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還記得去年小編也在差不多的時間,為各位帶來 SONY MDR-1000X 與 BOSE QuietComfort 35 兩款抗噪耳機的 PK 文章,而在今年 SONY 則是推出 WH-1000XM2 第二代抗噪耳機新品,隨後 BOSE 也低調的發表 OuietComfort 35 II,同樣也是全新二代產品。原以為今年又是這兩個品牌的新品對決,但來自美國的 Blue Microphone Satellite,以及 AKG N60 NC 兩款新品的推出,讓小編決定擴大範圍,本次將用這同樣具備無線藍牙與抗噪功能,且售價均超過 1 萬元並在 2 萬元以內的四款耳機新品,來一場分別從攜帶性、佩戴舒適性、操作便利性、抗噪效果、電池續航力與音質表現等不同層面,來為各位進行分析。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首先先來討論的是攜帶便利性部分,這四款耳機均有專屬的收納包,除了 AKG 採用的是軟質的收納袋外,其它的三個品牌,均採用硬殼式的收納盒。

軟質收納袋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收納空間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收納袋含耳機配件重量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唯一採用軟質皮質材質的 AKG N60 NC 收納袋,對於使用者來說是最好攜帶的狀態,搭配可折疊式的耳機結構設計,收納袋裡還有擺放配件的收納空間,搭配耳機與配件總重量僅有 270g 的配置,攜帶性來說應該是四款耳機之最。
硬式收納盒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收納空間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收納盒與耳機配件重量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Bose 的 QC35 II 採用硬式收納盒,盒子上方設有一個吊掛帶裝置,可折疊式的耳機設計也可以節省不少收納的空間,收納盒內的織網布袋,則可用來收納耳機導線、充電線等相關配件,連同收納盒與耳機本體及配件的總重量則為 415g。
硬式收納盒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收納空間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收納盒與耳機配件重量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Blue Microphone Satellite 所採用的一樣是硬式收納盒,外觀設計看起來相當有時尚感,不過無法折疊的耳機結構設計,讓所需要的攜帶空間更大一些,盒內的配件收納袋,則可讓收納後更為簡潔,但包含耳機與配件的總重量為 755g,對於攜帶上的負擔以及空間都有很大的影響。
硬式收納盒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收納盒外網袋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收納空間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飛機專用轉接器收納空間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收納盒與耳機配件重量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Sony WH-1000XM2 同樣採用硬式收納盒,且耳機也為可摺疊收納設計,比較可惜的是配件用的網袋是設計在外面,除了影響美觀外,也會有勾到尖銳物品的困擾,如果能設計在內盒會更好一點,耳機中間的隔板還有一個可放置飛機專用轉接器的小袋,包含耳機與配件的總重量則為 445g。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這四款耳機雖然都有折疊式收納設計,不過 Satellite 原本的耳機外殼設計較大,且耳機本體重量較重,相信對於需要常搭乘飛機的朋友來說,會覺得便利性太低而放棄攜帶。可折疊式收納設計的另外一個好處,是使用者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收納袋來節省更多的空間。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實際配戴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耳機本體重量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配戴舒適性部分,AKG N60 NC 算是四款耳機最輕,且耳罩設計也是最小的一款,實測後單耳機的重量僅有 200g,對於女性使用者來說大小適中,但對男性使用者就相對偏小,柔軟的記憶海綿搭配皮革包覆,長時間配戴也不會有悶熱的情況發生,頭帶所使用的材質也相同,加上耳機本體重量較輕,所以也不易造成強烈的壓迫感。但由於耳罩設計較小,讓耳朵感覺較沒有包覆感,配戴時的隔音性表現上就沒有其他款來的好。
實際配戴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耳機本體重量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與前代採用相同的耳罩外殼與內部材質設計,Bose QC35 II 在外型上沒有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但這無損其為商務飛行人士,需要長時間配戴的舒適性,耳機本體的重量為 235g,雖然比 N60 NC 來的重一點,但實際配戴也不會有惱人的壓迫感,耳罩的大小設計適中,不論是男女使用者都適用,耳罩的包覆感也很不錯,能夠隔絕些許的外界聲音,長時間配戴的悶熱感也不太明顯。但比較可惜的是,QC35 II 的左右耳壓迫感稍嫌明顯一點,對於頭型較大的朋友來說,或許會感到不太舒服。
