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端午連假,老狗蹲在家中防疫,閒來沒事在家中搖搖硬碟……
但是,忽然想到硬碟搖太多下會壞掉…
所以在搖了兩大下,掉出兩篇分享文後,開始搖起隨身碟和記憶卡……
掉出來的照片,湊成元旦北埔遊的第三篇分享文來……
跟老狗一樣待在家中防疫的朋友,
沒事就來看看這篇「鄧南光故居」的分享文吧!

話說這篇分享文分享的內容是棟位在北埔的老房子。
根據記載,這棟RC結構的老屋建於1926年,當時可是北埔No.1。
換句話說,在此之前北埔全鄉只有傳統木造房舍,沒有RC結構房舍。
二戰之後,原屋主在RC結構平房側邊再興建了二層樓的RC樓房,之後做為診所之用。
所以,這棟建築在當地人的印象當中,
就是「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

在1960年前後,這裡是「世源診所」,屋主為鄧世源醫師。
不過,隨著時光流逝,北埔第一棟RC老屋日漸荒蕪。
2006年,這棟老屋被新竹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
保留了北埔人小時看病就醫的記憶。
但為何會以「鄧南光故居」為名登錄?
而「鄧南光」又是何許人也?

查一下維基百科,第一眼就會看到這行描述:

鄧南光(1907年12月5日-1971年6月16日),本名鄧騰輝,臺灣新竹北埔客家人,臺灣攝影先驅者,與張才、李鳴雕三人有「臺北攝影三劍客」之合稱。

【取自維基百科 鄧南光 介紹頁面。】
原來,鄧南光是日治時期本土攝影家,
而這棟樓房的屋主鄧世輝醫師則是他的姪子。
鄧南光本人僅於日治末期時,
因躲避戰事而自臺北返回北埔短暫居住此處。
就因此而和RC老屋結下緣份,
老屋到現在則以名人為名而保存。
這樣的因緣際會,猜想當年的屋主,應該料想不到吧!

這棟老屋在2009年時,
就曾經以「鄧南光攝影紀念館」為名,
做為地方文化館開放參觀。
老狗在2012年曾經偕同家人一同到訪。
到這回再次造訪已有9年時間,
中間歷經了2016年至2019年的三年閉館時期。
自2019年後,
由北埔鄉公所做為「北埔遊客服務中心」及「鄧南光影像紀念館」使用,
再次活化營運後,
成為一處兼具地方簡介、遊客服務及紀念名人的場域。
待疫情退散後,再有機會暢遊北埔時,
別忘了在逛街吃客家美食之餘,
撥點時間造訪這棟二度活化的老屋。
了解一些北埔在地的人文故事,
欣賞台灣攝影先驅者的作品與事蹟。


