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上星期的某一天,老婆告訴老狗說週六上午要參加一個市街走讀的活動。
活動的時間是在上午10時至11時30分,而且還有不少人報名。
由於老狗的興趣之一,就是了解老建築的文史。
於是就好奇的問了一下,這究竟是什麼樣的活動,
值得一群人在大熱天裡,戴著口罩「掃街路石」?
於是上了活動官網去看了看,原來是由紀州庵所辦的【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整個活動路線從捷運古亭站8號出口出發,以紀州庵為終點。
在昔日的臺北城南走一小圈,由導覽員邊走邊介紹在地文史故事。
前陣子的三級警戒,除了上班之外,幾乎就是蹲在家防疫。
如今稍稍降級,不如就報名到室外走走動動吧!
所以,就有了這篇在週六上午的市區小旅行紀錄。
至於旅行的路徑呢? 就請看這張小地圖吧!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整個活動的路線是:
古亭捷運站8號出口→南昌公園前南菜園日式宿舍群孫立人官邸古亭庄長慶廟野草居食屋萬新鐵路殘蹟廈門街113巷施洛德文學花園紀州庵

路線中的各個定點,都不是什麼熱門景點,但是卻蘊含了深厚的在地故事。
有興趣先了解的朋友,就請繼續看下去吧!

≡≡ 南昌公園 — 總督兒玉源太郎別墅之所在 ≡≡

參加這個活動的這群人,在捷運古亭站8號出口旁集合,領到上面照片中的無線耳機和活動地圖後,只走了幾步路,過了一條馬路,就來到了第一個定點—南昌公園。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老狗第一次參加這種所謂的「走讀」活動,心想是遇到詐騙集團嗎?
怎麼交了$350元的報名貴,然後帶我們來逛公園?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這時,解說員阿雅開始從清末時期的臺北城開始介紹。
然後出現了考題:興建於1884年的臺北城,究竟有幾座城門?
這題答案對老狗而言很簡單:5座。
因為除了最基本的東南西北四座城門外,還多了一座由板橋林家捐建的小南門。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阿雅手中的照片,就是大家熟悉的北門樣貌。
其實,臺北城的東南西北四座城門,應該都是照片中的樣子。
但東門、南門和小南門在1966年被臺北市政府以「整頓市容以符合觀光需要」為由,改建成現在所見的樣子。
至於北門呢? 當時就已經開始計畫蓋忠孝橋引道,順道要把它拆了,因而沒被改建。
之後便陰錯陽差的保留原狀到了現代,成為唯一一座保留建成時原貌的城門。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因為今天活動的主題是城南,當然不得不提一提南門。
阿雅手中的是臺北城南門的舊照片,拍攝時間約在1905年前後。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如果對臺北城的歷史有些了解的朋友,大概會知道當時建城的地點,是在艋舺與大稻埕之間的一片田野之上。所以在20世紀初,在城牆上可以看到兩側都是水田的景象。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我們在這裡已經站了十多分鐘,總該告訴我們為什麼來逛公園吧?
現今的南昌公園,在日治時期是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的別墅之所在。
1899(明治32)年落成時,由兒玉總督命名為「南菜園」。
阿雅手中的老照片,就是當年別墅的舊照片,可以隱約的看出以茅草為頂。
兒玉總督興建這棟別墅的目的,除了自住之外,同時是藉以拉攏當時臺籍文人的文人聚會場所。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往公園裡走,看到了這棵很奇怪的小樹。樹上的花是真的嗎?令人懷疑。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阿雅帶著我們走到了公園裡的涼亭,不過來這裡不是給大家坐下來「群聚」的…
涼亭裡有兩面石碑,上面各刻了一段文字。
這一面簡單說明了南昌公園的過去與公園整建時的規劃。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另一面則是兒玉源太郎在南菜園落成時所作之《已亥六月結廬於城南古亭莊名曰南菜園偶作一詩》。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如果照片看不清文字的話,可以看看阿雅手中的解說冊。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還有南菜園別墅內部的老照片。
這座茅草頂的別墅,其實兒玉總督本人並沒能住太久。
自1899年落成後,1901年華麗的臺灣總督官邸落成。1903年兒玉總督又轉任內務大臣兼臺灣總督,這時留在臺灣的時間變少,1906年卸任臺灣總督,所以實際居住時間相當短。兒玉源太郎過世後,這處別墅由家人捐給臺灣婦人慈善會。
國民政府接收後,將這棟建築作為省府官員宿舍。曾任臺灣省主席的謝東閔先生就曾經住過這裡。由總督別墅變成省主席官邸,應該也是巧合吧!
最後,別墅建築日漸老舊,被拆除改建成南昌公園。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除了南昌公園本身的往事外,在公園裡還遺留有一件文物,就是現在保存在一旁南福官內的這塊石碑。
據阿雅說,這面石碑是偶然間被發現的,因為有人無意間見到「石頭上像毛毛蟲一樣的字」。這些字跡是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遺孀能久親王妃富子在參訪南菜園隔日所留下的字跡,之後被刻成石碑,以《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大妃殿下御詠吟記念碑》保存在南菜園中,最後被南福宮所保存。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一旁的玻璃窗內有關於這塊碑的說明。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 前南菜園日式宿舍群 — 日治時期公務人員宿舍 ≡≡

