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單反時代要結束了嗎?

BigMac4Diet wrote:
從高中時期借用好野...(恕刪)


canon劃時代D300

是NIKON的吧?

連廠牌、型號都記不得了

是真愛?

還是看熱鬧?
BigMac4Diet wrote:
從高中時期借用好野人...(恕刪)

應該說,這本來就是一種趨勢,科技只會更便利,當然,附加價值的商品更是會轉型,就像自排、手排車一樣,以後efs可能會停產?我覺得很難說,如果考量到市場的需求,多多少少都會有些微的變動,前提是,無反單眼相機要開發到一定程度,官方才會有所聲明。
單反只是當年要雙眼RF相機的
光學對焦/交換鏡頭不用換反光鏡/100%視窗/雙眼視角差所發明出來的
在CMOS/LCD/Live view一步一步發展進步下,RF不就只是回到雙眼構造而已嗎?
只是現代科技加持下
當年RF辦不到的都可以辦到了。

反光鏡馬達再怎麼厲害
還是不能一秒連拍15張以上囉
高階市場還是單眼為主
錄影跟業餘市場會逐漸被無反吃掉
高階部分個人認為至少還有五至十年可以活
兩千張續航力,完整鏡頭群,完整的正副廠支援,至今無法取代
單反最大的罩門就是不同鏡頭之間的"移焦"問題...不過那個光學觀景窗看起來就是爽!
一個時代的結束就是消費者可以便宜買鏡頭囉....看看底片機時代跟數位的比起來真的有差
不過只要有心....都可以拍出好照片 換患病的症狀要看拿捏自己的口袋深不深
neocavort wrote:
單反最大的罩門就是...(恕刪)


5D3 開始可以調焦喔! 除非R 系列續航力可以達到工作水平 不然短時間應該難

更何況以工作室(商業)來說,相同的結果(照片) 還是會以低成本設備為優先

畢竟要給商業攝影師(公司)理由,要把整套鏡頭群換掉可是大投資,大多公司行號可不是一般人會去二手市場撿撿來用

再者 電池也是沿用 也有提供轉接環 ,也很明顯CANON並沒有打算親手結束DSLR的時代,而是交給"時間"去消滅

只要公司還有提供電池 零件基本上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我認為單反並不會消失而有它存在的價值。而全幅無反的生成有部分原因乃是相機系統商的商業戰略所造成。而我認為無反、單反最後會以不同位階共存於不同的需求者上..理由如下:

1.無反做得到的功能單反一樣能透過反光鏡預昇的live view模式來達到無反的所有設計功能。反倒於單反省電的待機模式對於需要長期開機stand by講求機動性需求的街拍、生態、婚禮、體育運動、集會活動題材或記者等職業用家仍有其存在優勢。

2.而若仔細觀察目前的全幅無反機身若搭配新設計的原生大光圈變焦鏡頭其實總體積與重量跟單反相差並不大,相反的現象..為滿足高畫素高解析力需求,無反的RF L鏡的體積和重量反而比舊款 EF L鏡更大更重,而無反機身配上RF L鏡頭後反而有頭重腳輕現象,有些用家反而需要加買底座來利於長時間手持的操作性。反觀無反機身若搭配轉接環搭非原生鏡反而不見得會更輕便。而實際上單反全幅機身的體積設計剛好符合變焦鏡頭的長時間手持工學(對於相機系統廠來說..同為全幅系統,機鏡整體使用體積、重量差異小。加上需另外龐大開發鏡頭系統成本,並與舊有的EF系統產生同質產品對立、排斥現象,造成公司研發、產銷成本內耗問題。這也是C、N兩家在不見A73系列強勢威脅前,遲遲不介入全幅無反系統開發的原因)

