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近期在電競筆電市場最火熱的話題,莫過於採用 AMD Ryzen 5000H 系列處理器,並搭配 NVIDIA GeForce RTX 30 系列獨立顯示卡的規格,包含 ROG、MSI、GIGABYTE,甚至是後起之秀 Acer 與 Lenovo,都紛紛在今年推出 AMD 加上 NVIDIA 的電競筆電新品。本文的主角 GIGABYTE A7 X1 電競筆電,為品牌旗下首款採用 A+N 規格配置的機型,搭載
AMD Ryzen 9 5900 HX 處理器、NVIDIA GeForce RTX 3070 獨立顯卡、最高 64GB DDR4 記憶體、512GB PCIe Gen3 x4 固態硬碟等規格,並採用具備 144Hz 更新率的 17.3 吋顯示螢幕,全新的 GIGABYTE A7 X1 是否能撼動中階電競市場,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GIGABYTE A7 X1 的筆電機身採用全黑色配色,螢幕上蓋的 Logo 為 GIGABYTE 字樣,而非 AORUS 或 AERO 系列,算是 GIGABYTE 旗下全新的電競筆電系列,筆電外殼的塑膠感稍微強烈一點,且滿容易留下指紋油汙,需要勤加擦拭才能保持外觀整潔,另外筆電上蓋的 Logo 並未加入燈光效果,在外型上並沒有太多的電競元素。

筆電前端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筆電尾端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以現今主的音樂電競筆電外型來看,即便是入門級的機種,在結構上也會做點特別的變化,例如:更簡約俐落的 CNC 切割邊緣、前低後高的械型機體,甚至加上修飾燈條等,為筆電抹上一點電競的妝容,但這款 A7 X1 確認我看到 GIGABYTE『返璞歸真』的設計感,筆電厚度來到 3.2cm,已經比本家 AORUS 17G 來得厚實,且筆電無法單手開啟螢幕上蓋,也是在設計上小小的缺點,簡單的說,如果你喜歡扎實手感且復古的筆電外型,那這款 A7 X1 或許會對你的胃口。
右側 I/O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左側 I/O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後側 I/O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A7 X1 的筆電外型並沒有想像中的搶眼,那就來看看內在的具體表現,GIGABYTE 將 I/O 埠配置採用左右與後側的配置,將需要長型線材的 mini DP 1.4、HDMI 2.0、RJ-45 有線網路插孔、具備 DP 1.4 傳輸的 USB 3.2 Gen 2 Type-C 放在後側,能夠大幅減少左右兩側干擾的情況,但我只想問為何電源輸入插孔,還是放在筆電左側?何不讓它回歸後側 I/O 的懷抱......
而在筆電左右兩側,則有 USB 2.0 Type-A、USB 3.2 Gen 1 Type-A、USB 3.2 Gen 2 Type-A、3.5mm 耳機音源輸出、麥克風音源輸入,以及電源輸入插孔,另外也可以看到三個散熱孔配置。

