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快樂攝影和影片集(任何Nikon相機作品也可參與!)

又一次ETTR高感光的拍攝實驗。。

這一次是使用『正常曝光』和『過曝』的對比。
回家後,分別以『陽光SD』風格檔和『ETTR高感拍攝』風格檔做後期。
得出下面兩圖。

我一直在做ETTR高感光拍攝的實驗,到底有沒有實用意義呢?
從下面兩圖的拍攝數據來說,很明顯是快門速度的不同,這在現場是有實用意義的,尤其是拍攝花草虫鳥(以及拍攝飛機)。
而快門速度需要使用多少,就算是拍攝花草,也得要看現場的風速,風速高和風速低的快門速度需求是不一樣的,例如下圖,我提高快門速度的原因就是因為突然有一道清勁風吹過,所以並非只為實驗而做的更改。
快門速度是用來『凝結主体動作』,相信初階攝影朋友也應該知道,然而,提高快門速度的代價,要么加大光圈,要么推高ISO值,有時更加是兩者一起都需要調整來配合快門速度(下圖二就是這樣子的操作)。
然而,這樣做的結果,必然會讓畫質掉失得很利害,而且噪點會非常嚴重,以至拍到也不敢使用這些相片。
ETTR高感光拍攝的技巧,就是要解決這樣的問題。

下面兩圖的比較,ISO值相差了2又1/3級,理論上畫質是相去很遠的。
不過,大家比較完之後,以為ISO1250的畫質是否『掉』太多呢?
而這樣的效果大家又能不能接受?
(可以點擊大圖看花蕊細節,兩圖也是3000 X 2000標準印刷縮放。)

PS。我再強調一下做後期的需要,這兩圖拍攝的秋菊,是正面面向陽光的,相信有相關拍攝經驗也知道,這種菊花黃是很難處理的(白色也是一樣),通常如果不經後期,要么是看見白色(及黃色)的細節而需要把環境壓暗,要么看起來『很陽光的現場感』卻無法看清楚陽光底下的花蕊細節。
所以我要做後期,這種照片而言,我就是要把暗部和亮部都處於一個相對『平衡的曝光』狀態,讓面向陽光的花蕊不覺得刺眼,而樹葉下的陰影卻也能看到細節。
這是機身輸出JPG永遠無法給大家的『現場效果』。

圖一,正常曝光狀態做完後期加光,ISO250 + f/11 + 1/320s,平均測光,無曝光補償。


圖二,現場過曝處理再做後期無加光,ISO1250 + f/11 + 1/640s,平均測光,+1.3級曝光補償。
ETTR高感光攝影的流程到底如何的呢?

首先,就是拍攝一幅過曝的圖片(先不理會ISO感光度會飆到那裡去。),例如下圖。
D500 + AFS200-500VR,M模式 + Auto-ISO,AF-C72點輔助對焦,ISO12800 + f/9.0 + 1/320s,平均測光,+1級曝光補償。
(這裡的曝光補償只是機身的操作,並不代表實際的『曝光效果』,而在M模式 + Auto-ISO加持下,實際『曝光量』也沒有改變(光圈值+快門速度),而是驅使ISO值向上飆升,以達到『電子增幅』效果。而這個『電子增幅』效果,正正就是ETTR高感攝影的要訣所有。任何後期的提亮壓暗操作也不能夠跟『原生電子增幅』比較的。)
整体畫面已經過曝,留意白色羽毛,已經達到白到反光的地步,看起來毫無細節可言。
單就羽毛的『曝光效果』而言,實際已經超過兩級EV,而整体畫面也過曝接近1級EV。
圖片是經泥坑原廠NX-D軟件在不改變任何參數情況下,改成1920 X 1920邊長再轉檔JPG。


拍好RAW檔後,讓我們來看看在Lightroom套用『ETTR高感光拍攝』風格檔之後有啥變化?
除了套用風格檔之外,還減光0.66級EV,留意右手邊操作面板的數值變化。
在『色調』一欄,基本只處理亮部細節,暗部細節只是聊勝於無的輕輕處理了一下,數值上其實已經達到壓暗3級EV以上的效果。


