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162003 wrote:
RF本來就沒有對焦...(恕刪)

RF在目前的手動對焦方式裡面還是有優勢的,當然極精確對焦不是它能夠一直做到的。
RF對焦在多數人手上,多數狀況下不如AF對焦快和準,但到目前為止的技術,在少數狀況下比AF還可靠,
無論如何,理解器材的優缺點,下足功夫,都可以拍不差的片,享受拍照的樂趣,
喜歡攝影的人,如果眼力可以,還是推薦可以試試聯動對焦,不只是徠卡而已(當然數位目前只有徠卡),
譬如BESSA R,Fujifilm GS/GA(120機器),Mamiya 6/7(也是120),XPAN(寬幅機器,富士代工,富士有同款機)
底片的120機器現在都可以找到二手白菜價,而且120底片還是比較容易買,比玩135底片罰算,當然比數碼要麻煩。

mark1008 wrote:
RF在目前的手動對焦方式裡面還是有優勢的.(恕刪)


聯動對焦不如Liveview 即視+放大+峰值, 哪來的優勢?省電嗎?? 要Leica 也有SL,當然SL相機大又重+原生鏡頭重+更新慢又是另一件事了...

abso0408 wrote:
聯動對焦不如Liveview...(恕刪)

28mm以下
聯動對焦比放大快
真心不騙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嫌棄Leica的電子性能從上個世紀就聽到很多了,從來沒斷過也習慣了;進入數位時代本來也以為不會選擇數位的RF,不過現在習慣了甚至覺得很好用,以Leica M系統來講,底片機的使用習慣跟技巧大部分都可以沿用到數位機上,習慣這種事就是很個人化的選擇,喜歡的你想趕也趕不走。

另外所有鏡頭跟一部分配件可以沿用也是誘因,而所有RF鏡頭,不管多老多新的,人體工學都是為了RF機身設計的,進入數位時代一開始也是用轉接的方式使用以前在RF機身上已經用很習慣的RF鏡頭,不過不一樣的東西就是不一樣的東西,這無關好壞,只是就是不一樣。

不過最後讓我買單的,反而是這裡很多網友嫌棄的Leica數位影像,我還蠻愛用M9接非Leica的鏡頭,獨特性從來就不需要無中生有,而是同樣的東西有自己的詮釋,數位時代每一家每一個機身都是用Sensor加晶片去詮釋自己的影像,可以說每一個機型的成像都是有獨特性的,只是看消費者買不買單而已。

至於RF在數位時代能走多遠,我只知道我的老花可能會來得更快,在這之前繼續享受相機帶來的快樂比較重要。

XerXes wrote:
嫌棄Leica的電...(恕刪)


認同。

邏輯上,我真的不懂,為什麼有些人認為數位化後,LEICA的機身就沒有價值。

很多事,都是綜合因素集結下所產生的結果,不能只看單一面。

要客觀去體會與看待。
abso0408 wrote:
聯動對焦不如Liveview...(恕刪)

没有下功夫用好联动对焦当然没有优势,至少在我手里就是比放大峰值快和可靠,
SL一上市我就买了,用它的AF,转接徕卡M口镜头不如用RF. 转非M镜头有优势,
SL的EVF质量还是目前最好的, 最有利峰值和放大对焦, 即使如此,在我个人使用还是RF好。
讲得难听一定, 没有利用好M口镜头对焦设计的人,没有真正懂得用M机的对焦精髓,
下过功夫的人自然知道我说什么。

SL+M75/1.4 V2

XerXes wrote:
我只知道我的老花可能會來得更快...(恕刪)

這是大實話,我苦練多年的鏡頭盲轉加快速黃斑微調技能,就被老花加閃光打敗,
街頭抓拍現在改以AF機器為主了,以前動輒一年十幾二十幾萬公里的飛行拍片旅程,
現在也因為長途飛機的厭倦以及體力開始衰退,也開始縮減了,
玩攝影真的要趁眼力體力都好的時候好好享受。
我從底片的年代M3開始到現在M9跟M 240 ,你說底片年代機身的價值是否比較高呢也不見得,因為你可以買到 M mount機身也有一堆voigtlander, zeiss ikon, konica, minolta cle... 用同一支鏡用同一款底片不同機身拍出來的效果根本上大致相同。
到現在數碼機身 M9跟M 240的色調真的就差很遠,這個差異就是ccd跟cmos。但是放在同樣是cmos的相身有很大差異嗎?可以說有,也可說沒有,主要是Jepg直出各門派的的 Color tone就不一樣了。若是用raw file拍攝,我可以講真的差別不大。數碼年代用M 240拍出來的照片跟a7r2同樣是raw file、同一支鏡頭,leica的相身價值真的沒有很突出,突出的只有價錢吧⋯⋯
Rf對焦的準確性跟現在的LV + 放大跟peaking相比較,用過Noct拍人像的就知道誰優勝了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每家的相機機身處理出來都是獨特的,
憑什麼leica就比較優越?

如果對數位暗房有概念,
那麼在按下快門之前,
就會把暗房因素考慮在內,
(請不要跟ps後製搞混)

對數位暗房沒概念,
或者無心去重視自己的“作品”,
那就只能夠接受廠商的預設風格,

預設風格只能夠應付拍攝環境良好的狀況,
但應付不了特殊情況,
也應付不了想像力,

機身直出都是受制於廠商的預設風格,
受制於原廠機身死板的的暗房模式,
手機相機都一樣,
被leica綁死並沒有比較優越,



數位暗房(lr)處理的是資料,
不是成像(ps),
相機記錄到的資料多,
就有更大的暗房彈性,
如果leica沒有什麼獨到的技術記錄到更多的資料,
那他就不能生出鴨蛋,

leica並沒有開放自己的數位暗房模式,
所以沒有辦法在原廠模式的架構上堆疊,
不想被限制的人…
想要取得更多資料的人…
就只能從第三方軟體重新建構,

請注意…
lr軟體上呈現的並非圖像,
而是預覽圖,
在沒有輸出為圖檔之前,
沒有圖像存在,

所以就不要再想像出還有什麼味道來麻醉自己了,

資料進了lr,(或其他數位暗房)
遊戲規則就是按照lr的暗房規則走,
不管是leica..還是手機dng,
就是從lr所建立的架構上堆疊資料,
有幾分資料做幾分事,
lr不識別的資料,
就別妄想了…
sam_san wrote:
我從底片的年代M3...(恕刪)

準確性,當然是放大勝出,這個沒有疑慮,但速度就看個人使用以及可以再進步的EVF相關技術了,
放大的使用便利性,峰值的再進化,EVF質量的提升,都會把RF殘存的一點優勢蓋過去,
未來我真希望可以只使用EVF放大/峰值來取代聯動對焦,當然推RF的拍攝樂趣那是另一回事了,
多一種玩的選擇總是好的。
M9和以後CMOS的M機差別確實比CMOS之間的大,CMOS的DNG比之其他日系機器RAW也沒有太大差別,
這個我自己也做過對比,所以最後我出掉M240,加買了第二台M9(脫膜太爛了,換過又脫了),也不買M10,
反而是買了半幅的CL+18餅(輕便加有EVF方便轉M鏡用),SL則是可以AF才留下,可惜它的鏡頭太少和太大太重,
也是閒置的時候多,需要性能的時候,SL還是遠遠比不上D850。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