介紹完南昌公園的故事後,我們往公園後方的小巷移動。
先是在小巷裡看到了這樣一棟屋子。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這棟房子是不是日治時期留存至今,我們不知道。
但是外表有著在臺灣的日式民居常見的雨淋板。
據說,在這一帶的小巷弄間,偶而還會見到像這樣留存日式民居外觀的老屋。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順著小巷往前走,見到了一大片鐵皮屋頂與圍籬。
這一區就是「前南菜園日式宿舍群」。
會依此命名,當然是因為鄰近兒玉總督的南菜園別墅而來的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這片日治宿舍共有5棟,從現場的說明海報,以及相關資料來看,全都是雙併宿舍。
老狗推測是日治時期的中階公務人員宿舍。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修復工程預計到今年年底就會完工,或許會成為另一處類似臺灣文學基地的民眾休閒空間。
老狗在今年年初時曾造訪臺灣文學基地,當時寫了一篇分享文。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這篇:
臺灣文學基地、前齊東詩社 — 漫步幸町,臺北市內少數完整保存之日式宿舍建築群
到時候,臺北市區內又多一處可以「一秒到日本」的休憩空間了。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透過工地門上的玻璃窗往內看,整修中的建築顯的一團混亂,希望真能如工程告示牌上在11月30日完工。這樣明年就有個充滿日式風情的地方可以走走,滿足一下不能出國遊玩的慾望。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與南菜園日式宿舍群隔著牯嶺街對望的也是兩處日治時期宿舍建築。
這張照片中的是歷史建築「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方東美寓所」。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以及直轄市定古蹟「牯嶺街高等官舍群」。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這2處文化資產,一處尚在使用中,另一處則因無人使用顯的破敗。損壞嚴重的這棟,就要看管理單位臺灣大學有無餘力來加以整修了。

≡≡ 原臺灣軍司令官官邸 — 曾為孫立人將軍官邸之一的日治時期高等官舍 ≡≡

離開前南菜園日式宿舍群後,我們順著福州街上長長的圍牆前行。
這道長長的圍牆可是大有來頭,因為牆內可是日治時期高官的官邸。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來到了福州街與南昌路轉角處,大大的「孫立人將軍官邸」海報頗為引人目光。
就老狗個人所知,目前與「孫立人將軍」有關的老建築就有三處。
照片中的建築「孫立人將軍官邸」是其一。
老狗曾經造訪的,位在屏東市區內的「孫立人將軍行館」是其二。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這篇:
屏東市 孫立人行館|原日本第八飛行聯隊隊長官舍 — 作為獨立書店與展出昔日禁忌故事的和洋折衷式官舍
還有位在臺中市區的「孫立人將軍故居」則為其三。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這處被名為「孫立人將軍官邸」的建築,在1955年時,孫立人將軍被軟禁後,這棟建築就轉變為陸軍軍官俱樂部,之後再轉變為對外開放的「陸軍聯誼廳」。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走入圍牆內看到的是棟像是西洋式洋房的建築。
事實上,這棟建築最原始的身分是「臺灣軍司令官官邸」,最早興建於1909年,當時為「總督府土木局水道課課長宿舍」。之後經過擴建,於1912年完工,稱為「古亭庄高等官官舍」。1918年,實施「殖民地文官制」及「臺灣軍司令官制」,由於當時這棟建築被暫時作為總督官邸,而當時的第七任總督明石元二郎兼代第一任臺灣軍司令官,因此這棟建築在之後就作為「臺灣軍司令官官邸」,是日治時期在臺灣第三順位管理者的官舍。
整棟建築為和洋混和雙併式建築,很明顯可見洋式建築的面積相當大。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而和式建築在洋式建築旁,相較之下小了許多,是官員個人及家族的生活空間。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和式建築部分,除了西式外牆外,入口處設有車寄。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仔細看,還會見到屋頂上的煙囪,這可不是廚房的煙囪,而是屋內壁爐的,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建築大門入口。很明顯的,整棟建築近期內經過整修。
老狗在之前曾經來這裡詢問過筵席的價位,當時尚未整修,走進室內會有陰暗感。
現在,這棟建築的用途還是筵席場所,兼作為文藝作品展覽空間。
等疫情過後,老狗再來這裡吃頓飯,順便看看整修後,內部變成了什麼樣子。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順著建築外繼續移動,還會看到位在不同地方的煙囪。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走到建築側面,和一旁高聳的椰子樹搭配,會誤以為是東南亞的英法殖民地建築。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走出轉角大門,站遠一點才能看到二樓的建築外貌,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 福德爺長慶廟 — 走過彎曲的晉江街,來到昔日古亭庄信仰中心 ≡≡