這是鄧南光故居的入口,乍看之下很像是座公園。
事實上,鄧家在日治時期就是北埔旺族,
鄧家本來也姓姜,是因為家族長輩娶了鄧家的女兒後,
所生的第一個兒子因「抽豬母稅」而姓鄧,
而後姜家因故發跡,被地方人士稱作「新姜」。
故事的內容可以參考維基百科 鄧南光 介紹頁面
即然是富豪之家,家中有廣大的庭園,自然不足為奇。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大門的右側門柱保留之前所設的「鄧南光影像紀念館」招牌。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左側門柱則加上了近幾年由鄉公所新設的遊客服務中心招牌,再加上防疫措施的說明。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整座建築物的全貌,右半邊的樓房是二戰後才陸續增建,左半部是日治時期就存在的RC老屋。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庭院中的大樹相當之巨大,想必在這裡已生活許久。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雖然右半邊的樓房是二戰後才興建,但距今也有六、七十年的歷史。
照片中洗石子牆與鐵窗充滿了六零年代的流行風格,懷舊氛圍油然而生。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另一邊有著同樣造型的鐵窗。
當年的鐵窗是熟鐵焊接而成,製作鐵窗的師傅常能焊出各種不同的線條造型,來做為建築物的外牆裝飾。
現在的鐵窗都是不銹鐵製,雖然不易生銹,但造型卻可說毫無變化,
把好好的一棟房子給弄醜了!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2009年由縣政府所立的影像紀念館招牌,那時的入口是在樓房的大門。
不過,光是鄧南光的舊照片,似乎吸引不了太多人潮,紀念館成為蚊子館。
2016年租約到期後,縣政府決定停止營運。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再往庭院內部走,來到了舊RC建築的大門入口。
現在遊客中心的大門就設在這裡。
這棟北埔NO.1 的RC建築,外表沒有太多裝飾,
只有凸出的車寄立柱有紋飾裝飾,以及屋頂的女兒牆外側有著泥塑。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鄧南光影像紀念館」的故事主人翁簡介,以及這棟建築的命運介紹。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即然現在的功能是遊客服務中心,內部的介紹應該就是當地的人文歷史及自然環境景點。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人文景點可以看海報左上角的這張地圖。
基本上北埔的古蹟與歷史建築,大部分都在市街上,步行可抵的範圍內。
畢意剛出現市街時還是清治時期,當時的交通運輸主要靠兩條腿,因此市區範圍小。
再加上二戰之後北埔並無太大發展,這些百餘年的老房子才能保留至今。
不過想參觀這些老建築得看看日子,老狗元旦時造訪,有不少古蹟建築在元旦這天不開放。
所以隨身碟搖好久,只搖出這份分享文的材料來。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來北埔造訪的朋友,可以先看看牆上的這些大海報,才能明白這個自1835年開始開墾的山城聚落,有著什麼樣的天然環境與發展歷史。
雖然只是個小小的村莊,但因為是向原住民爭地而來,不但閩客兩族和平共存,日後還發展出一個小小的刺竹城池來,東西南北四向還各有一座城門。
北埔鄉整體簡介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老街區現況調查分析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空間對照關係圖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生活圈發展概念圖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在北埔這座小山城的中心就是慈天宮,因此遊客中心裡有座慈天宮的立體模型。
元旦這天造訪,正巧遇上慈天宮整修,所以全貌只能來遊客中心欣賞模型。
這裡另外還有新埔義民廟的立體模型,或許等疫情過去後再另程造訪。
北埔慈天宮(右視)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北埔慈天宮(左視)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新埔義民廟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在客家文化中,「賽神豬」是很重要的祭祀文化。
老狗記得十多年前到新竹出差,還曾巧遇「賽神豬」遊街活動。
但現今因動保觀念抬頭,飼養神豬的風氣早已大減。
遊客中心裡放了幾個裝置藝術品來做為這項民俗活動的象徵。
神豬(1)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神豬(2)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在這棟RC結構老屋內的其他空間,則做為在地人們的活動空間。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或是遊客來訪時休息、欣賞簡介影片之用。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往樓房區移動,就屬於鄧南光影像紀念館的範圍。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走進樓房裡,最先見到的是這幾張海報,即是鄧南光先生一生的簡介。
話說回來,在日治時期能玩的起相機,家中必須相當富有才有可能。
在二十屯紀初年、相機價格相當昂貴,沖洗底片也貴,轉印成相片時耗材也不便宜。
總之,私人沒有相當的經濟基礎,是不可能長期從事攝影工作的。
和現在人手一支可以拍出美照的手機相比,可真是天壤之別。
生平介紹(1)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生平介紹(2)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生平介紹(3)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生平介紹(4)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生平介紹(5)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另外一區是鄧南光的作品簡介。
在當時要從事攝影,家中環境必須相當優渥。
但作品要夠傑出,這還必須有藝術天賦。
能夠把藝術天賦與優渥家境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前輩子不知要累積多少的福報。
作品(1)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作品(2)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作品(3)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作品(4)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另一邊則是透過現代科技,讓現代人可以和鄧南光所拍攝的老影像合影留念。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鄧南光影像紀念館的空間,就是昔日的世源醫院。
當年的匾額現在仍高掛在牆上。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換個角度看過去,就像老狗小時候生病到住家附近醫師開的小診所一樣的感覺。
在1970年代,只要是醫師自己開業,都會稱作「醫院」,而不稱作診所。
雖然在裡面看診的,可能就只有一位醫師,也就是老闆本人。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從掛號櫃台內往外看,真的像是時光倒流40年。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再加上這大大的木窗與長條木椅,令人想起小時候到附近小醫院看診,候診的記憶。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現在在掛號櫃台上貼著世源醫院與鄧世源醫師的介紹。
像北埔這樣的小地方,或許鄧醫師就是當年全鄉唯一的一位開業醫師。
醫師年表(1)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醫師年表(2)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診所在地故事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除了作為在地人記憶中的一部分之外,樓房內的空間還展示不少從前的底片相機。
至於這些相機是否都是鄧南光所有,這裡並沒有海報說明,不得而知。
不過能看到許多現今已經不易找到的老相機,可以說值得令人興奮。
其中的Nikon FM2,應該是不少拍過單眼底片機的朋友在年輕時的回憶吧!
老狗記得在1980年代,一部Nikon FM2加上50mm標準鏡頭的價格,約當小學老師一個月的薪水。
相機櫥窗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LEICA M6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LEICA M6機身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搭配鏡頭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Nikon FM2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Nikon FM2/T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Nikon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樓房的另一個空間,則是介紹現在已經很少見到的手工暗房作業,也就是底片沖洗和照片沖印。
老狗在高中時參加學校的攝影社,當時社辦中就有一間暗房。
有時候口袋有點閒錢可以買底片拍照時,拍完了照片就會到社辦中練習沖片和印製相片。
但說實在的,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不論是底片、藥水、相紙,全都是$$$。
一個沒收入的高中生那來的經濟來源支持?
所以按下快門前常要想一想構圖,然後一個學期只能玩個2, 3捲底片。
拍照失敗率當然是奇高無比。
那是現在可以用手機隨意拍照的小朋友們很難想像的年代。