實際配戴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耳機本體重量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Blue Microphone Satellite 則是四款耳機,最重且耳罩外殼設計最大的一款,皮革與記憶海綿的耳墊構成,在左右耳的配戴舒適性來說也是相當足夠,包覆性上可以說是最完整,且有點超出範圍的情況,對於女性使用者來說,則稍嫌太大了些。由於這款耳機的重量為 380g,因此以頭帶的壓迫性來看,算是這四款耳機中最明顯的一款,如果平時有配戴耳罩式耳機的朋友,感覺就像是戴上監聽耳機,或是電競專用耳麥類似。
實際配戴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耳機本體重量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SONY WH-1000XM2 也沿用了前款耳機的外型架構,僅更換機殼外的包覆塗層材質,因此在整體的配戴感上與前代不會有太大的落差,耳罩大小則算是四款耳機中第二大的設計,因此能夠提供不錯的包覆性,另外隔音表現也相當突出,左右耳的壓迫感則沒有 QC35 II 與 Satellite 明顯。耳機本體的重量則為 280g,整體來說重量配置還算輕巧,頭帶給使用者的壓迫感也沒有太過明顯。不過耳罩的厚度較厚,以女性使用者配戴來說,會稍微突出許多。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以實際的配戴體驗來看,小編認為整體配戴體驗綜合結果來看,Sony 的 WH-1000XM2 算是小編最喜歡的一款,緊接著是 Bose QC35 II,再來為 Blue Microphone Satellite,最後則是 AKG N60 NC。其實前兩名與後兩名,都很難分出高下,但由於小編頭形較大,因此配戴 QC35 II 的左右耳壓迫感來的重一點,另外 N60 NC 則是耳罩外殼設計較小,配戴時會有一種不太紮實的感覺,還是建議各位選購時可以去實際配戴看看,會比較知道哪一款比較適合。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電源、抗噪與選曲操作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音量大小控制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這次集評的四款耳機,均為無線藍牙設計,這也表示在耳機機殼上,都會設計相關的操作按鍵, N60 NC 的主要操作按鍵設置在右耳罩外,後側上方為音量大小控制,下方則有電源與藍牙控制,以及選曲快轉功能,前者為按鍵式設計,後兩者均為推桿式設計,用來讓使用者分別操作功能的不同,也算是滿用心的設計。 
抗噪模式按鍵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音量雨多功能按鍵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電源與藍牙控制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QC35 II 則把操作按鍵分佈在左右兩側耳罩,右耳罩外擁有電源與藍牙功能操控,後側則為音量大小與多功能按鍵配置,左耳罩下則可以看到最新搭載的抗噪模式功能按鍵,這些按鍵的分佈位置雖然不同,但每個功能都有不同的按鍵形狀與觸感設計,因此只要熟記操作按鍵功能與位置,其實算是很容易上手。 
擴大器、抗噪與藍牙操作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音量大小與多功能按鍵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電源啓閉按鍵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功能眾多的 Satellite,則將控制按鍵設置在左右耳罩外側圓盤,同時將電源按鍵設置在左耳耳罩下方,左耳罩外提供藍牙功能、AMP 擴大機功能與 ANC 抗噪功能的啓閉,右耳罩外則是音量大小控制,以及多功能按鍵配置,簡單一點來說左邊就是開機並設定功能,右耳則是在音樂播放或接聽電話時才會使用,不過功能相對應的按鍵位置則要花時間適應一下。 
手掌覆蓋解除抗噪操作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觸控操作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SONY 為了讓耳機外型看起來更加簡約,簡化了許多按鍵的設置,主要是在左耳罩下側具備電源啓閉,以及抗噪模式操作,右耳耳罩則是採用觸控式面板,透過不同位置的操作以及手勢,可以進行音樂播放功能操控,包含暫停/播放,音量大小控制與快轉選曲功能,同時右耳罩最特別的功能,就是使用手掌覆蓋時,耳機會自動關閉抗噪功能,讓使用者可聽到外部的聲音,放開後則會自動開啟。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這四款耳機的操作性上,小編最喜歡的是 QC35 II,因為按鍵顆粒設計不同,加上操作不複雜,上首度算是四款耳機最好的一款,N60 NC 也擁有兩種不同操作設計方式,整體的操作難易度也不高。Satellite 擁有相當多功能配置,因此也讓操作按鍵相當豐富,但是只要謹記左右耳的功能按鍵配置,其實也不算是太難,不過下方的電源啓閉按鍵有點不太好按,要花比較大的力氣才能開啟。最後則是 WF-1000X M2,雖然擁有科技感十足的觸控操作面板,但要記得的操作方式太多,加上手指要定位在對的位置才能順利操作,像小編有時候想調整音量,卻按到暫停播放,實在讓人覺得有點麻煩。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N60 NC 需採用手動的配對方式,當然具有智慧配對功能,只要完成首次配對後,下次只要開機後就可以直接連接使用,耳機也擁有語音指引提示功能,藍牙連線的穩定性表現算是相當不錯,不太會受到外部訊號的干擾。