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住臺北或常來臺北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在臺北車站正對面一帶,就是清治時期的臺北城。

近幾年,包括忠孝橋引道的拆除,鐵道部的整建完成,三井倉庫的拆除重建,還有進行中的臺北郵局門面重整,都讓臺北城北門一帶的都市景觀大幅改變。原本被高架橋環繞的北門得以重建天日,在疫情尚未爆發之前成為吸引外國觀光客的門戶地景之一。但是,在離北門南邊100多公尺的延平南路旁,有棟由日本平民於1910(明治43)年興建,外觀帶有濃濃歐風的木石造洋樓,與北門、三井倉庫等的高知名度相較之下,顯的低調許多。這就是以「撫臺街洋樓」為名被指定為市定古蹟的高石組本社。

要說起這棟歐風石頭屋的故事,就要將時光回溯至百餘年前。
1900年,原任職於大倉組的高石忠慥,與弟弟一同在臺創設「高石組」,業務範圍就與大倉組一樣,以承辦大型公共工程為主。當時即在現址附近設置辦公室。1909年因市區改正而新闢現今的延平南路,高石組亦因業務擴大而另行新建本社(辦公室),即為現今所建之木石造洋樓。這棟建築於道路新闢後不久動工,而於1910年完工。時至今日,成為臺北城內留存最久的民間商用建築。這棟建築在1938年後轉變為佐土原商店,販售進口煙草、酒、度量衡、儀器等雜項商品。二戰結束後,佐土原商會將土地建築售予臺灣人,於1945年至1947年間短暫成為《人民導報》報社;《人民導報》因二二八事件遭查封後,屋主將建築物租予天利水電行,至1950年由國防部接管,成為軍法處宿舍,直至1997年指定為市定古蹟,自2009年開始由文化局委託民間單位經營。至於為何這棟建築被稱為「撫臺街洋樓」,按維基百科所述,位在臺北府城北門南側因市區改正而新闢之街道稱為「撫臺街」,故依此而作為指定古蹟時之名稱,似乎有些牽強。

這棟建築其實規模並不大,但有著帶有濃濃歐風的立面,而且與舊臺北城內的連棟街屋「們」,構造截然不同。因為它是獨棟建築,一樓有著連續石造拱廊騎樓,而且全為石造;二樓以上為木造。正面立面可見馬薩式陡斜屋頂,外覆銅皮瓦,並有突出之造型特殊老虎窗。目前除了古蹟建築本體外,連同後方的新建二層樓建築,一同作為小型展覽場地。

