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在第 13 代 Intel Core 系列處理器與 NVIDIA GeForce RTX 40 系列筆電 GPU 推出一段時間後,我們終於迎來 ROG 旗下首款電競筆電的實機測試,而這次要跟各位分享的就是不少玩家們期待的 ROG STRIX SCAR 18,這款全新的電競筆電除在機身外觀上做出全新的設計外,更採用漸層式半透明機殼與前後 RGB 燈條配置,企圖為玩家們帶來滿滿的科幻風格視覺。STRIX SCAR 18 搭載全新 18 吋 QHD Nebula 顯示器,內建第 13 代 Intel Core i9-13980HX 處理器、NVIDIA GeForce RTX 4090 筆電 GPU、64GB DDR5 記憶體與最高 4TB PCIe 4.0 RAID 0 架構儲存裝置,同時全新三風扇的 ROG Intelligent Cooling 散熱系統,將為玩家帶來更穩定的極致效能輸出。

筆電包裝盒(正)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筆電包裝盒(背)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包裝開闔設計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包裝設計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STRIX SCAR 18 在包裝設計上也下足功夫,不僅對應筆電機身上的 ROG 紋路,更導入 LOL 英雄聯盟中的角色圖像,此外,在玩家們將筆電取出時將內盒包裝下壓後抬升的設計,也讓開箱過程充滿儀式感。

配件與說明書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變壓器規格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變壓器重量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ROG 筆電包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除筆電本體外,隨機還附上一支 ROG 電競滑鼠、18 吋筆電專用雙肩後背包、替換用 ROG 裝甲銘牌、使用說明書等配件,而專用變壓器則同為旗艦電競筆電常見的 330W 配置,並採用分離式電源線配置,實際測量其重量為 1.095Kg,加上本身的尺寸就相當龐大,因此攜帶上還是有些不便,我自己是希望筆電品牌都能將 GaN 氮化鎵技術導入變壓器中,讓體積能稍微縮減一些

筆電上蓋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筆電前端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筆電尾端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ROG 裝甲銘牌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STRIX SCAR 18 延續 2022 年前代機種的防指紋塗層設計,但我自己實際使用上還是滿容易有指紋油污,不過清潔上倒是比更早之前的塗層還要更為輕鬆螢幕上蓋的雷射蝕刻斜紋為標誌性的 ROG 圖樣,右上角的 ROG Logo 則具備 RGB 燈光效果。從機身前端可以發現突起的裝置,除能讓使用者用單指開啟筆電上蓋外,更重要的是也配置上視訊鏡頭模組,在美觀度上可能會有點不足,機身尾端則可以看到這次全新的半透明機殼設計,搭配右下角的 ROG 裝甲銘牌,其採用磁吸式的設計,可讓玩家們自行更換,並可額外付費制作獨具個人風格的 3D 列印裝甲銘牌。

右側 I/O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左側 I/O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ROG 將這款旗艦電競的 I/O 埠配置在機身的左右兩側,這讓其能留下更大的散熱孔配置,但也就犧牲左右兩側因線材造成的空間不足狀況,STRIX SCAR 18 配置有 DC IN 電源插孔、2.5G LAN RJ-45 有線網路插孔、HDMI 2.1、USB3.2 Gen2 Type-C Thunderbolt 4(支援 DisplayPort)、USB3.2 Gen2 Type-C(支援 DisplayPort 與 PD 充電)、3.5mm 複合音訊插孔,以及兩個 USB3.2 Gen2 Type-A,完整性與規格都算相當全面,但我就問那 SD 記憶卡讀卡機呢?

