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因為「不甘心」!Olympus總部揭開E-M1 MarkII的幕後開發技術

collective wrote:
依您的要求,小片幅永遠趕不上較大片幅,那哪有機會達成您說的"平起平坐"?


小弟當然了解小片幅永遠趕不上較大片幅,所以在前文也提到"能夠"的概念,先達到一個"大家沒什麼話說"的水平(業界公認"夠用"/至少是"目前大家都暫時停駐"的點),再來討論"要不要輕量化"的選擇,否則對某些人來說,不是"不要"、而是"不能"輕量化.

我想我們看法的歧異,還是在於"產品要對誰來說足夠"~~您可能認為70歲的熱衷攝影長輩(原810性能滿意者)用得快意足矣...如果奧林內部也這樣認為,我不會有太多意見,那是他們選擇的產品定位,我繼續用我的Nikon,並偶而上網傳播一下"要辦正事還是得用單反"的理念就好

但既然原廠有這麼多"不甘心",白板上也畫出了要把"飛鳥""飛機"等傳統頂級單反才能照顧的範疇也納入EM1ii的領域,我認為先達到現有在位者的程度是必需的(AF-C的速度/精度/連拍處理諸元)平手之後,物理限制的畫質才能成為較單純的選擇因素....事實上很可能EM1ii已經達到了,小弟這波發文,起因是回應網友提出"EM1ii為什麼不做12MP".

jenhoxen wrote:


小弟當然了解小片...(恕刪)



兩位前輩說的都有道理,
「先求有」跟「先求好」的差異,
出發點都是「希望下一代的相機會更好」!


只是希望在討論的同時,
不要動肝火!
jenhoxen wrote:
小弟當然了解小片幅...(恕刪)

所以E-M1 II顯然還不能達到您的要求.
同理當未來EM-1 III再次提升時,1DXIII跟D5s/D6是不是也提升了?到時您可能還是一句,現在的標準已經是三千萬畫素就把他打死了不是嗎?
所以小弟才說E-M1 II幹嘛要跟1DXII及D5平起平坐,因為達不到您以135FF DSLR來評量的標準啊,縱使未來E-M1 III連拍每秒30張,您也很可能會認為那是不必要的性能.
Canon在感光元件上做DPAF,這樣的DSLR其實已經開始無反化了,唯有D5才是真正正港的DSLR!!!!
樓上幾位可能都不是運動攝影愛好者。
日本有專書分析日本職棒各大傳奇人物揮棒姿勢
不幸的是早年有個10fps照片不清不楚就很偷笑當珍貴資料了。
現在世界職棒有165km/h以上超速球
能夠高速連拍跟超高速攝影來分析欣賞這種技藝
個人才認為科技真是有值得。
啊,拍足球籃球
又是室內又是不規則運動
拍飛羽拍戰鬥機
又是高速度又是遠距離
今日的新相機能夠實現這些夢想
那才是真正突破。
至於啥個12mp就夠用?高iso就會變好?
有種東西叫做PS縮圖.....
可是人家sony42mp FF 高iso還是贏24mp apsc一倍...
各種科技都要努力才是啊。
ACON兄, 你說謂的樓上那幾位應該沒有包括我吧? 哈哈哈, 我可是從職棒, 足球, 籃球, 飛鳥, 飛機, 還要再加上表演, 食物, 舞會, 結婚, 和其他運動都有拍攝... 而且都有出相片書以茲佐証哦, 算是愛好者了吧 (可以點我的名字去找所有相片書)... 如果拍不好請多多見諒! 所以我個人的經驗和要求是高ISO的表現, 不是那種要花很多時間事後再PS的高表現, 也許和你的要求不太一樣.


再來如何達到高ISO的表現? 一個是增強處理器的能力, 一個是讓每個感光單位加大. 正如你所說, "人家sony42mp FF 高iso還是贏24mp apsc一倍... " 如果是Sony都是用相同處理器來用42mpFF比上自家同樣的24mpFF, 甚致比到了自家12mpFF, 哪個ISO表現會好, 應該大家的答案都相同吧! 這是讓感光單位加大來強化ISO表現.所以我寧願要O家不要衝破20mp, 維持12mp 也就等同於全幅的48mp 感光單位的大小了. 換句話說, 一般來看, 如果處理器的技術做得比別家好的話, O家12mp相機的ISO畫質是有可能超過人家全幅的48mp相機.


本文中列出缺點的第四名就是ISO表現, 可是在我心中是要排到第一名, 可是他們的不甘心好像沒有把這一點改過來! 不過我也瞭解這也許是最難改的一點, 除非他們又拿到了什麼外星科技, 如三層感光技術等等. 要再吼給O家R&D聽一次, 給我高ISO表現的 EM-1 S 相機吧!