筆電底蓋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可拆卸鋰電池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鋰電池規格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筆電 D 件則為一體式底蓋設計,並備有大型的盾形散熱進風孔,更特別的是在筆電底部右上角,還建置有 48.96Wh 充電鋰電池,雖然布萊恩也歷經過可換電池筆電的測試年代,但在 2021 年還能看到這種設計,讓我真心覺得這份復古風有點太強烈......
顯示螢幕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視訊鏡頭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螢幕解析度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A7 X1 搭載 17.3 吋顯示螢幕,搭配 3mm 極窄邊框,讓屏佔比達到 86%,這也讓 A7 X1 能將大尺寸顯示螢幕,裝進不到 15 吋的筆電機身中,螢幕解析度最大則為 1920 X 1080,並支援 144Hz 螢幕更新率。即便採用窄邊框設計,但在螢幕上方還是具備 HD 攝影機鏡頭模組。
筆電 C 件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獨立數字按鍵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鍵盤背光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鍵盤背光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精準觸控板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筆電 C 件則有具備獨立數字按鍵的標準筆電鍵盤,採用 15 種單色全區鍵盤背光設計,各位可以看到鍵盤背光的透光率算是不錯,均勻度也很出色,對於較暗環境使用確實有所助益,至於為何沒有 RGB 鍵盤背光,就僅是產品定位上不同所做出的設計改變。鍵盤下方則有 Windows 精準觸控板,下方備有左右機械按鍵配置,但還是支援多點觸控與手勢操作功能。
筆電重量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變壓器重量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GIGABYTE A7 X1 的筆電本體重量為 2.545Kg,這包含內建的 48.96Wh 充電式鋰電池,而隨機附上的 230W 變壓器與電源線,總重量則為 795g,變壓器的體積還是有點大。
Gaming Center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效能模式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GIGABYTE A7 X1 也採用自己的 Gaming Center 應用程式,與 AORUS / AERO Control Center 應用程式不同,整體的介面設計上,你要說他是直覺簡單也好,但以我嚴格的角度來看,算是有點廉價的 UI 設計,如能複製在 AORUS 或 AERO 上的設計,或許感受會更好一些,在效能模式的選擇上,則有高效能、娛樂、省電與安靜四種模式可以設定,並無支援超頻功能。
散熱模式(自動)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散熱模式(最大化)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散熱模式(自訂)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散熱風扇模式則有自動、最大化與自訂三種模式選擇,我在效能實測時,都是開啟最大化散熱風扇模式進行測試。
鍵盤背光設定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鍵盤巨集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鍵盤統計錄製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滑鼠巨集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Gaming Center 應用程式中,還提供鍵盤背光設定、鍵盤巨集、鍵盤使用統計,與滑鼠巨集的設定。

GIGABYTE A7 X1 重點規格:



作業系統:Windows 10 Home
處理器:AMD Ryzen 9 5900HX 3.3GHz~4.6GHz
顯示晶片:NVIDIA GeForce RTX 3070 8GB GDDR6 Laptop
儲存裝置:512GB PCIe Gen3 x4 SSD(最大 6TB,3 儲存空間配置)
記憶體:16GB DDR4 3200MHz(最大 64GB)
顯示螢幕:17.3 吋窄邊框 FHD IPS 級霧面液晶顯示螢幕(144Hz / 72% NTSC 廣色域
I/O 埠:
USB 2.0 Type-A / USB 3.2 Gen1 Type-A / USB 3.2 Gen2 Type-A / HDMI 2.0(HDCP) / mini DP 1.4 / 麥克風輸入孔 / 耳機輸出孔 / RJ-45 網路插孔 / 電源輸入孔
通訊:RTL8125-BG REALTEK 2.5G 乙太網路介面/ Intel AX200 Wireless/Bluetooth V5.0+LE
電池:48.96Wh
尺寸:396( W ) x 262( D ) x 32.4( H ) mm
重量:2.5Kg
官方建議售價: 55,900 元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處理器效能測試: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內建 AMD Ryzen 9 5900HX 3.3GHz 行動處理器,為八核心 16 線程架構,搭配 16MB L3 快取記憶體。在 CPU-Z 測試軟體中,單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619.6 分,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5898.2 分,CINEBENCH R20 的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則是 4654 分,最後在 X264 影音轉檔效能上則獲得 54.8FPS 的效能表現。

快取記憶體與記憶體效能測試: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內建 16GB DDR4-3200MHz 規格記憶體採用雙通道配置主要記憶體的效能測試結果為 43109 / 33663 / 37958 MB/s(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則為 75.8ns,至於 L3 快取記憶體的效能表現為 155.60 / 171.66 / 154.26 GB/s(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為 11.0ns

硬碟讀寫效能測試: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A7 X1 內建 PCIe Gen3 x4 傳輸介面的 512GB NVMe SSD 固態硬碟,在 CrystalDiskMark 的循序讀寫效能表現為 3464.09 / 2499.19 MB/s,TxBench 效能測試中,循序 Max QD32 效能測試中,獲得 3446.250 / 2509.739 MB/s 的效能表現,最後在 AS SSD Benchmark 效能測試中,則獲得 3,079 分的效能分數,以及 2853.40 / 1529.83 MB/s 的效能表現。