筆電底蓋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內部硬體配置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充電式鋰電池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雙記憶體插槽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SSD 插槽(左)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SSD 插槽(右)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除了筆電螢幕上蓋、半透明材質的鍵盤面板外,ROG 在 STRIX SCAR 18 上也在筆電底蓋上採用了相當多 ROG 電競元素的細節設計,包含散熱進風孔處的 ROG 紋路,以及與螢幕上蓋的點矩陣設計相互連通的斜線交叉通風口,大型的橡膠防滑墊上也可看出 ROG 品牌字樣,都在述說著其純正的 ROG 電競血統。

開啟筆電底蓋後,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全新 ROG Intelligent Cooling 散熱系統,採用三風扇技術,在前代的雙散熱風扇外,加入有助於保持 GPU 與 VRAM 散熱的第三顆風扇,並在處理器和顯示卡上搭配七組散熱管與 Conductonaut Extreme 液態金屬,同時主機板周圍配置總表面積達 195.509 平方釐米的散熱鰭片,並採用環狀出風設計,最高能降低約 15 度處理器和顯示卡溫度,另外也配置防塵濾網、CoolZone 鍵盤等設計,提供玩家更穩定的散熱。

最後,來看到筆電內部的零組件配置,Strix SCAR 18 具備兩個記憶體插槽,以及兩個 PCIe 4 SSD 插槽,提供玩家未來升級與提升容量使用,下方則可以看到 90WHrs 4Cell 充電式鋰電池,並具備兩個高音單體和兩個向下發射的重低音喇叭組成的揚聲器系統,支援 Dolby Atmos 全景聲環繞音效、Hi-Res Audio 高解析音質、雙向 AI 降噪,以及 5.1.2 聲道虛擬環繞的音效技術。

顯示螢幕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螢幕解析度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視訊鏡頭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ROG Strix 字樣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Strix SCAR 18 搭載 18 吋 ROG Nebula Display 顯示螢幕,具備 16:10 螢幕比例,搭配 240Hz 螢幕更新率、3ms 反應時間、通過 Pantone 驗證、100% DCI-P3 廣色域和 500nits 峰值亮度,而這次測試的機種則是配置 QHD+ 2560 x 1600 最高解析度,消費者也可選擇配備 FHD+ 165Hz 規格的顯示螢幕配置,均支援 Dolby Vision 影像技術、NVIDIA G-Sync、Adaptive-Sync 自適應同步,以及四面窄邊框帶來的 89% 螢幕佔比。

顯示器的上方則配置有 720P HD 視訊鏡頭與雙陣列式麥克風,說實話以目前市售的旗艦電競筆電均採用 FHD 視訊鏡頭來說,ROG 在這部分的規格確實有待加強。至於顯示螢幕下方也有 ROG Strix 品牌型號字樣。

筆電鍵盤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電源啓閉按鍵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快捷功能鍵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置腕處斜線設計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觸控板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Strix SCAR 18 配備具備獨立數字按鍵的全尺寸筆電鍵盤,採用獨家 ROG Overstoke 技術,2mm 鍵程設計讓敲擊手感偏軟但回彈速度相當快速,靈敏度算是相當出色,鍵盤同時也具備 N 鍵不相衝技術,並將電源按鍵移至數字鍵盤的右上角,減少誤觸的情況,而在鍵盤左上方則備有專用的媒體控制項、散熱模式切換與 Armoury Crate 快速功能按鍵,便於玩家快速切換效能模式。此外,鍵盤面板的半透明材質設計,也營造出相當豐富的未來科幻感氛圍。

鍵盤下方的觸控板則比前代增加了 10% 的操作範圍,更加入全新的玻璃塗層,當然也支援手勢操作與多點觸控功能,但我自己覺得觸控板的大小還有成長的空間,即便在玩遊戲時大多會使用外接滑鼠,但用於一般工作上大範圍的觸控板還是對於使用便利性上有一定的幫助。

RGB 燈效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RGB 環景燈條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Armoury Crate 燈光設定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Aura Sync 設定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鍵盤則具備單點 RGB 背光配置,同時在螢幕上蓋的 ROG Logo、上蓋下緣的燈條與鍵盤前端的環景燈條,也同樣使用 RGB 燈光配置,使用者可透過專屬的 Armoury Crate 應用程式,來進行燈光的顏色與效果設定,並可透過 Aura Sync 自訂功能,來同步擁有 RGB 燈效支援的 ROG 電競周邊設備,包含外接滑鼠與電競耳麥等。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ROG Strix SCAR 18 經實測後的筆電重量為 3.075Kg,搭配專用的變壓器則來到 4Kg 的重量,對於玩家來說並不算是攜帶友善的重量配置,加上 3.08cm 的機身厚度,建議還是放在室內當作替代桌機的解決方案,如不到必要否則不太建議攜帶外出使用。