電池續航力部分,官方提供的是 15 小時的續航力表現,這是包含藍牙與抗噪功能開啟時的數據,小編實際試用在音量 50 的設定值,開啟藍牙音樂播放與抗噪功能,電池續航力約為 13 小時 22 分鐘左右,整體的表現也算不錯。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BOSE QC35 II 則有 20 小時的官方續航力數據,且支援 15 分鐘充電可聽 2.5 小時的快充功能,小編實際使用的結果,同樣音量設定在 50 的情況,開啟最強抗噪與藍牙音樂播放情況下,電池續航力約為 17 小時 36 分鐘,畢竟主動抗噪功能,會不斷的在運作,也會對續航力表現有所影響。藍牙配對部分,除了採用手動方式配對外,QC35 II 也在右耳罩加上了 NFC 感應設計,讓藍牙配對更加容易,搭配智慧配對與語音導引提示,操作上並不困難,藍牙的穩定度表現也很出色。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Satellite 這款抗噪耳機,小編之前利用出差的時候就已經測試過電池續航力表現,當啟用 ANC 抗噪搭配擴大機並使用藍牙音樂播放的情況,電池續航力約僅有 7 小時 43 分鐘(音量 50%),與原廠提供的 8 小時只有些許的差距,第二次測試則是使用 3.5mm 耳機導線連接,搭配 ANC 與擴大機功能使用(音量 50%),電池續航力約可達到 9 小時 10 分鐘。藍牙配對上這款耳機僅能使用手動配對,但具備智慧連接功能,耳機也僅提供提示音,在配對穩定性上,這款耳機受到外部訊號干擾的情況比較常發生,希望未來能夠過韌體更新,來改善這個問題。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WH-1000XM2 也可透過手動與 NFC 兩種藍牙配對連接方式,同樣具備語音導引與智慧配對連接功能,藍牙連線的穩定度方面,也不太常出現干擾或斷線的情況發生。原廠提供的續航力時間約為 30 小時,則算是四款耳機中最長的一款,小編也透過大氣壓力抗噪模式(關閉自動環境聲偵測模式),並將音量開啟到 50 數值,使用藍牙音樂播放來進行測試,最後獲得的續航力表現則約為 24 小時 43 分鐘,小編花了三天的時間才將電池用盡(平均一天約 8 小時左右),且這款耳機也具備快充功能, 充 10 分鐘就可聆聽 1 小時 10 分鐘的時間。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從藍牙配對的方式與穩定性來看,Satellite 可以算是四款耳機表現最不起眼的一款,畢竟耳機內的電子結構,要處理的東西有點複雜,這也大量消耗了電池電量,小編平均一天就要為這款耳機充電,不過看到 N60NC 雖然耳機設計結構較小,導致電池電量規格不足,但還是有超過 10 小時的續航力表現,就可以看出兩者的差異。至於 QC35 II 與 WH-1000XM2 都能滿足長距離航線,以及長時間的使用,不過 Sony 比較可惜的是,要將一些聲音優化功能暫時關閉,不要使用自動偵測的方式,電池續航力會表現的好一點。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音質表現部分,為求公平小編都是採用 iPhone X 來進行音樂播放,如果使用手邊的 Sony Walkman 來進行試聽,總是會有不公正之嫌,這邊也特此跟各位說明。以 AKG 自家的耳機調音來看,N60 NC 還是採用以中高音頻為主的調音風格,中音通透感十足,高音清亮不尖銳,人聲也相當耐聽。比較難能可貴的是,這款耳機在低音頻上,力道與下潛深度也算足夠,但又不至於過重,讓人有一種相當均衡的聽感,聲音解析力與層次感表現上,N60 NC 也延續 AKG 的風格,樂器與人聲細節,以及人聲與背景聲的相位表現上,都相當出色,環繞立體感相當不錯。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QC35 II 的聲音表現上,雖然內建音量優化均衡器,可讓使用者在不同環境下聆聽音樂都能維持一樣的感受,但在整體的聲音表現上,這款耳機的人聲較為後靠,調音部分則是以中音為主的風格,高音不夠輕量且又悶悶的感覺,算是比較可惜,以美國品牌耳機大多過分強調低音頻來說,QC35 II 的低音頻倒是沒有讓人有過量的感覺,反倒是小編認為力道與下潛深度還可以再加強一點,會讓聲音聽起來更有臨場感。對於聲音的解析力來說,這款耳機也稍嫌薄弱一點,環繞立體的聆聽感也只能算是中規中矩。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Satellite 在聲音表現上的優勢,就是其內建了 AMP 耳機擴大器,一般來說透過無線藍牙播放音樂時,小編會選擇開啟 AMP 關閉降噪功能,以增加電池的續航力,當然這是在一般可以隨時充電的情況下,在飛機上小編會以抗噪功能為主。在有沒有開啟 AMP 功能,聲音差別最大之處,除了高音的輕量通透感外,最主要的還是在低頻的下潛深度與力道上,都有相當明顯的變化,且對於聲音的解析能力也會提高,聲音的層次感與立體感表現也更為明顯。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擁有許多 SONY 聲學技術的 WH-1000XM2,也建置了 DSEE HX、S-Master HX 與 LDAC 等大家常見的功能技術,在小編透過專用 APP 關閉 DSEE HX、彈性音效控制、環繞聲與等化器功能後,這款耳機的調音風格則同樣以中高音頻為主,高音頻清亮感雖然少了一點,但不會有尖銳不舒適的聲音出現,主力的中音頻則帶來耐聽的人聲,以及不錯的聲音解析力,耐聽度也相當足夠。至於低音頻表現上,下潛深度與力道均有一定的水準,或許多某些人來說低音量感還是多了一點,但對小編來說還算可以接受。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雖說是抗噪耳機,但對於不少使用者來說,對於聲音表現還是希望能夠具有一定的水準,以四款耳機來聽,小編覺得 AKG N60 NC 的人聲表現相當出色,Sony WH-1000XM2 則在綜合聲音表現上,獲得小編較高的評價,Satellite 則是需要透過 AMP 功能,才能完整的將聲音解放,至於 BOSE QC35 II 在這四款耳機當中,整體的聲音表現較為平淡一些,若能導入等化器調整或是其他的聲音優化技術,或許會讓使用者擁有更豐富的聽感。