高石組本社的正立面,高聳的馬薩式屋頂與大型的老虎窗,再配上一樓的石造外觀,整體屬於仿文藝復興式樣,讓整棟建築像極了來自歐洲的貴族豪宅。但再細看,這棟建築其實面積並不大,只能說是歐風豪宅縮小版。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屋頂中央精緻的老虎窗,是吸引目光的焦點。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二樓成列的重錘窗與類石造外觀,讓這棟建築多了幾分歐風色彩。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一樓的三連續拱門以及石造走廊,讓這棟建築多了幾分穩重感。
這樣的建築外觀,可能和高石組為營建業有密切的關係。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一樓的騎樓。上方樓地板是木造,還有菱形幾何圖案作為裝飾。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面向騎樓的窗戶上方還有木造窗框裝飾,增添幾分仿文藝復興色彩。
老狗到訪時正巧遇「行之初」特展,展出的內容是日治時期的臺北市公車,內容挺有趣的。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從大門走入室內。大門左側是文創商品與書籍賣店,房間不大。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往內走是一大空間,展示的海報內容,就是這棟洋樓的前世與今生。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對於這棟洋樓的前世今生,老狗已經大概寫在最前面了。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仔細看看以下這個照片群組。
洋樓基本資料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撫臺街的來由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撫臺街街廓位置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日治時期擁有者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國府時期使用者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洋樓存在的意義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洋樓在城內的伙伴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抬頭就可以看到二樓的樓板板,完全為木造。
據說昔日是有天花板的,但因為找不到相同的材質而未復原。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因為洋樓面積真的不大,跨個幾步就會走到後棟去了。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在兩棟樓的交界處,抬頭可見二樓後方的外牆為雨淋板,不同於正立面的外牆。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後方這棟建築是近年新建,做為洋樓的附屬空間,一樓不時有特展展出。
水鄉記憶特展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與水共存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漸行漸遠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夢魘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與水的再出發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其實,一樓的空間就這麼大。
現在的撫臺街洋樓,可以說是個在市區當中的小巧展館,花個幾分鐘就可以簡單參觀完。
在後棟1樓旁有座木造樓梯通往二樓。如果是身障人士,樓梯後方還有座升降梯可以利用。
看到了照片中的「左側通行」,就知道二樓還有展覽在進行中。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走上二樓,見到的是個有著濃濃日式風格的場景,可以來拍拍網美照~~~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洋樓的二樓就是「行之初」特展展場。
這「左側通行」是指日治時期,當時的汽車是靠左行駛的。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二樓的空間,照片中只有二樓的左半部,可以看到屋頂的老虎窗。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進入日治時期之後,臺北市公車的發展。
由此可知最早是從1912年,臺北市就開始有公車了。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昔日的市公司為公營,所以站牌上有「市營」2字。
公車內部是另一個展覽空間。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公車內看出去的街景。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公車服務人員介紹
駕駛員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車掌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昔日老照片復刻版
老照片(1)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老照片(2)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日治時期公車車票說明。
車票說明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車票(圖片)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車票(仿製品)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這是日治時期1932年時的公車路線,只包括了今天的臺北城內、西門町、大稻埕而已。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左側通行」的意義。不知是什麼時候開始規定的?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左側通行」的模型。其實它就類似今天的號誌燈。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抬頭向上望,可以見到屋頂的木造屋架結構。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右側的空間現在沒有展覽,但可以過去看看屋頂內側的樣子。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走出洋樓二樓,還有一座樓梯通到後方新建建築的頂樓。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站在這裡可以看到洋樓的後方屋頂,還有遠方的新光三越大樓。
左側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中央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右側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與洋樓相鄰建築的側牆,有著大面積的壁畫。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回到一樓,換個角度來看看。
其實這一樓應該也是有相當歷史的街屋,從屋頂側面可看出為尖頂,應該也有一些年紀了。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隔壁的街屋,從立面的裝飾來看,或許也是1930年代的老屋。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相隔一條小巷的發美皮鞋店,建築外觀相近,或許也是日治末期街屋。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最後轉個方向看看這棟洋樓的側面,有不少小地方也是有裝飾的!
中正區 高石組本社|撫臺街洋樓— 舊臺北城內現存最古老民間商用建築

如果有機會路過延平南路,不妨稍留片刻,欣賞這棟少見的民間興建歐風外觀建築。如果正巧遇上開放時間,則可以花個15分鐘時間,入內走走看看,多少了解臺北城的歷史。

撫臺街洋樓在那裡?


常常經過大從來沒進去過欸!
謝謝分享,下次去去看!
老狗5550 wrote:
住臺北或常來臺北的朋(恕刪)

古老建築 外觀好看
發美皮鞋老闆的鞋,價格不貴,品質也不差

旁邊的豬腳飯,記得去吃,順便點個虱目魚來吃吧!
很漂亮的房子
有機會也想去看看
cinnamon coffee wrote:
發美皮鞋老闆的鞋,價格不貴,品質也不差

這段描述很實在。
老狗有雙鞋,鞋根內側的皮磨破了,拿給發美老闆修。
修好後新加上的皮就像原來就有的,一點修過的感覺都沒有,實在很用心。
另一個重點是價格雖然高一點,但就成品來看是物超所值。
至於他們的新鞋就沒問了,因為不缺鞋呀!
年紀越大
越開始欣賞這些以前的東西
雖然我不是日本時代出生的
看是看到這些以前的建築總覺得很優雅
現在設計的房子又新穎又漂亮
但是感覺上總缺少了某種典雅
大概是沒有經過歲月的洗禮吧
以前的東西沒有那麼多花俏的功能
一個簡單的大同電鍋就很好用了
奶奶家灶腳一個大炒菜鍋煎炒煮炸蒸都可以
現在一個廚房工具功能十幾個
其實真的常在用的沒幾個(對我來說)
而且還跟其他的重複
說明書好厚一本
看了就累了
謝謝樓主分享
以前上小學時,每天必經之路呢,
印象中,那時這棟樓的正面有一小部份是被北門橋的引橋所擋著。
就是後來快壓到承恩門然後拆掉的那一段。

謝謝分享,好一陣子沒回那邊了,再找時間過去走走。
(想想,也多年未登入01了呢
發美皮鞋店的老闆真的很會做生意
修個鞋會一直推薦你順便帶雙新鞋
下次再過去時順便去洋樓逛逛好了
老狗5550 wrote:
住臺北或常來臺北的朋(恕刪)
感謝分享 有機會也去看看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