Strix SCAR 16/18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顯示螢幕比較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Strix SCAR 16 鍵盤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ROG 除推出旗艦定位的 Strix SCAR 18 電競筆電外,當然也同步推出 Strix SCAR 16 電競筆電,在筆電外觀設計上幾乎完全相同,同樣具備四面窄邊框顯示螢幕 RGB 單點鍵盤背光與環景燈條等配置,就是尺寸較小且規格配置上也向下一階,同時為了解決鍵盤未具備獨立數字按鍵,Strix SCAR 16 更在觸控板處,使用虛擬的數字鍵盤配置,如果想要攜帶性更足且具備中高階效能表現的電競筆電,尺寸較小的 Strix SCAR 16 會是更好的選擇。

Armory Crate 主介面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設定選項磚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CPU 超頻設定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GPU 超頻設定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顯卡獨連設定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內建的 Armoury Crate 應用程式,可監控處理器與、記憶體、GPU 主要零組件的溫度與使用率,在主界面右側的設定選項磚則可讓使用者自行設定優先排序與項目,包含顯卡獨連、散熱風扇模式、效能模式等功能都可直接進行調整。而在效能模式部分,則提供靜音、效能、極速與手動四種模式,其中在手動效能模式下,更可針對處理器、GPU 與散熱風扇進行更細部的手動超頻設定,在使用上相當直覺簡單。

GPU 節能設定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自定義熱鍵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GameVisual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色彩校正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Armoury Crate 應用程式內,也可讓玩家設定 NVIDIA Advanced Optimus 的專用 MUX 獨顯直連開關,並可針對鍵盤左上方的快速功能鍵自行定義操作功能,同時也提供 GameVisual 影像模式,讓玩家可針對不同的筆電使用情境來進行調整。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我則是在預設的影像模式下,使用 X-rite iDisplay Pro 專業校色儀進行顯示色域測試,最後得出 99.8% sRGB、78.8% Adobe RGB 以及 94.7 % DCI-P3 的色域覆蓋範圍,Delta E 為 0.09,至於螢幕反應時間則為 0.27ms。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ROG Strix SCAR 18(G834JY)重點規格:

作業系統:Windows 11 Home
處理器:第 13 代 Intel Core i9-13980HX (支援 Intel ABT/TVB 技術)
顯示晶片:NVIDIA GeForce RTX 4090 with 16GB GDDR6 VRAM
ROG Boost: 2090MHz at 175W (2040MHz Boost Clock+50MHz OC, 150W+25W Dynamic Boost)
儲存裝置:2TB M.2 PCIe Gen4.0 x4 SSD (2 插槽 / Intel Raid 0)
記憶體:64GB DDR5-4800MHz (雙插槽,最高可擴充至 64GB)
顯示螢幕:18 吋 ROG Nebula Display 螢幕 (2560 x 1600 QHD+ / 240Hz 更新率 / IPS 等級 / 100% DCI-P3 色域範圍 / 3ms 反應時間 / G-Sync / Pantone 認證 / MUX 獨顯直連開關 / NVIDIA Advanced Optimus 技術 / Dolby Vision HDR / 防眩光)
I/O 埠:
1x USB3.2 Gen2 Type-C Thunderbolt 4 (DisplayPort / G-SYNC)
1x USB3.2 Gen2 Type-C (DisplayPort / power delivery / G-SYNC)
2x USB 3.2 Gen2 Type-A
1x 2.5G LAN RJ-45
1x HDMI 2.1(8K @ 60Hz / 4K @ 120Hz)
1x Audio combo jack
1x DC-in 充電插孔
通訊:Wi-Fi 6E (802.11ax) (Triple band) 2*2/ Bluetooth 5.2
電池:90Wh 四芯充電式鋰電池
尺寸:399 x 294 x 30.8mm
重量:3.10Kg
建議售價:109,900 元

處理器效能測試:

處理器資訊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處理器效能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Strix SCAR 18 同樣搭載第 13 代 Intel Core i9-13980HX 處理器,為 8P+16E 核心 32 線程架構,並搭配 36MB 的 L3 快取記憶體,Efficient-core Max 渦輪加速頻率為 4.0GHz、Performance-core Max 渦輪加速頻率則為 5.60GHz,處理器的基礎功率則是 55W,最高渦輪功耗則可達 157W。我則是在極速效能模式下進行下方的實際效能測試,在 CPU-Z 測試軟體中,單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886.2 分,多核心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14,339.6 分,CINEBENCH R20 的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12,111 分,CINEBENCH R23 的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26,306 分,而在 X264 FHD Benchmark 的影音轉檔效能測試中則是取得了 110.2fps 的效能表現。

V-Ray 測試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V-Ray GPU CUDA(CPU)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V-Ray GPU CUDA(GPU)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V-Ray GPU CUDA(C+G)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V-Ray GPU RTX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V-Ray Benchmark 的 CPU 渲染效能測試項目獲得 22,078 分 (vsamples 取樣數),在 GPU CUDA 中的獨顯、處理器與獨顯+處理器分別測得 2,793 分、594 分與 3,106 分,最後則是 GPU RTX 項目則測得 3,734 分的效能分數,與前代 Strix SCAR 17 SE 約有 19.6 倍的效能提升。

Blender CPU 渲染測試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Blender GPU 渲染測試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針對創作者情境做個 3D 圖形渲染效能測試,在 3D 動畫軟體 Blender 測試軟體中,可以看到針對 CPU 與 GPU 分別進行,在模擬三個 3D 場景渲染所測得的 CPU 渲染效能為 448.50 分,等級排行為受測裝置的前 44%。而在 GPU 環境下,所測得的 GPU 渲染效能為 8627.77 分,等級排名位於受測裝置最高的位置。

記憶體與快取記憶體效能測試: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ROG Strix SCAR 18 則內建 32GB DDR5-4800MHz 記憶體,採用雙通道架構,最高可支援 64GB 記憶體容量。在 AIDA64 的記憶體與快取記憶體測試中,主要記憶體的效能測試結果為 75479 / 67994 / 68169 MB/s (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為 88.8ns,至於 L3 快取記憶體的效能表現為 1524.3 / 606.94 / 1038.0 GB/s (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則是 14.8ns

硬碟讀寫效能測試:

硬碟效能測試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PCMark 10 硬碟效能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本次測試的 ROG Strix SCAR 18 搭載 1TB + 1TB 的 M.2 NVMe PCIe 4.0x4 SSD 固態硬碟,並採用 RAID 0 架構,在 CrystalDiskMark 的循序讀寫效能表現為 13357.71 / 9277.83 MB/s,在 AS SSD Benchmark 的硬碟讀寫速度為 6345.20 / 4153.33 MB/s,效能分數則是 5,492 分,在 TxBench 的循序 Max QD32 效能測試中則是獲得 8839.870 / 6808.952 MB/s 的硬碟讀寫表現。最後看到 3DMark Storage Benchmark 的效能測試,則獲得了 1,781 分的成績,平均花費時間為 93μs,頻寬則是 281.34 MB/s

圖形效能測試: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Strix SCAR 18 搭載 NVIDIA GeForce RTX 4090 16GB GDDR6 VRAM 筆電顯示卡,其 Boost 時脈為 2040MHz,而 Max TGP 則是 150W,搭配 Dynamic Boost 最高則可達 175W,全新的 RTX 4090 筆電顯示晶片支援第三代光線追蹤、第四代 Tensor Cores、DLSS 3 (Super Resolution + Frame Generation),以及 Max-Q 技術包含的 CPU Optimizer、Rapid Core Scaling、Optimal Playable Settings、Dynamic Boost、Resizable BAR、Advanced Optimus 等技術,同時也具備 Intel UHD Graphics 內顯晶片配置。