走出陸軍聯誼廳,我們一群人順著南昌街移動。
很多老臺北人都知道南昌街是臺北的家具街之一。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越過車潮洶湧的和平西路,來到了一條不起眼的小路。這條小路竟然還有街名—晉江街。現在來往的人們,應該沒多少人會注意到它吧!
但,曲折的小路會有街名,很顯然的在過去的歲月裡,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對這群想知道故事的人們來說,可能是會挖到寶的線索之一。

果不其然,剛過和平西路,阿雅就開口了:
「這裡有多少人知道臺北市的攤販是要有執照的?」
「有多少人看過攤販的執照?」
攤販有執照? 這團裡面有很多是年輕人,大概想都沒想過吧?
至於老狗…當然是條夠老的狗,年輕時在延三夜市覓食,就看過延平北路三段路邊的攤位上噴了臺北市政府核可的字號,所以知道臺北市的攤販可分為固定攤販和流動攤販,這2類都有執照,而且執照還要掛在攤位上。
不過隨著時代進步,當年長的像一副證件樣的攤販證,也變的不一樣了。
至於沒看過攤販許可證的朋友,就請張大眼睛了……
這位攤主阿嬤,依照《臺北市攤販管理自治條例》,光明正大的把許可證複本貼在大馬路邊的攤位上,就用不著再提個資的問題了。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順著小小的晉江街往內走,見到了街旁的這棟房子。
依老狗的直覺,這棟房子可能是日治時期留存至今。
因為幾乎不曾見過臺灣人的房子,屋頂搭成「廡殿頂」的。
在華人的世界裡,這種一脊四坡水的「廡殿頂」是只有皇室建築才會用,臺灣華人也不例外。老狗見過的唯一例外在馬祖,他們的「一顆印」建築就是廡殿頂的變形。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轉個角度看,就見到了日式建築常用的黑瓦,因此老狗推測這是日治時期的民居,屋頂的形式是相當於廡殿頂的者寄棟造」。
現在這是是家客家菜餐廳。據阿雅說,餐廳老闆原本租下這裡,打算推客家擂茶,沒想到擂茶生意做不起來,原本做為配角的客家菜卻廣受客人歡迎,就這樣子小有名氣。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晉江街、同安街一帶,就是昔日的古亭庄所在。二戰後有不少來臺北打拼的客家人群聚在這裡,因此出現了客家、福佬(泉州)及外省族群融合的小社交圈。

插播一下,有沒有有貓就加分的朋友呀?
老狗巧遇橘貓一頭。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橘貓兄一臉滄桑憂鬱,以此地為家應該一段時間了呀!!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繞過彎曲的晉江街,看見遠方的一顆大樹。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這棵大樹來頭不小,是古亭庄的先住民,住在這裡已經不知多少甲子。
樹後的廟宇出現的時間,可是比這棵大樹晚上許多。
在華人的信仰文化中,可說萬物皆有靈,只要存在的歲月越長越久,百姓越敬畏、信仰,萬物之靈即會照顧普羅大眾。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這棵樹不但是臺北市政府列名的受保護樹木,還被市政府命名為「長慶樹」,因為一旁就是由大榕樹下立石為壇所發展出的古亭庄信仰中心—長慶廟,廟中主祀福德正神。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長慶廟雖僅是一座小廟,但年代久遠不可考。廟身建築經歷過多次改建、增建,遠望外觀已如同現代水泥建築。
雖然如此,老狗卻對左右兩側牆上的大型磁磚彩繪很有興趣,因為像這樣的大型彩繪,可以說是臺灣廟宇建築發展史中的近代部分,大約出現在1970~80年代。
龍邊的磁磚彩繪被植物所阻擋,難以窺見全貌。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虎邊外牆的磁磚彩繪就很清楚可見「八槌大戰陸文龍」的故事。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長慶廟雖然小,但裝飾可不輸大廟,顯見地方人士對於長慶廟的信仰虔誠度。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由於廟地空間的限制,廟門設於廟宇正身龍邊。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繞到正前方就可以見到整座廟的樣子。
雖然整體外觀已經是現代廟宇建築,但因為是昔日古亭庄,今日同安街一帶族群的信仰中心,具有相當重大的歷史意義,因此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在廟旁有一面由臺北市文獻委員會所設立的「鼓亭庄舊址」紀念碑,說明此地過往的故事,以及地名的由來。其實,「古亭」地名由來的說法不只這一個,找找維基百科就可以見到不同的說法。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 野草居食屋 — 由日本民居轉化為臺大教授宿舍,再變身為深夜食堂 ≡≡