圖形效能測試:


3DMark Fire Strike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搭載 NVIDIA GeForce RTX 3070 的 A7 X1 ,我將效能模式設置在由 AI 自動判定的情況下,在 3DMark Fire Strike 三種測試模式下進行效能實測,分別獲得 23,225 / 12,858 / 7,003 分的效能表現,三個測試結果的效能等級排名上,除在 3DMark Fire Strike 模式下,效能表現都超過高階遊戲用 PC 的平均效能。
3DMark Time Spy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3DMark Port Royal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此外,在 3DMark Time Spy 模式下,得到 10,431 分的效能分數,在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模式下,獲得 5,191 分的效能分數,最後則是 3DMark Port Royal 測試模式,這是測試最新的光線追蹤技術,這款筆電獲得的測試分數為 6,594 分,在效能等級排名上,除基礎的 3DMark Fire Strike 測試模式外,均超過遊戲用 PC 的平均效能,效能表現算是相當出色。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在《Unigine Heaven Benchmark》圖形效能測試中,將螢幕解析度設定在全螢幕 Full HD 全螢幕,並將畫面品質設定在 Ultra 模式,同時開啟 4xAA 反鋸齒模式,測得的效能表現為 5,028 分與平均 199.6fps,而在《Unigine Valley Benchmark》測試軟體中,則有 6,030 分效能分數與平均 144.1fps 的效能表現。最後來看到的是《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效能測試,我是在 1080P EXTREME 的畫質模式下進行,最終獲得 6,955 分效能分數與平均 52.02fps 的效能表現。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最後來看到《Final Fantasy XV Benchmark》的遊戲圖形效能測試中,同樣將解析度設定在 Full HD 全螢幕,遊戲畫質則設定在 High Quality 模式進行測試,最終獲得 9,147 分與 Very High 效能等級表現。

實機遊戲效能測試:


《刺客教條:維京紀元》顯示設定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刺客教條:維京紀元》影像設定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刺客教條:維京紀元》效能測試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在實機遊戲效能測試中,第一款遊戲為《刺客教條:維京紀元》,我將螢幕設定在 Full HD 全螢幕解析度下,關閉垂直同步同時將畫面品質與特效設定在極高的設定,所測得的效能表現分別為平均 68fps
《極地戰嚎5》顯示設定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極地戰嚎5》影像設定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極地戰嚎5》效能測試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第二款實機遊戲則同樣為 UBISOFT 出品的《極地戰嚎5》,我同樣也將螢幕顯示同樣設定在 Full HD 全螢幕模式,關閉垂直同步並將影像效能設定在極高品質設定,最終測得的效能表現分別為平均 92fps
《榮耀戰魂》顯示設定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榮耀戰魂》影像設定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榮耀戰魂》效能測試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接下來所測試的遊戲則是《榮耀戰魂》,我採用相同的筆電測試環境來進行,最終測得的效能表現分別為平均 169.57 FPS
《虹彩六號:圍攻》顯示設定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虹彩六號:圍攻》影像設定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虹彩六號:圍攻》效能測試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最後一款遊戲則要來看到的是支援光追蹤模式的《虹彩六號:圍攻》,我同樣也將遊戲環境設定的與上方三款遊戲相同,最終測得的效能表現分別為平均 215 FPS

散熱效能測試:


待機時硬體溫度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待機時筆電溫度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在系統穩定度測試部分,我同樣在高效能模式下進行,搭配最大化散熱模式筆電設定下來進行,使用的測試軟體分別為 FurMark 與 CINEBENCH R20。在待機時可以看到 CPU 溫度平均為 35 度,而 GPU 溫度則為 28 度。透過 Flir 的溫度測量儀器,實際測量筆電機身溫度,在待機狀態下,筆電機身最高溫出現在筆電右側後方散熱孔處,最高溫為 37.5 度,左右兩側置腕處則均為 25.6 度,鍵盤最常使用的 WASD 按鍵部則為 25.4 度。
測試時硬體溫度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測試時筆電溫度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在兩個測試軟體同時進行運作下,可以看到 CPU 溫度在效能測試時最高溫來到 98 度,至於處理器的效能分數為 4,520 分,與正常測試的 CPU 效能僅有 3% 的效能分數差異,散熱表現真的相當出色。至於 GPU 溫度最高則來到 79 度。而筆電機身溫度最高處則來到筆電左側的散熱孔處,最高溫則來到 39.0 度,同時可以看到筆電常用的 WASD 按鍵部提升至 27.3 度,左右兩側置腕處溫度則分別為 27.1 度與 26.4 度。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實際測量了兩個測試軟體同時運行時,散熱風扇在最大化模式運轉下,GIGABYTE A7 X1 的散熱風扇運轉噪音為 56.4dB,雖然還是有低頻散熱風扇噪音,但影響並不算非常大,主要原因還是 AMD 處理器的溫度提升沒有比 Intel 處理器來得高,也讓散熱風扇的運轉不會達到極限,算是不錯的硬體配置。

筆電綜合效能測試: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最後則要來看到 A7 X1 的筆電綜合效能表現,在 PCMark 10 測試軟體的 Modern Office 測試模式下,這款筆電獲得的效能分數為 6,939 分,在效能等級排行上,則超越 2020 遊戲用 PC 的平均效能,約優於 91% 的電腦與筆電平均效能,且效能分數已經快接近高階遊戲用 PC 的平均效能分數。

GIGABYTE A7 X1 測試報告 純粹質樸外型下的電競效能
GIGABYTE 在這次 AMD 處理器搭配 NVIDIA 顯示卡的電競筆電機種中,算是比較晚推出新機種的品牌,且將其獨立在 AORUS 與 AERO 之外,全新的 A7 X1 電競筆電似乎在結構與外型設計上,並沒有投入太多的心力,以樸實沒有過多的修飾打造這款筆電, 在 I/O 配置上給的卻是中規中矩,支援外接三顯示螢幕的配置,對於工作或娛樂的玩家來說都相當實用,不過如果能多增加一組 USB 3.0 或 Thunderbolt 3 的配置,或許能增加這款筆電的吸引力。

在硬體規格配置上,比較建議各位的還是將記憶體提升到 32GB 或 64GB 頂規,並且將儲存硬碟提升至 2TB 較能滿足 3A 遊戲、影音剪輯與繪圖等工作需求,至於 CPU 與 GPU 等效能表現倒是不需要太過於擔心,加上散熱效能表現也相當出色,讓這款筆電足夠應付不同的工作與遊戲環境的需求。雖然這款筆電的攜帶性不高,但 55,900 元的價格能買到接近 AORUS 17 的效能表現,雖然外型樸實一些,但算是滿划算的一款電競筆電選擇。
我只是把錢變成我喜歡的樣子!錯了嗎?!
可換電池的耶~
整體效能還可以
發熱部分真的比INTEL低
但因設計可換電池
機身確實也犧牲厚度
這個是不是去找藍天借模具了
變成藍天的傻大黑粗~
mistrallily
這個不知道沿用幾代了
Wei_C
你知道的太多了[^++^]
好厚實
而且很有重量
筆電的IO接孔設計在後方就是方便,美觀又實用左右邊留幾個USBA+C就很棒了
Bryan.S wrote:
Ryzen 5000H



這~~~這~~~雖然電競筆電不追輕薄

這種設計還真以為是十年前的筆電
柳林中的哭聲
阿瑋聯名款 用了也能跟阿偉依樣超勇超會喝
可換電池不一定是優點
要到時候還有得買才行
不要電池壞了原廠跟你說停產
那根本白搭
以這個價格優勢,確實有競爭力,不錯喔
knift
京東宏碁相同規格,SSD還1TB的折合台幣約4萬左右,台灣品牌在台灣都賣得比對岸貴很多,支持不下去了。
規格電競,外表不電競
會買電競的人也是很在乎外觀的
燒機時C面的溫度真讓人驚艷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