3DMark Fire Strike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3DMark Time Spy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3DMark Port Royal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3DMark Fire Strike 的三個測試項目中分別獲得了 32,390 / 25,164 / 13,885 分,在全體受測裝置的效能排名等級依序為 97%、98% 以及 96%,效能等級排名均超越高階遊戲用 PC 的平均效能表現。而在 DirectX 12 效能的 3DMark Time Spy 測試模式中測試出 20,006 分,超越 97% 受測裝置,效能等級排名則超越頂級遊戲用 PC 的平均效能表現,在測試調件更嚴苛的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測試模式則獲 10,023 分,最後則是光線追蹤效能的 3DMark Port Royal 測試模式中,則測得 14,311 分的效能表現,在效能等級表現上與上方測試結果相同。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在《Unigine Heaven Benchmark》圖形效能測試中,將螢幕解析度設定在全螢幕 QHD+ 解析度下,並將畫面品質設定在 Ultra 模式,同時開啟 4xAA 反鋸齒模式,測得的效能表現為 5,640 分與平均 223.9fps,而在《Unigine Valley Benchmark》測試軟體中,則有 7,844 分效能分數與平均 187.5fps 的效能表現。最後來看到的是《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效能測試,在 QHD+ 全螢幕模式下進行,最終獲得 7,292 分效能分數與平均 54.54fps 的效能表現。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最後來看到《Final Fantasy XV Benchmark》,在 QHD 全螢幕解析度環境,將影像畫質設定在 High Quality 最高品質來進行測試,最終獲得 15,459 分與 Extremely High 效能等級表現,算是相當出色的圖形效能運算表現。

實機遊戲效能測試:

《古墓奇兵:暗影》顯示設定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古墓奇兵:暗影》畫質設定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古墓奇兵:暗影》效能測試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這次的實機遊戲效能測試,同樣是在極速效模式搭配最高散熱風扇模式下進行,首款遊戲為歷久不衰的《古墓奇兵:暗影》,將螢幕解析度設定在 UHD+ 全螢幕模式,關閉垂直同步並將遊戲畫質自訂在超高的品質設定,並開啟光影追蹤等相關遊戲影像設定,這款 Strix SCAR 18 所測得的效能表現為平均幀率為 205fps,幀格渲染則為 31,708

《F1 22》顯示設定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F1 22》畫質設定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F1 22》效能測試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第二款實機遊戲測試則要來看到《F1 22》,同樣將螢幕解析度設定在 QHD+ 全螢幕環境,並開啟 NVIDIA DLSS 的「極致效能」模式,最終這款實機遊戲的效能表現為平均 264 FPS,也算是相當出色的成績。

《極地戰嚎 6》顯示設定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極地戰嚎 6》畫質設定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極地戰嚎 6》效能測試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接著要帶各位看到的實機遊戲是由 UBISOFT 所推出的《極地戰嚎 6》,這邊我也將螢幕解析度設定在 QHD+ 全螢幕模式,關閉垂直同步並將畫質自訂在超高的品質設定,當然也同步開啟光影追蹤等相關畫質設定,最終測得的效能表現分別為平均 118fps

《電馭叛客 2077》顯示設定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電馭叛客 2077》畫質設定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電馭叛客 2077》效能測試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最後要測試的實機遊戲也是各位相當熟悉的《電馭叛客 2077》,同樣將螢幕解析度設定在 QHD+ 全螢幕模式,關閉垂直同步並將遊戲畫質自訂在「光線追蹤:瘋狂」,本次也開啟 NVIDIA 為這款遊戲新增的 DLSS 功能,並將其設定在「極致性能」的設定,最終測得的效能表現為平均 111.86fps 的效能表現。

散熱效能測試:

待機時硬體溫度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待機時機身溫度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在系統穩定度與散熱效能測試部分,我同樣是在極速效能模式搭配最高散熱風扇模式來進行,使用的測試軟體分別為 FurMark 與 CINEBENCH R23。在待機時可以看到 CPU 溫度平均為 56 度,最高溫度則來到 68 度,而 GPU 溫度在待機時則為 38 度,Power 的使用率最高約在 5.5%。至於筆電機身溫度部分,最高溫則在筆電尾端上方左側出風口,最高溫為 39.9 度,而筆電機身主要鍵盤溫度為 32.8 度,兩側置腕處則分別為 26.9 度26.1 度