在長慶廟前,還留有數棟日式房舍,可見這一帶在日治時期是有日本民眾居住的。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在為數不多的日式房舍當中,較完整的這棟由「野草居食屋」承租,經營日式料理餐廳多年。據「野草居食屋」官網所述,在這一帶有三排日式房舍,日治時期屬石井家族所有。二戰終了,石井家族將住屋讓予臺大教授陳玉麟居住,陳教授又將它轉給臺大管理,於是現在變成了臺大的校產。由於陳教授的研究主題在農業方面,因此餐廳便以「野草」為名,以居酒屋的方式營運。老狗知道這家餐廳相當久了,只可惜苦無機會來造訪,或許疫情結束後再來吃喝一頓……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 萬新鐵路殘蹟 — 由鐵道變身為的道路 — 汀州路 ≡≡

從「野草居食屋」屋外,順著同安街前行,就會發現前方路口的路基高凸許多。
原因無它,路基高凸,因為曾經是鐵路。而汀州路就是昔日萬新鐵路拆除後,利用原路基所開闢的道路。阿雅站在汀州路與同安街的交叉口,手中拿著昔日萬新鐵路的舊照片,解說昔日這條以運煤為主的鐵道故事。
萬新鐵路通車於1921(大正10)年,原本是條私設輕便車道。後來由於要將新店、景美、木柵、深坑、石碇一帶的煤礦外運,以人力推動的輕便台車無法負擔龐大貨運量,於是利用原輕便車道興建一條自萬華車站分叉往新店的鐵道。
由於軌距與縱貫線鐵路相同,因此在縱貫線上的列車可以在萬新鐵路上使用,老照片中就是昔日的車廂。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萬新鐵路於1970年就拆除,那時老狗還來不及出生。但在十多年前曾經聽過住在新店國小旁的朋友描述小時候看到的鐵路模樣,也就是那時候才知道,景美有條很短的「車前路」,原來就是萬新鐵路景美站前的馬路。現在的捷運綠線,南邊從進入景美後的路段,就是利用從前萬新鐵路路基下方來興建。

因為今天活動的主題是「走讀」,那當然要讀一下和萬新鐵路相關的文字。
阿雅手中的「七字仔歌」就是描述萬新鐵路行駛營運的狀況。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照片太小看不清楚嗎? 老狗去網路上找來歌詞,貼在這裡…

公館閣過萬隆莊 景尾停車無幾分
大坪七張通宿困 稽查驗票那塊巡
元早車單不識驗 近來驗票設真嚴
車閣宿困到新店 三十分鍾野拈拈
行對溪岸恰袂慢 入街驚了踐時間
付著渡船不免等 江名現今改碧潭
元早著過雙咀渡 今有吊橋有恰蘇
橋頭憲驚治塊顧 吊橋政府大功勞

由於軌距和縱貫線相同,因此CK101也曾經在萬新鐵路上奔馳過!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順著同安街,我們朝向走讀終點站—紀州庵前行。
不過在到紀州庵前,要稍稍轉個彎,去看看臺灣文學的推手們所在的巷弄。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 廈門街113巷— 曾經的文學書籍出版社聚集地 ≡≡

