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摸】Nikon 全幅無反可換鏡相機,更多外觀照曝光?機頂視窗、指令轉盤、EVF...大致底定!

carl3104 wrote:
功能如何還不知道,但看到那個軍鑑部整個大崩壞啊(恕刪)


個人猜測應該跟電子景觀窗的解析有關。無反的關鍵就在電子景觀窗,我是寧願犧牲所謂的美觀來成就好的景觀窗畫質
一直在吵體積的我還滿好奇有沒有在拍照,或是拍照的使用程度到哪邊?

以前用過DSLR到現在使用fujifilm X-T20, 以我的使用經驗來說,重量是越輕越好,而體積卻不然,我一個非專業用戶都覺得在交換鏡頭相機而言,體積根本浮雲,又不是所有的鏡頭都餅乾鏡,大多數鏡頭裝上無反之後收納其實還是很不方便,但體積縮小一旦持握設計不佳,偷來的一點重量優勢肯定在舒適度上又吐了回去。

這種情況業餘用戶都很有感覺了,更何況nikon這次主打的是專業用戶,良好的握感跟操作性絕對是更該考量的!
uci115 wrote:
這外型看起來大勝某S牌的磚塊外型一百倍

接下來重點還是轉接F-mount的表現如何..
尤其是.. sigma/tamron F-mount 的鏡頭..
(恕刪)


我猜機身上的光圈撥桿應該是不會保留了吧,
新出支援無反的鏡頭應該是e鏡了,經過轉接環
上d鏡應該無自動對焦了,上g鏡如何調光圈呢,
是我最想知道的。

如果是出中片幅的,那這些問題就不是問題了,連轉接環都不用出了!

金牛角168 wrote:
我猜機身上的光圈撥...(恕刪)


應該不會再有光圈撥杆了,因為Z環全新設計而且F環早就實証了電子光圈的運作完全暢順無阻。。

不過,要是轉接環的話,應該會有光圈撥杆,不過可能價格就要稍貴了(要是達到跟F環完美轉接,這是必須的功能。)。

irontheone wrote:
應該不會再有光圈撥杆了,因為Z環全新設計而且F環早就實証了電子光圈的運作完全暢順無阻。。
不過,要是轉接環的話,應該會有光圈撥杆

應該是這樣,這也是我很感興趣之處,Nikon仗著原廠優勢可以將這轉接環的體積及重量做到什麼程度?最有代表性的咔萊F轉E環重達250g,加上Sony A7的機身跟Nikon的D750、D610根本差不多。希望Nikon的轉接環能夠又輕又小、穩定性又高。

壓力鍋 wrote:
應該是這樣,這也是...(恕刪)




這也算一種轉接環

F轉Z還少了透鏡組,只會更短更輕

原廠倍鏡無對焦轉桿,不支援無鏡身馬達鏡頭自動對焦。(Kenko 1.5X AF有對焦轉桿)
對於無反轉接環,
如果要支援無鏡身馬達鏡頭自動對焦,就得看對焦馬達是建置在機身還是轉接環上。

nikon_user wrote:
原廠倍鏡無對焦轉桿...(恕刪)


所以以前在nikon rumor中有說過

"他們正在開發複雜的轉接環",我想指的應就是這個

因為若是只針對af-s的鏡頭

複雜程度應不高才對..........


若真是這樣

開發不同的轉接環對應不同的鏡頭持有者,對舊鏡的持有者應是比較友善

只是不知道nikon會不會分的這樣細就是了

yang stephen wrote:
開發不同的轉接環對應不同的鏡頭持有者,對舊鏡的持有者應是比較友善...(恕刪)


我反而認為只做單一轉接環通吃(單指可自動對焦鏡頭),對轉接環重量影響有限,然後對焦馬達靠機身等級來決定是否內建。
機身內建對焦馬達,可置放空間較大,馬達可用級數優於受限空間的外接,故推力優於外接,馬達成本不高,再加上這方面Nikon也很成熟。

nikon_user wrote:
我反而認為只做單一轉接環通吃(單指可自動對焦鏡頭),對轉接環重量影響有限,然後對焦馬達靠機身等級來決定是否內建。
機身內建對焦馬達,可置放空間較大,馬達可用級數優於受限空間的外接,故推力優於外接,馬達成本不高,再加上這方面Nikon也很成熟。

您的看法不合邏輯
1.沒有轉接需要由機身馬達驅動的需求的人,為什麼要讓他背著無用的體積與重量在身上?
2.由機身驅動透過加倍鏡/接寫環再去驅動鏡頭,在原生系統上是合理的.但是在轉接上就不合理了.個人覺得Nikon應該會把對舊鏡支援所需要的傳動機構做在轉接環上,相機跟轉接環之間只需電子訊號的聯繫就可做到(就好像是把現在F MOUNT機身上的光圈驅動/對焦馬達這部分拿出來做在轉接環上的意思)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