神奇的地方來了,放大100%觀看,原來完全沒有細節的胸口和臉脥白色羽毛,細節竟然還能蠻豐富的,同時沒太多細節的眼睛也能有大幅度改善的細節。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就是我在Lightroom是開啟了『亮部警告』的死白會變成紅色(就是在『直方圖』左右兩邊的三角形提示),也就是說,無論我在前期拍攝如何想『過曝』操作,但是必須要留意這不是過曝到『死白』的地步,這才能夠有成功的『ETTR高感光拍攝』的效用。


讓我們來看看利用Lightroom處理完的影像,裁至大約2X格式,再縮成方便大部份電腦觀看的1920 X 1920邊長。(可以點擊大圖看細節。)
圖片看上去好像有點暗,然而這才是我當時現場所見的光暗度。
大家以為效果如何呢?

必須要再聲明的是,攝影是一整個過程,其中就包括了前期和後期,這些圖我是有意識地去『操控』曝光,然後再在後期調校出自己滿意的效果,而不是有些人所說的『因為曝光失敗,所以後期去救相片!』的做法。
一幅讓人看起來滿意什至驚豔的照片,並不是只顧著按下快門一切由原廠機身決定效果所能夠做得到的。

irontheone wrote:
ETTR高感光攝影的(恕刪)


先生忍不住了 再次提問 11個風格檔內 " ETTR高感拍攝" 是否另外命名?
SD ; 人像 ; 夜間SD ; 夜間人像 ; 高感SD ; 陰天SD ; 陰雨天打鳥 ; 菲林人像色 ; 陽光SD ; 陽光打鳥 ; 黃昏加強版
cys16514 wrote:
先生忍不住了 再次(恕刪)


你是否下載少了一個?
按Lightroom排序,應該第一個就是『D500ETTR高感光拍攝』哦。。。
曾再三確認 只有上文中所列 11個檔 且檔名如上
cys16514 wrote:
先生忍不住了 再次(恕刪)


唉,不好意思,原來是我漏掉了這個『ETTR高感拍攝』的風格檔沒有上傳,現在補回了。
可以去這裡下戴。
前面也已經補回了下載路徑,請按照說明放到正確的檔案夾。
點我下載12個D500 Lightroom風格檔
cys16514 wrote:
曾再三確認 只有上(恕刪)


已經補回了,請點擊下載。
不過還是再聲明一次,拍攝的前期是需要有意識的去『操控』曝光,後期才能夠如魚得水。。
現在是打鳥季了,到處都是鳥圖,雖然我還是初階打鳥BB班,還是忍不住了。。

D500 + AFS200-500VR,M模式 + Auto-ISO,AF-C72點輔助對焦,ISO5000 + f/11 + 1/160s,平均測光,+0.3級曝光補償。
還是ETTR高感光拍攝手法。

地上的落花

人之有大患,為人有顏。及無顏,無患無敵。
『朦面超人』

D500 + AFS 200-500VR,M模式 + Auto-ISO,AF-C72點輔助對焦,ISO1800 + f/16 + 1/320s,平均測光,+1級曝光補償。
仍然是ETTR高感光拍攝概念而加曝光補償,使用f/16光圈並非因為要『做實驗』,而是因為剛出2米的對焦距離,又要使用500mm,其實景深是極淺的,所以需要收縮光圈來增加景深,這時還要顧及ISO感光度嗎?
要么保持『正常曝光』而讓ISO值較低,但畫面較暗。。
要么增加曝光補償而讓ISO值飆高(原生電子增幅),畫面較光。。
當然,我們也可以降低快門速度來增加入光總量,但不是每個人都是鐵手。
這導至兩個可能結果——第一種方法在後期拉光,但暗部噪點極多;第二種方法後期只處理過光部位,但因『原生增幅』而暗部噪點反而較少。
也就是說,ETTR高感光拍攝的概念,就是為了減少『暗部噪點』。

作為用家,大家會如何選擇?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