現代人因為電子媒體發達,看傳統書籍的人變少了許多,因此「出版社」成了夕陽「慘」業。如果時光回推到30年之前,那可就是文學出版社的黃金年代。當時社會上的休閒娛樂少,看小說、散文是許多人的休閒,只要是暢銷出版上架,用不了多久就被搶光。所以,出版社外總有等著送稿件到印刷廠的專車,也有等著出版社主編審稿的作家。出版社在當時可就是黃金產業,而臺北的出版社,偏偏就集中在廈門街113巷。
如今,出版業早因電子媒體的發達而沒落,整修巷子只剩撐到今天還在的「爾雅出版社」。
照片中就是爾雅出版社的大門。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門牌特寫,就此一家,別無分號。
話說,這條巷子裡也已經沒有別的出版社了。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據說巷子裡的這棵大樹,正是當年等候審稿的作者們休息的地方。
出版社主編審完稿,就會找這篇稿的作家去「談一談」,如果修改後可以獲得錄用,那三餐就有著落了! 可是,萬一主編找不到作者時,機會可能就會讓給別人,所以作者們就得乖乖在樹下等,「叫到號的」趕快去找主編報到……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題外話,走到這裡,時間接近12點。同安街上這家臭豆腐和肉羹,應該很多臺北人都知道吧!
疫情當下不能內用,所以外帶人潮長長一串。據說,這人龍算是短的。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 施洛德文學花園 — 曾經的都市中「失落的」小角落 ≡≡

這是臭豆腐店旁的一處公有空地,因為長年無人整理顯得髒亂不堪。後來在在地人的努力下,讓它變成了一處給社區民眾的休閒空間。但也因為長年無人整理,所以孕育了2顆好大的樹,照片中就是其一。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這樹有多大? 走遠一點才拍的下全景。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另一顆在另一邊,是野生蓮霧樹。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樹下,社區團體做了一些簡單的造景,主題當然還是脫不了文學與閱讀,因為同安街底這一帶,曾經產生了不少出版社,當然也產生了不少作家。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 紀州庵 — 走讀的終點、日治時期的料亭、二戰後文學作家的家 ≡≡

離開施洛德文學花園,走個幾步路就到了紀州庵。
紀州庵是日治時期的料亭,於1897年就已經開始營業,之後生意日漸興隆,而於1917年在此地成立「紀州庵支店」。當時規模宏大,共有本館、離屋與別館。一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的1941年才停止營運。
二戰結束後,日人資產充公,變成了公務人員宿舍。最後,當然是隨著國府來臺的公務人員老化並遷出此地,紀州庵建築也跟著頽廢,最後啟動「古蹟燒」模式,本館和別館陸續在1996與1998年燒毀,而離屋成了廢墟,幾乎自動解體。之後,在社區民眾與臺北市政府的努力之下,2011年在離屋旁蓋了三層樓的新館,2014年完成離屋修復,園區內的10 棵大樹列冊保護,變身成了「森林」,就是我們現今所見的整體樣貌。
老狗在2019年底曾經造訪此地,並且發表了這篇分享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臺北市 中正區 紀州庵文學森林 — 從日治時期日本料亭到文學推廣基地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照片中的木建築就是修復後的離屋,有著日式建築傳統的外觀。
我們今天參加的走讀活動,就在這裡結束。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另一邊是新館,2011年落成,轉眼間也過了10年,外表上的雨淋板開始出現歲月的痕跡。
這時正午12點,肚子餓了該怎麼辦? 新館內有家小餐廳,吃午餐去。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館內販售的都是套餐,我們兩人各點了一份。
照片中是老狗點的紅糟肉。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另一份是老婆點的仙草雞。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這裡的餐點,美則美矣,但味道就是差了那麼一點,不夠到位…

吃飽了,想想也一年多不曾造訪,進離屋裡走走吧!
現在的人員入口。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牆上很有特色的欄間。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內部的廣間,在上篇文章中都寫過,就不多做介紹了。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另一側的緣側,是最吸引遊客,最有日本風的空間。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這應該是別館的模型吧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館內的另一個小空間。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離開前,再回首看一看這棟重新的老建築。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看完了老狗的走讀活動紀錄,想報名參加嗎?
有興趣的話,請點選這裡:【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
走讀的路線大概如下面的地圖:
臺北城南之【文學踏青趣─城南街區走讀】活動 — 在老市區中找尋舊故事

老狗5550 wrote:
上星期的某一天,老婆(恕刪)

看來該出門走一走了^^
還有解說不錯
這樣能讓人更了解
350元
認識、了解這塊土地的意義
看完圖文並茂的解說
感覺更有文學氣息了
老狗5550 wrote:
上星期的某一天,老婆(恕刪)

台北的各式老建築
看了介紹才知到台北市早期的人文歷史痕跡
感覺時代變化的真快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色與人間百態
這活動蠻有意思的.雖然可能後來不太可能去重複記憶.但當下的感覺是好的
老狗5550 wrote:
上星期的某一天,老婆(恕刪)


剛好都去過了

感謝分享~
https://www.flickr.com/photos/roxsoul/
都沒去過,沒想的台北還有這麼有特色的日式建築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