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因為「不甘心」!Olympus總部揭開E-M1 MarkII的幕後開發技術

ching43202 wrote:
版主以前不是O家的人, 也許對O家以前外星科技的發展史不太熟, 這兒只舉出一項超音波除塵技術, 到現在我C家的朋友還在一直抱怨灰塵的困境, 而且不相信我從來不用担心這個問題, 我只能對他微笑....(恕刪)


C大這篇是回應小弟前文、還是指本樓撰稿編輯?

E1發表時我有參加,大全套也買過(那個對焦也讓我在友人面前大大吃土過,因此忍痛不到半價出讓),看過展示者倒一大把彩色珠珠到E1的CCD(低通)上,開除塵展示像"跳豆"一樣強的震力 端到與會者面前但是...我除了要攜帶輕鬆、堅固可靠、使用便捷,最重要是成果堪用(足以交差)啊

collective wrote:
如果不是趨勢,Fujifilm跟Hasselblad推出新的中片幅系統,怎麼會選無反光鏡的架構而不是做SLR?...(恕刪)


您說的小弟絕大部分同意

只是這兩個牌子若論及[AF]及[效率],實在不堪作為表率啊不客氣的說,它們在AF單反世代是缺席的,現階段若非內埋相位對焦技術的日漸成熟,可能根本無法重返AF市場.

jenhoxen wrote:
C大這篇是回應小弟前文、還是指本樓撰稿編輯?
E1發表時我有參加,大全套也買過(那個對焦也讓我在友人面前大大吃土過,因此忍痛不到半價出讓),看過展示者倒一大把彩色珠珠到E1的CCD(低通)上,開除塵展示像"跳豆"一樣強的震力 端到與會者面前但是...我除了要攜帶輕鬆、堅固可靠、使用便捷,最重要是成果堪用(足以交差)啊


版主當然指的是作者, 不過剛好把你的見証再放上來給大家分享, 除塵威力真是無人可及了... 不過現在的機種對你來說已經"攜帶輕鬆了"、"堅固可靠了"、"使用便捷了",但是成果堪用嗎? 如果高ISO再表現好一些, 就對我成果堪用了...哈哈哈
ching43202 wrote:
不過現在的機種對你來說已經"攜帶輕鬆了"、"堅固可靠了"、"使用便捷了",但是成果堪用嗎?


跟FF比"攜帶輕鬆"無庸置疑,"操作便捷"可能未必;至於"堅固可靠"若沒疑慮,也不用在這討論了

30樓開始往下七八樓都在討論,不是一兩人的個案
jenhoxen wrote:
您說的小弟絕大部分同意
只是這兩個牌子若論及[AF]及[效率],實在不堪作為表率啊不客氣的說,它們在AF單反世代是缺席的,現階段若非內埋相位對焦技術的日漸成熟,可能根本無法重返AF市場.

Fujifilm,沒有這家跟破產過的kodak,加上已經轉型的konica,還有德國AGFA,在還沒數位化之前,可能AF SLR全變成廢物了吧...?
HASSELBLAD,這可是中片幅的標竿啊...

的確,這兩個廠牌的相機,從以前到現在都不是jenhoxen您在職業上會使用的器材,但是他們的市場可也是職業攝影師啊

容小弟再多嘴一次,攝影器材從很久以前開始就追求所見即所得(所拍),大底的view camera,用對焦屏構好圖對好焦,然後拆下來換上片筴再進行曝光的繁雜程序讓人受不了,才有利用可升降的反光鏡的取景結構來改善這種情況的SLR誕生,其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感光元件是銀鹽底片的關係.說到底SLR架構也只是要在感光元件為銀鹽底片的限制下,做到所見即所得一種解決方案.

如今在這感光元件變成數位感光元件的時代,感光元件本身就能達到所件即所得.在這種情形下,SLR架構所增加的那些複雜機構,真有繼續存在的必要嗎?更不要說那些機構件若是磨損或是本身精度問題而造成如移焦等影響拍攝成果的嚴重問題.