PS. 聲音表現為個人主觀感想,僅供參考,以個人實際試聽感覺為主。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四款耳機的抗噪效果體驗,由於不是每款耳機小編都有機會趁著出差機會實際體驗,因此為了公平起見,小編與 SONY 商借目前還在華山藝文中心廣場展出的『華山廳』,店內有一個模擬機艙內部噪音的空間來進行四款耳機的抗噪測試。

實際配戴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抗噪效果體驗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抗噪效果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AKG N60 NC 無線藍牙抗噪耳機,以小編比較大的頭型來配戴,是沒有辦法完全罩住耳朵,所以在沒有播放音樂時開啟抗噪功能,還是能聽到些許外界的聲音,但開啟音樂播放與抗噪功能後,對於飛機上惱人的噪音就減少相當多,當然也是因為耳罩較小的關係,小編或多或少還是可以聽到外部的聲音,算是比較可惜的地方,但整體而言這款耳機是能應付飛機上的抗噪需求。
實際配戴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Bose Connect 應用程式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抗噪效果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以抗噪效果出名的 Bose QC 系列耳機,這次在 QC35 II 則是新增了兩種不同的抗噪模式,分別為低抗噪與高抗噪,兩者的差別就是低抗噪還能夠聽到外部的聲音,高抗噪則是完全阻隔外部聲音,在飛機或是交通工具上,小編是建議可以採用高抗噪模式,如果是在路上行走的話,為了安全考量,還是建議使用低抗噪模式即可。在高抗噪模式下,搭配音樂的播放,可以完全進入與外界隔絕的狀態,抗噪效果真的相當出色。
實際配戴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音樂播放體驗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降噪效果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Satellite 的抗噪效果,小編之前也在飛機上實際體驗過,但這次還是再次來體驗一下,說實話以這四款耳機來看,Satellite 的抗噪效果是比較普通的一款,即便耳罩的大小配置能完全包覆耳朵,但實際搭配音樂來聆聽,還是會聽到不少外部的聲音,但主要的惱人的飛機引擎聲音是能隔絕,這也讓使用時不會有不舒適的情況產生。不過這款耳機的抗噪功能,還是比較推薦在一般環境下使用,這樣才不會有種不太夠用之感。
實際配戴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Headphones Connect 應用程式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抗噪效果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延續先前的 MDR-1000X 抗噪功能,全新 WH-1000XM2 的抗噪功能又有大幅度的更新,包含 Headphones Connect 應用程式中,使用者能夠依照目前自身的活動,讓系統自動調整抗噪的效果,當然也可以手動開啟抗噪效果,此外,最特別的是應用程式還具備抗噪優化器,能自動偵測目前的大氣壓力,進行最佳化的抗噪效果。在實際使用上,這款耳機是一款不需要拿下耳機,就能透過手掌覆蓋拿開右耳罩,就能隨時解除抗噪模式的操作,這也是使用上相當便利的設計。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時光飛逝終於來到最後的總結時刻,上文已經有許多關於各個層面的比較,小編在此也就不多做贅述,就分別用各款耳機來進行心得分享。首先是 AKG N60 NC,以外型結構設計來看,這款耳機比較像是飛機上會附上的耳機款式,耳罩設計較小,不過配戴的舒適度算是不錯,對男性使用者來說包覆感會略嫌不足一點。延續 AKG 系列耳機的調音風格,對於人聲與聲音解析度的呈現都頗具水準,用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也相當足夠,抗噪效果雖然沒有模式的切換,但還是足夠飛機上來使用,整體來說算是各方面表現相當平均的一款無線抗噪耳機。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身為抗噪耳機界知名的品牌,BOSE 全新推出的 QC35 II,在外型設計上沒有做太大的改變,配戴舒適性上,對於頭形較大的使用者來說,左右耳的壓迫感會比較明顯一些,其它的配戴體驗上沒有太的的問提。這次新增了低降噪模式,讓這款耳機的生活應用層面又更廣了一點,針對日常通勤上也具實用性,可惜的是聲音呈現部分,還是維持過往中規中矩的設定,雖有搭配專屬的應用程式,能夠提供耳機韌體更新與抗噪模式調整,但還是建議可以加入聲音優化或音效模式等功能,會讓使用者獲得更豐富的聽感。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新興的品牌 Blue Microphone 推出的 Satellite,擁有抗噪、無線藍牙與 AMP 耳機擴大機一體的設計,外型設計上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但無法折疊加上重量較重,對於攜帶便利性與配戴舒適性上,都有一定的影響。抗噪效果則算是一般,用在日常生活中算是夠用,不過帶上飛機上使用就會顯的有點勉強,所幸透過 AMP 內建的耳機擴大機,讓聲音表現能有高水準的演出,不過功能開越多,也讓電池消耗的速度越快,也是不小的缺憾。

