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I Z16 HX v.s GIGABYTE AERO 16 OLED 創作者筆電 I/O 比較

先說護衛隊可以不用質疑我是打手了!有問題可以自己去查我以往對 MSI 的評價以及我購入的筆電簡易開箱文,所以要說我是別排打手的可以不用看了!

主要工作是使用 Revit 且由於目前自己使用的 ThinkPad P1 Gen 2 慢慢的也到了需要更新的時候加上之前買了 Z16P 雖然 Type-C 接口僅剩下 TBT4+1 USB 3.2 但是勉強能接受還不至於不能用,出外用 GaN 130W 勉強含能補電不至於需要背磚頭出門充電,但是今年關注了 Z16 HX 官網發佈後確實讓我驚嚇了!

直接比較我同步在看的競品,我就想問問這次 Z16 HX 給的 I/O 規格是怎麼回事?

MSI 官網:
https://tw.msi.com/Content-Creation/Creator-Z16-HX-Studio-B13VX
節錄我注意的幾項規格 -
I/O Ports
1x Type-C (USB / DP / Thunderbolt™ 4) with PD charging
1x Type-A USB3.2 Gen2
1x SD Express Card Reader
1x HDMI™ 2.1 (8K @ 60Hz / 4K @ 120Hz)

GRAPHICS
NVIDIA® GeForce RTX™ 4070 Laptop GPU 8GB GDDR6
Up to 1980MHz Boost Clock 90W Maximum Graphics Power with Dynamic Boost. *May vary by scenario

很好!Type-C改成 USB/TBT4/充電共用『一個』Type-C接口,這是意味著我要未來要多帶一個TBT4 Dock出門?或是有支援 PD 的 USB Dock 出門?不然我就要忍受充電又要用 Type-C 時就要拔電或是拔設備?再不然就是背磚頭出門?Z16P 兩個已經是我的極限,這次居然只給一個?我實在是看不懂這次的規則是甚麼?因為給了 HDMI 了嗎?一個 Type-C 接口是不是真的太少了一點?

接著來看看我正在關注的競品 GIGABYTE AERO 16 OLED

GIGABYTE 官網:
https://www.gigabyte.com/tw/Laptop/AERO-16-OLED--2023

I/O Port
2x Thunderbolt™ 4 支援DisplayPort™顯示/其一支援PD充電/高速資料傳輸
(考量不同的使用情境,進行PD充電時建議使用86W以上且支援PD充電的電源供應器。)
1x USB 3.2 Gen2 (Type-C) 支援高速資料傳輸
1 x USB 3.2 Gen1 (Type A)
1 x microSD 讀卡機 支援 UHS-II
1 x HDMI2.1
1x 3.5mm耳機/麥克風複合插孔
1x 電源輸入

GRAPHICS
NVIDIA® GeForce RTX™ 4070 獨立顯示晶片 GDDR6 8GB
Boost Clock高達 1980 MHz / 最高顯示卡電源 105 W
搭配GIGABYTE加速模式技術,在CPU/GPU滿載負荷狀態下,最高可達150W


Type-C *3 (TBT4 *2, USB 3.2*1)這個數量確實打到我的點了!而且他也還是有 HDMI,所以這一比較下來到底是誰給多了?誰給少了?

老話一句!我可以用不到但是你不可以不給我!更何況我至少需要兩個啊!

雖說 AERO 16 給的不是 HX Version CPU 但是也反應在售價上了,不過對方給的一樣是 4070 但至少是 105W 而不是 Z16 HX 的 90W,這部分我先不鞭!說不定 MSI 特殊調校 90W 能打贏 105W 但是那個 I/O 真的是少到很難買下去!厚度上 Z16 HX 確實贏了但我這次寧可犧牲厚度去換取更完整的 I/O!

另外就是競品的螢幕與 Z16 HX 之間 Delta E Value 的問題比較起來確實也是 Z16 HX 輸了但對我來說這不太算是重點,加上我對於競品的 OLED 沒有太直接的喜好感所以就不列入比較,但是對於色準有要求的可能要注意這次 Z16 HX Delta E <2 而 AERO 16 OLED Delta E <1 的部分了。

公司設計比電選用 Z16 第一代當時就知道沒有 HDMI 所以額外添購了轉接頭,第二代維持兩個 Type-C 但是一個僅供 TBT4 一個僅供 USB 3.2 這我也還能理解!至少還是兩個,但是第三代剩下一個?我實在找不到說服我自己更換為 Z16 HX 的理由!