內埋相位對焦確實是無反對焦速度的補藥,但是不要忘了市場上還有一家松下,他們致力於演算法的改進,試圖讓相機自己知道現在在取景範圍的是什麼東西(廠商稱為空間認識).小弟其實非常看好他們的努力方向.這些都只需要無反光鏡架構就能做到啊!

Olympus總部的設計真的是太美了

collective wrote:
Fujifilm,...(恕刪)


死守原架構最後被其他後進廠商一舉淘汰的例子, 最被津津樂道的大概就是"隨身聽"市場.

原本 Top1 的 Sony, 被 iPod 打到屍骨無存....
http://legendhua.blogspot.com/
無反可換鏡相機 絕對有其市場,這是無庸置疑的。

事實上,板上還有些人只嘴M43的 大弱點 (感光元件)。但是用過 中高階M43的人(非低階 性能閹割 機種),
絕對會對 它的Live View對焦性能強大,輕便高效 拍片順暢 贊不絕口。
引述collective:......如今在這感光元件變成數位感光元件的時代,感光元件本身就能達到所件即所得.在這種情形下,SLR架構所增加的那些複雜機構,真有繼續存在的必要嗎?更不要說那些機構件若是磨損或是本身精度問題而造成如移焦等影響拍攝成果的嚴重問題.
......

我也是 很討厭M43那偏小片幅的畫質,廠商需要很努力,才能讓畫質追上較大片幅
(如同手機感光元件,放到電腦大屏幕上看,弱點顯而易見)

但對 拍片者 業餘 或家庭愛好者,仍可能是目前的救襩 (未來則不保證,畢竟連松下也背叛M43聯盟 跳進FX領域了)

-------------
過去很長一段歲月,都是'有'反光鏡相機 是單眼市場的營收主力

現在 隨著 '無'反可換鏡 多數大廠都投入 ,技術又更飛快進展
=>=> 消費者之福





---
不過死守M43的 奧運牌相機,其股東們會不會冷汗直流啊??雖然M43在日本本土還頗有市場,但放進全球市場,會不會太冒險了點
曾經死過又浴火重生, 教訓應該歷歷在目才是!!!
引述legendhua:
死守原架構最後被其他後進廠商一舉淘汰的例子, 最被津津樂道的大概就是"隨身聽"市場.
原本 Top1 的 Sony, 被 iPod 打到屍骨無存....

----------
題外話傳說之一,fb上很多喜歡嘴 腦袋勝過器材,被解讀為手機 可對打 單眼 (如果手機也 43化 APSC化 FX化,應該可以吧 XD)
題外話傳說之二,有反單眼 比 無反單眼好,因為一個有a,一個沒b 之類的
以上兩個傳說,嘴來嘴去,在普羅玩家中,好笑的不值一晒
(純抒發心情,不討戰。)

我偶爾會翻出這篇文章,欣賞小編當時的解讀,確實當年防手震的極致實在讓人驚艷。
但經過此次業務售出消息,再次看了文章,只覺得那「不甘心」著實沉重。

我想這決定不止支持Olympus的用戶難過,相機開發團隊也是最捨不得,也沒法放下的。

最近跟家人討論這件事,我嘴裡都頻頻跑出「不甘心」,因為扣除片幅差異,Olympus其實已經做到「一台能讓人願意帶出門拍照的相機」的水準。

我曾一度也覺得手機可以取代相機,但最終仍發現相機能帶來的畫面質感,是能帶出更多畫面感動的層次。

以最近為例大概是拍攝小孩時,E-M1ii的照片真的膚色很舒服。




雖然以後Olympus還是有新產品,但感覺就少了什麼似的。
虛砷 wrote:
(純抒發心情,不討戰...(恕刪)

以大環境來說
相機廠想獲利已經很難了
現到處都是拿手機拍照的人
留下來也不一定是好事
只是越來越掙扎而已
以後要出可以出些有穩定收入型態的機種
像水下,文青市場可以持續開發
主流型就斟酌經費
超大台旗艦最好放棄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