寧靜各自表述‧四款「2萬元」以內抗噪耳機集評!
SONY 繼去年的 MDR-1000X 之後,再度推出全新的 WH-1000XM2 改良版後續機種,外型設計上除了耳罩外的包覆材質有所改變外,其餘之處沒有太大的變化,搭配專用的 App 應用程式,能夠自動或手動調整抗噪模式,並且加入大氣壓力偵測功能,還有聲音定位、等化器、環繞聲音效模式以及 DSEE HX 等聲音優化功能,搭配原有的手掌覆蓋解除抗噪等,對於使用者來說,要記住這些操作與功能,才是最重要的課題。聲音表現部分,在沒有聲音優化的功能加持下,WH-1000XM2 還是具有一定的水準表現,抗噪效果也相當突出,比較可惜的是觸控操作實在太過複雜,若能再更精簡的讓使用者進行操作會更好一些。

攝影協力:吉姆林、Yves、ki_min
拍攝場地:ATTIC 80、SONY 華山廳
我只是把錢變成我喜歡的樣子!錯了嗎?!
頭香~model好正喔~
Bryan.S wrote:
還記得去年小編也在...(恕刪)

Anguguu wrote:
頭香~model好...(恕刪)


二香!!

原組人馬下次可以續辦比基尼評比。

Bryan.S wrote:
還記得去年小編也在...(恕刪)


來看正妹的
通往地獄的路,都是由善意鋪成的 - F.A. Hayek

Bryan.S wrote:
還記得去年小編也在...(恕刪)

每個都很正,很難選擇(我是指耳機)

Bryan.S wrote:
還記得去年小編也在...(恕刪)



model好正讓我想起已退隱的優夏~~~
太可惡了!!這樣根本沒辦法專心看耳機評論啊~~~~~
跪求同班人馬
去測試比基尼~~~
這篇不錯
剛好給要買藍芽耳機的人做參考
嗯嗯嗯...
甚麼? 這篇是關於耳機的嗎
對不起,我捲回去重新看一次
這次我會注意一下的
被模特兒吸引,文都沒看,先賞圖囉,舉雙手贊成原班人馬參加比基尼評比。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