測試時硬體溫度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測試時筆電溫度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測試時散熱風扇噪音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在測試軟體同時進行測試後,可以看到 CPU 溫度在效能測試時最高溫則來到 90 度,至於 CINEBENCH R23 處理器的效能分數為 18,810 分,與正常測試的 CPU 效能下降約 28% 的效能,而 GPU 溫度最高則來到 67 度,Power TDP 的使用率最高則來到 114.2%。另外來看到筆電機身溫度最高的地方則移至筆電尾端中央的散熱孔處,最高溫則提升至 55.3 ,至於使用者常接觸到的 WASD 按鍵部提升至 37.3 ,左右兩側置腕處則分別為 27.627.0 。整體來說,在散熱效能表現上,也比起前代機種要來更好,尤其在 CPU 與 GPU 的散熱表現與筆電機身的溫度控制上都有明顯的強化,至於測試時的散熱風扇噪音則為優異的 53.4dB 表現。

筆電續航力測試:

鋰電池資訊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續航力測試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充電時間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ROG Strix SCAR 18 與前代相同均搭載 4-cell 90Wh 的充電式鋰電池,在關閉鍵盤背光、藍牙傳輸與定位功能,僅保留連接 Wi-Fi 保持連線,同時將螢幕亮度設定至 40%,透過 PCMark 10 模擬一般日常使用的 Modern Office 電池續航力測試,由充滿的 100% 電量到筆電自動關閉的 2% 電量,電池續航力表現則為 1 小時 33 分鐘,以電競筆電來說算是預期以內,而從系統端上,可以看到從 5% 電量充滿電的時間約為 2 小時 9 分鐘,算是滿不錯的充電速度表現。

筆電綜合效能測試: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筆電綜合效能測試部分,在 PCMark 10 測試軟體中的 Modern Office 模式下,包括瀏覽網頁、視訊會議、應用程式開啟、文書處理、圖片及影像簡單編修等工作負載的循環測試來進行測試,最終獲得 9,377 分的效能分數,並超越頂級遊戲用 PC 的平均效能,從各項測試結果也不難發現,ROG Strix SCAR 18 確實無愧於其旗艦定位的電競筆電,在各效能環境使用上都能夠輕鬆應付。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ROG 全新推出的旗艦 Strix SCAR 18 電競筆電,除針對筆電外觀採用全新的視覺化設計與半透明材質,讓整體的視覺外觀更有未來科技感,同時也維持 ROG 對於 ID 設計上每年都會有一些小改變的優良傳統,而這次全新升級的 ROG Nebula 顯示器與四面窄邊框設計,在維持前代 17 吋的框架下,提供給玩家們更寬廣的視野。此外,頂級規格的配置加上全新 ROG Intelligent Cooling 三風扇散熱系統,搭配極限與手動超頻等效能模式,也能夠讓這款旗艦筆電的效能能夠更穩定的輸出,當然也不會因為筆電過熱導致當機等情況。不過 Strix SCAR 18 還是有幾個值得進步的地方,包括缺少 SD 記憶卡插槽與觸控板尺寸還有加大空間等,都是能夠持續改進之處。

▌福利社

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ROG STRIX SCAR 18 測試報告|沈浸式極限效能旗艦之作
我只是把錢變成我喜歡的樣子!錯了嗎?!
18 好大一台
貓貓籠九
有夠大的
Strix SCAR 18 果然大就是美
好香~~
流口水了
螢幕大 就是爽!!
也是要破十萬,我還是看看就好,雖然我也喜歡這種大機型。
蜂蜜蛋捲
很喜歡 Scar 18 窄邊框設計,大螢幕整個塞滿滿的爽感滿分
choncc
新版螢幕下方空間減少許多,不像舊款留一塊下巴在那 [笑到噴淚]
好想要新筆電
直接福利社,一樣加分!
好用
文章內打錯字了喔,是STRIX SCAR 18,不是STRIX ACAR 18
Bryan.S
感謝提醒~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