





八點半後長城清場,下來可以繼續遊覽水鎮的夜間巷弄風光,到晚上十點前都有景區人員在為遊客服務,坐船、體驗古玩、小吃、餐廳...等等,不想睡覺的也有選擇,營業到半夜的酒吧、卡拉OK是個好選擇。







仿烏鎮而造的其中一個特色就是不時有小溪流穿越其中,在北方也能見得江南地區景象。





懷古的膠捲式放映機,在我的童年時期,數位播放機尚未普及的年代,村裡廟會時總會請人來搭設戶外電影院,晚上吃飽飯後村民興奮的帶著板凳椅子聚集到廟前廣場,一起欣賞影片,熟識的鄰居就坐在身旁,可以隨時討論影片劇情、沒有禁帶特定食物如漢堡薯條、雞排、臭豆腐的規定,想吃什麼就帶什麼、看影片沒有姿勢限制,想要舒服就帶躺椅、也可以拿張厚紙板隨地坐下,這是現在買票進電影院體驗不到的。







白天看似不起眼的拱橋,夜晚點了燈倒映在水面,就變成了一彎明月,設計者獨特的巧思。



水鎮裡有座山頂教堂,具體位置就請看地圖吧,我也是晃著晃著看到了標示牌便上來看看,白天很適合當結婚場地的樣子。



推開門走進一旁的咖啡廳,只有一個服務生在櫃檯裡打點,淡季沒什麼人潮,況且也晚上9:30了,已近打烊時間。

"歡迎光臨"
"還有營業嗎"
"有的,您需要什麼"
"一杯抹茶拿鐵"
"好的"
"再一片黑森林蛋糕"
"好的,您先坐,稍等為您送上"

這兩天在路上不外乎是啃麵包、白開水,正餐就是很一般的飯、面、湯,但甜食依舊是我沒辦法抗拒的東西,吃!

【走訪長城的記憶】 古北口-金山嶺-司馬台長城徒步



這間叫雲端咖啡廳,一打開後面陽臺的門我才瞭解為什麼這麼叫,因為↓↓↓



咖啡廳算是水鎮的制高點之一,根本就是童話故事裡才有、女生最夢寐以求的場景吧,這張圖大約是1/4個水鎮大小,後面其實還有一大片,看了保證嚇到吃手手。



心愛的甜點終於來了



水鎮的夜晚,司馬台長城的燈火,彷佛千年的龍盤踞在後方的山棱上,自古以來一直守護著中原,如今雖已不復既往的用途,但還是能感受到它依舊散發出一股傲人的氣勢,此時夜已深,慢慢步行回投宿的客棧。













2017年末的北京小旅行,還有去了幾個地方,故宮博物院、明十三陵、景山公園、天壇公園(祈年殿)一些比較標誌性景點,有機會再來一一回憶。

jimchen410370 wrote:
2017年10月,...(恕刪)


強..
高人的照片

5分奉上
太精彩的遊記兼攝影了
標記一下 希望可以親身體驗一下~~

jimchen410370 wrote:
2017年10月,一...(恕刪)


好精彩的遊記,孤身一人,計畫中又帶著冒險的情懷,為您加分。

先奉上五分, 再找時間來細細品味!
相片中的城牆磚瓦,好想伸手觸摸,親身感受歷史的痕跡。
很棒的照片
祝01 大家有美好的一天

jimchen410370 wrote:
2017年10月,...(恕刪)


美拍,請收下我的膝蓋
詳實的紀錄與拍攝,版大真是太強了,從早拍到晚~~
原來長城夜拍也可以這麼美~~
小弟只短短走了2小時~
附一張慕田峪長城照~~

jimchen410370 wrote:
2017年10月,...(恕刪)

有點小問題...
宋太宗沒有滅遼喔...
滅遼的是一百多年後的金太宗,
而且金滅遼後沒有馬上定都北京,
正式將金國首都自上京會寧府遷至中都(現在的北京)的是海陵王完顏亮。

請見諒...

arkart wrote:
有點小問題...宋...(恕刪)


感謝指正,不過就我認知在宋太宗時期就開始有伐遼的軍事行動,晚點研究後再來修正,感謝您!
arkart wrote:
有點小問題...宋...(恕刪)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