這篇可能不算比較,可能已經接近是砲 Z16 HX 了!不過我也想知道之前選用 Z Series 的人這次是怎麼看待 MSI 僅給一個 Type-C 的狀況呢?我真的覺得我要跳槽換 AERO 16 OLED 了,犧牲一點厚度、犧牲一點 CPU 性能來換更完整的 I/O 至少現階段對我來說是值得的.............
「世界不會被那些作惡多端的人毀滅,而是冷眼旁觀、選擇保持緘默的人。」- 愛因斯坦 「你可以一時欺騙所
文章關鍵字
整篇看上去只是 MSI Z16不符合你的需求而已~
犧牲厚度,多一個 USB -C 這是你的需求,
有些人在公司不常移動筆電,放個TB4 dock充電拓展I/O,回家用變壓器充電使用,也是一種用法和需求。
再者CPU效能HX和H其實差蠻多的,運算處理效能差了至少應該也有20%,
GPU差15W,在顯示卡效能可能也就差個10%,
就還是看需求選產品,市場機制會去淘汰不適合大眾的產品的
麒鯉 wrote:
整篇看上去只是 MS...(恕刪)


Z 系列主打的就是輕薄高效,當然有人就是有錢、注重外型或是其他原因買了輕薄也不常移動筆電也大有人在這是不可否認的沒錯,但是常常移動的人通常都會注意體積輕薄,又需要移動與高效作業的時候輕薄機當然是首選囉!

另外 Z16 HX 主打之一就是行動生活,所以你可以看看官方網站的主打賣點!

還有一個主打賣點是「完整且高效的I/O」,要說完整確實都完整了但是就數量來說確實是不夠使用,一個 A 接一個 C 接加一個 HDMI,如果買了他還只能當桌機放在辦公桌上連 DOCK 我實在不知道花那麼多錢買他幹嘛?一樣的錢可以買到什麼等級的桌機呢?

而且說實話我從 Z16 到現在 Z16P 都購入了,但這次給的 I/O 端口有意見也是事實但不代表前兩代不適合我,不然我不會出來鞭這次只給一個 C 接的問題!期望只是維持就好但卻是縮減,而且我相信已購前兩代 Z16 系列的大多數買家應該都買了 Type-C 轉 HDMI 轉接。

你所提到的固定辦公處家中或是固定辦公室可能也都有 TBT4 Dock(至少我兩邊買了)但是從頭到尾考量的就是他輕薄好攜帶,然後我連MacBook都有!即便是MacBook也是給了足夠數量的 C接口,號稱要與 MacBook 16 一決雌雄的 Z16 HX 給了多少 C 接口 I/O?

至於你說的 H 與 HX 的差異,至少我目前的 Z16P是足夠應付工作的,但是 Z16P 多數時間是老婆在畫圖使用,而這次是因為前兩代體驗可接受才想要購入 Z16 HX 替換自己用的 Thinkpad P1 Gen2,所以 AERO 16 OLED 即便只是 H 但是 13 代 i9-H 不至於輸給 12 代 i9-H 吧?然後價位比使用 12 代的 Z16P 更便宜、硬體又更新、I/O 給的更多實在想不出不跳槽到的感覺!

最後,照你說的都是在固定處辦公用 Dock 分接其他外設我並不會推薦 Z16 HX,反而買其他重一點、厚一些但是價格相對便宜的機種即可(但那種機種 I/O通常給的很足甚至可以省略 DOCK!反正你不常移動不需要 Z16 HX 的輕薄,甚至是同價位桌機都會比 Z16 HX 強大許多。
我也是在觀望這兩台耶,好奇你的REVIT用在什麼領域,我也是有在用REVIT~?
J
catesyes
工程製圖,算是半導體廠廠內特定系統建置設計
AERO 16只給你Micro SD讀卡機,Z16 HX卻給你SD讀卡機
天空信紙
真的給Micro SD真的沒誠意 現在除了運動相機,一般相機誰會用?可惜了
能拿來與GIGABYTE AERO 16 OLED相比較的,是Stealth 16 Studio A13V AMG聯名款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