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jifilm X-Pro3 純粹的攝影靈魂 經典底片色調再現

這位編輯, 難聽一點說沒有資格評測這部機子 (我想35以上的我們應該都會有這個想法)

我做了多年劇場攝影師,用過上千筒菲林,實不拘同「所有事情不可控」這一句話,根本而言,經驗足,未沖晒出來便已經知道自己會拍成怎樣

我甚至認為這位編輯應該道個歉,請不要污辱傳統攝影技術
qvqwev
den4442524 wrote:
這位編輯, 難聽一點...(恕刪)


前輩言重了,雖然認同,
但我也能理解時下評測常出現的盲點,
測試時間短,或是對富士不熟悉,
然後凡事掛上復古類型的機子,
好比Olympus 等等,
文章總要帶入一些老經典風情,
順便帶一下底片情愫,
或是拉一些過往傳奇人物來襯托,
也有不少人,很喜於配戴這復古外觀,
而且不用去應付「難搞的底片」,
只是想要一個形象,但非真的想重溫底片,
甚至不少復古設計的數位相機,
就順勢冠上文青風、只能慢拍等等,
雖然常常閱讀起來我有點想苦笑,
不過我覺得這些編輯、寫手也盡力了。

畢竟不同時代經歷的人,
切入的點也不同,
或許這也是本相機反應兩極化的原因吧。

前陣子在別棟樓提到底片,
也是被一位數位用戶批判嘲諷,
反正沒經歷過的,
也只能用一些想像來解讀,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又好比許多人把手動鏡視為極難用之物,
各個世代的人有不同的解讀,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對於本篇,我只覺得可惜,
這不是第一波的報導,
但訊息量跟那些趕速度的速食內容差不多,
跟評價一部電影一樣,
看完首映場就趕著第一時間PO往高談心得,
或是草草給予負評,
吸引那些只想從速食訊息、懶人包的人,
也從中一起評價起來,
甚至在觀影前先看過速食影評,
也會影響觀影中的思緒,
但有的影片,看一次、兩次、三次,
總會得到越來越多更深入的東西,
但很可惜的,多數人在看完第一次,
甚至根本沒看過本篇,只看過影評,
就草草下定論了,
就像這篇我說的,
吸引到的多數,反而是看熱鬧補刀的人。

那些更深的東西,幾人在乎了?
好在,後續開始有富士攝影師,
開始流出一些更完整的評測,
資訊上終於更趨於完整精闢,
有些東西,需要時間發酵,
好比富士的設計、操作。

有一些事物,需要更長時間去體會,
好比底片。
Donald Lip wrote:
入手了XPro3近半(恕刪)


富士的機子電池本來腿就短些,所以從初代X100開始就習慣看EVF顯示拍完成果,這種方式大致還蠻準的。

習慣了就還好。
看吧,
真的底片拿不出東西 high 的人,
抱台半殘 LCD 加上自增雜訊跟色偏的機器開始 high 底片了.....
有時候自high也滿重要的
很多人拿高端設備只是拍拍遊記和生活紀錄
但自己爽就好,別人爽不爽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在CCD時代,一些專業攝影師仍堅持以底片拍攝,因為當時數位照片是拍不出那濃濃地膠卷味與細緻度;敝人有幾位拍過底片機的朋友,這幾年還是會因爲懷念那種感覺不時地拍個幾卷。

以前拍底片機,因爲軟片價高,每次在按快門時會檢視好光圈快門合宜否,記得以前還會把軟片放冰箱;剛拿到初代X100時仿若又會到那種慢拍情懷。

而今,數位相機若拍出來的影像有膠卷味還是會讓玩家們所稱頌地。


至於Xpro3 會對焦慢追焦困難我個人是不太相信,先前還用了以對焦性能爛聞名的初代X100拍了小朋友幾年,XT1追焦也沒大問題,不過追汽車機車倒是沒試過;Xpro3已經過了兩代,先前試玩過朋友的XT3,她們是同代的技術,應該不至於如此。
mieee77 wrote:
在CCD時代,一些專...(恕刪)


結果到了CMOS的時代,
又有人在懷念CCD,
覺得CCD還是比較接近底片的。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結果到了CMOS的時代,
又有人在懷念CCD,
覺得CCD還是比較接近底片的。


沒錯!所以現在還有些朋友還是會抱著S5 Pro不放,末代CCD發色真的是很讚啊!即便他們已經有CMOS機種。

我以前第一台數位單眼就是S2 Pro,記得當時她拍人像的膚色,就是別家沒辦法地~

還記得剛拿到初代X100的那種感動~

深深覺得富士相機的介面設計師,必定也是資深攝影師,否則不會作出這些以攝影者角度出發的設計。
mieee77 wrote:


沒錯!所以現在還...(恕刪)


X100初代的拜耳排列CMOS,
跟之後的X Trans的發色又不同,
也是有人保留初代的。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X100初代的拜耳排列CMOS,
跟之後的X Trans的發色又不同,
也是有人保留初代的。


我就是還保留第一代X100,她那種成像的透明感還真難以言喻~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