這張海報介紹了膠(底)片沖洗的方式。
看似簡單,其實在要全黑的環境中,將底片自片盒中取出、夾到捲片夾中,再放到沖片罐裡,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
如果沒有暗房的話,相機要放進暗袋中,再將雙手伸進暗袋中操作,還會有布料的干擾,缺乏練習的話很不容易上手。
然後,把顯影、急制、定影等步驟的藥水依序放入沖洗罐中,作用適當時間後,才能讓底片上的影像固定。各步驟的操作時間和溫度,都考驗了攝影者的經驗。
老狗高中時只玩過2, 3次,因為缺乏經驗,成像效果不好,後來就都交給照像館處理了。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至於負片相片沖印就稍好一點。
黑白照片可以在有小紅燈的暗房中操作,但彩色照片就不行了。
至於什麼叫負片?年輕的朋友可能不曉得。
從前的黑白底片在感光後,受光的部位會變成黑色,沒受光的部位則是透明。
透過投射燈照射後出現的顏色就和現實相反,因而稱之為負片。
負片透過投射燈投射後,在下方相紙上呈現的影像才會和現實相同。
在相紙感光一定時間後,必須再經過顯影、急制、定影、晾乾等四步驟後,才能完成一張照片。
照片的感光時間多寡,以及顯影、急制、定影等步驟的作用時間,同樣對一張照片的成敗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至於經驗,當然要從無數次的失敗來得到。
換句話說,全都是要花錢堆疊出來。
這裡的陳設勾起了高中時泡暗房的回憶。
相片沖印(解說1)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相片沖印(解說2)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相片沖印(模擬)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這裡的海報介紹了底片,已經可說是二十世紀的遺蹟了。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印樣可以說是判斷底片有沒有拍好、洗好的偷吃步。
因為可以在一小張相紙上看到多照底片的拍攝效果。
然後再取拍的較好的那一格底片放大沖印成正常尺寸的相片。
不過,如果經驗不足,還是會看走眼。
例如有沒有準焦,就很難從小小的印樣看的非常清楚。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印樣的例子。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這裡有張舊款沙發椅與檯燈,就像是相館從前拍寫真照的地方。
不過從前的Model不會像老狗家2個小子擺出在沙發上耍廢的動作~~~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看完了鄧南光影像紀念館的內容,走到老屋外的庭院去逛逛。
北埔旺族果真名不虛傳,連庭園都很大。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現在在鄧南光故居外的一側空地,已經被鄉公所整頓為停車場。
來北埔走走不用擔心找不到地方停車。
北埔 鄧南光故居 — 曾是在地人口中「回去後屁股會痛」的地方,攝影家短暫居住的處所,北埔第一棟RC造洋房


鄧南光故居在那裡?
算是離遊客常去逛的老街大約5分鐘路程的位置。
疫情退散後,到北埔逛老街吃客家美食之餘,
別忘了到這座北埔NO.1看一看,
順便在遊客中心歇一歇,
看看鄧南光所拍攝的昔日北埔照片。


有美麗窗花就先給讚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