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ca APO系列一直是個奇怪的工業標準,
到底怎樣的數據能達到APO的標準呢?
感覺在經過幾十年內的演變,
從底片過渡到數位的時代,
不知道大家的眼睛是否看出了標準所在?
L1060948-編輯 by haus1979 chiu, 於 Flickr

銳利、無色散現象似乎都不足以說明SL全系列的summicron APO,
拿到SL 50mm APO立刻展來了一次的人像測試,
恰好當天是陰天,
但是這卻是一個感受一下,
除了數據之外萊卡鏡頭優異之處的好時機,
帶了Profoto A1X加上新的Connect Pro for Leica引閃器到了植物園,
當天的除了測試新的鏡頭之外順道測試一下,
終於解放Profoto實力的引閃器,
在HHS的加持之下,
順利地降低了現場光源的影響,
用閃燈塑造出一個反差更大的環境。
L1070152-編輯 by haus1979 chiu, 於 Flickr
L1070217-編輯 by haus1979 chiu, 於 Flickr
L1060920-編輯 by haus1979 chiu, 於 Flickr

故意使用比較硬的光,
去看看鏡頭打人臉上與植物上的色澤表現,
其實可以發現,
其實銳利對於萊卡APO只是基本的,
之前實驗了TTartisan 35 APO m mount,
從MTF數據上的規格其實他完全不亞於Leica,
也在無軟體修正檔的狀況之下,
沒有色散的出現,
但是比較起來鏡頭的色彩表現力,
其實還是差萊卡一點,
這一點並不是數據上可以看出來的。
L1060987-編輯 by haus1979 chiu, 於 Flickr
L1060994-編輯 by haus1979 chiu, 於 Flickr

我們可以說萊卡的鏡頭控制得宜的狀況之下他有極高的渲染力,
這次在植物園當時想要呈現的思路是一種叢林的感覺,
於是總是找了一些不熱門的角落,
試圖用光跟一種冷調的質感,
去塑造出一個不一樣的空間感。
L1070008-編輯 by haus1979 chiu, 於 Flickr
L1070035-編輯 by haus1979 chiu, 於 Flickr
L1070062-編輯 by haus1979 chiu, 於 Flickr

樹葉在燈光的表現下呈現出一種漂亮的綠色,
並且在低光照的部分的微反差,
塑造出相當高的立體度,
暗部的色彩也是扎實又不突兀,
膚色表現雖然整體照片是冷調,
但是也相當的溫潤舒服。
L1060823-編輯 by haus1979 chiu, 於 Flickr
L1070122-編輯 by haus1979 chiu, 於 Flickr

APO三個字代表著你必須付出更高的代價,
但是這個代價你願意嗎?
也許很強的後期能力可以往相同的方向前進,
但是我覺得後期製作是一種二度創作,
而不是創傷修復,
可能真的An APO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把時間花在創作上,
把品質交給APO是個不錯的選擇。
L1070114-編輯 by haus1979 chiu, 於 Flickr
記得以前看過的報導,德廠那邊的APO標準是不光修正一般的三原色可見光,還要包含紅外線這種不可見光,因此能掛APO三個字的鏡頭少之又少。
理論上找個陽光普照的時間拍攝更能表現出APO的價值
vhsin964
同意。陰暗的場景,APO沒有優勢。
若要跟人訴說LEICA的APO這件事,我個人喜歡用以前拍的這個當範例

把1975年設計的APO直接插上大家都知道跟色散不對盤的數位感光元件.

大太陽,金屬反射,這絕對算是十足的鏡頭虐待行為

但仔細看金屬邊緣:

一絲絲紫邊都沒有.
這就是Leica冠上APO之名的實力,而且還僅是就算手腳指頭都用上也無法表達是幾年前的實力.

用在底片相機上(R8)


用在小些的數位相機上(A7S)


用在大些的數位相機上(GFX)


都無一例外的提供了高品質.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