另外有版友提到高畫素手機在戶外陽光下也可以拍得很好, 這點我很認同, 可是上述的幾種拍法, 八成都是在光源不足的情況下拍攝, 有些更需要高速快門, 更是高畫素手機做不到的情況, 還是不好拿手機在這兒比較了...


ching43202 wrote:
另外有版友提到高畫素手機在戶外陽光下也可以拍得很好, 這點我很認同, 可是上述的幾種拍法, 八成都是在光源不足的情況下拍攝, 有些更需要高速快門, 更是高畫素手機做不到的情況, 還是不好拿手機在這兒比較了...


前次舉手機的例子,旨在說明即使像手機那麼小的感光原件,做成高畫素仍具有一定的意義,"感光原件小就應該限制像素"的想法,或許不是唯一正確方向(實務上多少畫素可達到"應用"與"技術"的平衡點,應是可以理性討論的);並沒有拿手機來比4/3片幅的意思!
jenhoxen wrote:
前次舉手機的例子,旨在說明即使像手機那麼小的感光原件,做成高畫素仍具有一定的意義,"感光原件小就應該限制像素"的想法,或許不是唯一正確方向(實務上多少畫素可達到"應用"與"技術"的平衡點,應是可以理性討論的)


是的, 你說的不錯. 不過有時候很好玩的是, 正確方向大多是由公司給消費者洗腦的結果... 真正玩攝影的人都知道, 其實從5DMII開始就可以洗出一個門大的海報了, 只是為了市場的競爭, 一直出更高畫素的相機, 用這個數字來吸引基層又人數最多的消費者, 時常聽到我們這一群婆婆媽媽說, 我的手機是12mp吔, 拍得不錯哦, 另一位就會說, 我的已經是20mp了, 比妳的更好... 我只能在一旁哈哈地大笑!

後來反過來想一想, 這是不是我們這些學過攝影的人的責任, 有義務要告訴親朋好友這些優缺點, 而不是只追求數字上的"品質"? 所以我很佩服當初1DX和D4這二家的頂機相機, 同時把畫素限在16mp, 也佩服S家會單獨出個12mp的全幅. 有沒有想過, 連頂級專業人士都沒有往上衝, 反而中下階的相機一直往上追加, 不是很好玩的一件事嗎? 這樣子說給那些親朋好友們聽, 他們應該就不會只追求高畫素了, 各公司也應該帶頭教育大家各種不同的觀念... 大家一起來吧!
蠻有意思的 蠻喜歡這種比較深層的理念
反光鏡機種由於必須靠半透明主反光鏡與次反光鏡一起運作,由於空間的限制,能做對焦點的區域就只能在畫面中間的帶狀區域.但是,只用埋入相位差對焦點或是靠軟體運算做對比對焦的無反光鏡機種則完全擺脫了這個限制.
ching43202 wrote:
所以我很佩服當初1DX和D4這二家的頂機相機, 同時把畫素限在16mp, 也佩服S家會單獨出個12mp的全幅. 有沒有想過, 連頂級專業人士都沒有往上衝, 反而中下階的相機一直往上追加, 不是很好玩的一件事嗎? 這樣子說給那些親朋好友們聽, 他們應該就不會只追求高畫素了, 各公司也應該帶頭教育大家各種不同的觀念... 大家一起來吧!


C大可能忘記了,1DX是18MP,D4才是16(1D4 vs D3是16mp vs 12mp)...當時兩大廠旗艦的畫素競爭並沒有停止,只是有共識不做太高而已;1DX與D4之爭其實我們是視Nikon 3:7甚至2:8敗戰的,畫素較低的一方,畫質與高感度优勢並沒有出現(感度/畫質/對焦/處理器皆輸,唯暗部對焦穩定性稍贏,以及盲拍猜中正確對焦位置的人工智慧Nikon領先較多)

小弟稍早之所以說奧林將EM1ii做到20mp是為了和D5及1DX2平起平坐,正因為兩大旗艦這次同時停在了20mp(不再做超前的競爭),而20mp也正好是C大所說當年5D2足以放大到門板的畫素數;看起來似乎兩千萬就是當前科技可達(處理速度/數量,以及高感雜訊)以及應用足夠(必須留給user一定的裁切range)的共識(?)

實務上不論因為焦長不夠預留做稿空間、甚至避免鏡頭邊緣畫質低落,都會面臨畫素無法用滿的狀態,因此即使是飛羽或運動攝影,在[感度能用]的前提下,無不希望畫素比[夠用]再多一點!

PS.這邊也順道回應collective大所提無反可全面佈建AF點的优勢,為何在商用領域中不曾引起那麼大的迥響(或說單反明明那麼笨,對焦點只能做中間,大家為何仍然忍受?)除了大家常說的周邊配件/鏡頭包袱/片幅...之外,直接相關的原因恐怕還有鏡頭邊緣畫質低落(同時影響合焦精度與成像品質),以至於重要的影像本來就只會放到較中央區域...周邊多一些面積(畫素)是用來裁的呀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