3. Canon / Nikon 會涉入全幅無反市場仍是以市佔率的商業戰略與成本考量為多(對Sony 來說要擴大市佔率,對Canon 來說他要守住市佔率)並非以輕量化為首要考量。而恆定大光圈變焦鏡頭的光學物理特質非電子科技能輕易克服變小變輕。而主要商業原因如下:
a在製造成本部分.無反設計可節省反光鏡系統壓低機身售價,如此能讓買家比單反更低廉價格進入全幅系統,增加買入的動機並增加品牌市佔率。對廠商來說要先把機身市佔率提高,未來RF鏡頭的銷售量才有機會倍數放大。
b.Canon 與 Nikon 兩家不想讓Sony 獨佔這全幅無反的市場。而另外目的在瓦解 ..當前Sony A7系列透過機身防震、眼部追焦、高動態範圍感光元件、4K 錄影不裁切..功能性含蓋各家機皇的高CP值優勢,先取得優異的買氣後,再透過沒有反光鏡空間縮小法蘭距後反而能挪出法蘭距大的單反系統轉接鏡頭的高廣用度模式,慢慢蠶蝕鯨吞C,N兩家用戶的策略。(當C,N用家開始用Sony A7系列機身玩轉接鏡頭時..無論效能與轉接外觀、握感還是不如原生鏡來的有氣勢和操作感..最後的願望還是會想收集原生鏡。慢慢的轉接用家會拋售C,N系統而造成二手鏡頭價格開始跳水的骨牌效應。最後中古鏡市場會不斷拉大新品間價差...就更沒有人要去買原廠新品..逐漸造成庫存囤貨暴增。而這是C,N兩大廠最不想看到的最壞結果)
c. 對系統廠來說,全幅無反機身會讓部分買家藉著換無反系統增加無反鏡頭的轉換新商機。但實際的現象是...有多少玩家能接受各廠家新一代大光圈無反原生鏡的價格,反而有些玩家轉往CP值高的副廠或二手單反L鏡。而換成原生鏡頭的玩家勢必承擔轉賣舊鏡折價、未來新鏡跌價的雙重損失。
d.由於無反機身法蘭距縮小關係。新設計的獨特鏡頭如RF 28-70 F2.0 一定限用在原生R機身上,不會被其它品牌機身轉接侵用資源的商業戰略效果。如此的限制關係會讓部分出佳的人,若想再享用Canon擅長的鏡頭光學新產品則勢必選擇回家的路途。
以上幾點商業策略是讓新手選系統或想出佳的人不會讓Sony做為進入.. 全幅無反的單一品牌選項。並保持Canon 品牌在市場上的市佔率。而各家相機系統的商業戰反而會PUSH Canon 功能下放的速度,對消費者來說也多一種選擇,缺點是鏡頭、器材設備汰換速度加快後將不比以前保值,Sony 機身汰換快跌價也快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4.數位相機市場跟智慧手機一樣已經趨於成熟與飽和的產品。許多著重攝影技術或後製技巧的玩家其實大多都有完整的鏡頭系統包袱。而他們也大都認為目前機身的影響力並不及於後製技巧與攝影功力來的大,也沒有需立即更換無反系統的急迫性。就如目現在的智慧手機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一樣。很多人已經好幾年沒換智慧手機了...。而網路社群分享時代並不需要高畫數的大圖輸出,這也是讓一般玩家不見得會去追極高畫數機身如5DSR或高畫數解析力好但CP值低的一手 RF L鏡頭原因。

5.相機最終還是拍照為目的,機身的差異只是對拍照過程有使用差異性,但最後對於照片結果並沒有鏡頭特質影響來得那麼大。更沒有任何作品只能在無反機身拍得出在單反機身拍不出的問題。而且恆定大光圈無反原生RF L鏡目前的CP值過低,加上前面第1、2項的描述。所以我相信未來C,N兩家單反系統用戶仍以高比例狀態存在。尤其針對第1項的用戶特質。單反機身仍是較佳的機動性選擇。

6. 由前面第1、2點可以看出全幅無反並沒有太強的便攜性優勢而且單反Live view功能也可當作無反機身使用,而且也有單反的省電搶拍機動性強的優勢會讓有舊鏡頭包袱又不想裝轉接環的老用家續守著單反機身。未來5D5的功能一定會強於目前EOSR的功能。有些不想使用RF轉接環加大體積的老佳人還是會往單反機身升級。而單反機身實際上最大的遺憾並非功能不及於無反而是無法共用RF 鏡。這效應可能會產生一個結果..部分C家用戶可能會買一個便宜低階的全幅R機身當作輕便備機來搭配特殊規格鏡頭使用。而二手市場中的EF L銘鏡的高CP值特質與龐大舊有的EF用戶群..會讓新款單反機身仍有市場需求存在,相信Canon仍會緊握著這經營已久的原主流市場。無論單反或無反系統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技術本位...只要中階主力機種性價比大幅領先各大廠,市場自然會用行動來支持的..早期的Canon 5D2、現在的Sony A73的旋風不就是如此生成。

我相信基於前面表達的第1、2、3項觀點,未來單反有較高比例會存在於中、高階機種,而無反機身有較高比例會存在於中、低階的產品,而因為少了反光鏡系統,降低了製造成本。大部分低階產品會開始大量採用無反設計的趨勢,同時會有更多便宜的無反餅乾鏡慢慢產生,以滿足想要以輕量化與高CP值為需求的用戶。這其實都是相機系統商在搶市佔率、搶鏡頭汰換商機的一些商業牌局。先搶得中低階機身市佔率後..用家才有機會再花大錢升級高階機身、鏡頭的利潤回報率。

我認為網路數位時代花些時間上網爬文把簡單、基礎修圖與後製、攝影技巧學好...作品效益會遠、遠、遠高出單純機身升級的拍照的效果。..即使要升級也要往鏡頭升級。而二手的EF L鏡、Siama art系列其實正是可逢低依需求買進的時間點。機身汰換率太快了,買符合需求功能即可,不要為了升級而升級。清楚自己的需求做相機的主人,不要當設備的奴隸。因為機身升級是永遠追不完的。
Fuyuanweng7 wrote:
我認為單反並不會消...(恕刪)


我蠻認同您的觀點

以我目前器材 5D3 85L2 35L2 16-35F4IS 等,

除了機身的重量的確R比較輕,而R的鏡頭除非大三元跟大四囍鏡頭有比EF還輕,不然沒有絕對總重量較輕的優勢。

例如 RF 50L就比EF 50L 重 (對焦穩定度不討論 這跟機身設計有關係)

不過對於剛入門想拍照的新手就可以趁這段時間入手便宜的鏡頭,

短時間一般用戶想撿RF L鏡的二手我想有得等了吧

不過CANON也成功的燃起大家的攝影魂就是了 他才是最大贏家
Sony的無反 幾乎都快要一統江湖了..

canon nikon居然才剛起步

能追上嗎? 讓我們看下去!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