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廣告

請停止‘Burning In’ 你的耳機 (科學與迷信)

aju0921 wrote:
The Scienc...(恕刪)

只認同一半

如果說耳機有沒有跑過有沒有差,一定有差

至少目前聽過的都有差,動圈的更是比圈鐵明顯 (純動鐵沒買過 不確定)


手邊這隻RUN最久的SZ2000最為明顯,

近全新的機子低音非常的濃,到後期則衰退非常多

很難相信是兩隻一樣的耳機



最無法認同的是某些要拿什麼粉噪白噪來跑的,這樣真的有意義嘛...

至於到底一隻耳機要RUN多久,我是覺得不是看耳機了

是看個人的感受... 這種根本沒有一個定則

你覺得好聽,那就對了 這就是你心中的"RUN開了"




像某些人說哪隻耳機一定要破千小時才好聽,沒RUN過就是$#@%

這點才奇怪吧...

現在買耳機頂多初期放著跑100小時左右就停了,

早期的差距真的滿大的,後來都是些微感受居多了


閒暇時歡迎來坐坐...( ̄﹏ ̄) http://ppt.cc/e60i0
Burning In被神化及誤解了
這只是一個加速熟成的手段
(慢慢地聽也是一種Burning In)

至於要Burning In一年? 一定要用XX噪音來Run才好?
這是一種比較激進的方法.
在試聽的場合常常聽到一些低頻鬆散, 高頻飄不太動的耳機
很多都是暴力Burning In所造成的

沒人敢說自己的方法是正確的
有很多相關文章可以參考
請以自己的需求參考使用
(多試幾次就知道適不適合自己及有沒有效了)
耳機:深海HD800/ATH W3000ANV/Denon AH-A100 耳擴:CORDA PREHEAD MkII SE 訊源:Olive 4HD

aju0921 wrote:
The Science...(恕刪)


其實站在一個研究的角度來說,我覺得有點奇怪
一個好的實驗 是要雙盲(測試者與被測試的耳機要把外觀除去到看不出來)、隨機的、多次(以免誤差)
標題這樣打,會讓人有BURNING IN是傷害耳機的感覺


其實前面很多大大都講了 反正只要你開心

一切都隨便啦!!!!!


這不就是我們聽音樂的初衷嗎?

人生而為追尋著能讓自己開心、幸福的事物
這真的是萬年老話題....


會有burn-in這概念出來,是因為當年的喇叭懸邊比較硬,低音過阻尼
聽起來聲音會偏緊

需要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才會達到原廠的預設狀態

至於這個差異量不量的出來,印象中是 中低頻段的頻響有輕微差異
然而播放音樂時,單體實際的動作差異不小


然而這是以喇叭的case而論,請注意喇叭,特別是 低音單體的質量遠比耳機振膜重上不少
(所以也才有懸邊硬過頭的情形)

以耳機而論,一般是PET薄膜,除了少數特別的耳機,通常"懸邊"通常也早就一體化了

所以要上述針對喇叭的解釋,在耳機上可能比較難成立

然而也不能馬上下定論說 在耳機上 所謂 "burn-in"的概念就不能成立

耳機振膜雖然質量極輕,卻往往是在半密閉中的空間運動,而這個密閉空間條件的變化就會影響振膜實際上是如何運動的
講白一點,就是 配戴、耳罩老化、腔體聲阻材料性能變化等等因素的綜合

這也是目前我能給出 最可信的解釋

另一個可能的變數 在於 音圈定心
音圈繞好之後,粘在耳機振膜上時, 定位的準不準,穩不穩,這會影響整個振膜在運動時夠不夠平順穩定

我知道有些廠商在單體出廠時 會對音圈施加 高功率 高電壓 等等"熟化"工作
針對的可能就是這點


至於一定要用什麼特別的噪音,或者特別的唱片,還是跑過幾個小時才能開聲之類的
應該是不需要那麼講究啦,順順的聽比較重要

然而 本身就沒有辦法充分驅動耳機的前端,一開始就達不到臨界條件,那可能burn-in再久都開不了聲也不一定

BURN INˋ到底有沒有影響 這類的話題
時不時就會被拉回來討論一下
就我本身的玩耳道式耳機的感覺 有影響是肯定的
而且動圈的差異感更明顯能體會出
多半都是一段時間後 毛刺感減少 低頻收斂

有些燒友為了 BURN IN而BURN IN
有些則是順其自然 邊聽邊享改變的過程
大家都是想得到更好的聆聽體驗罷了
我有個鮮明的實證經驗。
Klipsch X7動鐵耳機,
很多人都說動鐵不用run,
結果買來一開聲馬上想把耳機砸了,
乾、刺、頻響極度不平衡,一聽就頭痛。
這是接HTC M7和筆電的結果,
但是接上iPad Mini又還好,只是不好聽但是不會讓人想砸耳機。
可見耳機沒run過之前的表現有沒有很差勁,和訊源匹配有非常大的關係。

現在只run了30個小時,
同樣接HTC M7,開始有個還算平衡的聲音出來,
人聲還是不好但是樂器不錯了,
看來run耳機是有用的,
並不是動鐵就不需要run。

我也想邊聽邊run,
不過乾刺的聲音留給機器自己去run就好,
至少有個可以接受的程度才能開始邊聽邊run吧。
新聞與時事版 = 謊言、偏見與反指標版

hwh001 wrote:
我是相信 Burning...(恕刪)


這個實驗我也做過
不過當時因為預算不多
所以買了很便宜的耳機

Superlux的HD681
前後買了三支
主要是CP值還不錯
可以說是千元以內最划算的半封閉耳機了

第一次買了一隻
我只能說,低頻聽不太到就算了
高頻刺耳到讓人受不了

聽了一整天實在是受不了
乾脆就裝在一台電腦上
聲音開大約是50%左右的音量
白天就扔著跑
晚上怕影響睡眠所以把聲音降到躺在床上聽不到的程度

過了一天聲音明顯有改善一點

然後又丟著過了一週

聲音到了我可以接受的程度

------------

這時候我就在想
是不是真的有變化?

我又買了兩隻(當時收件的時候同事都說我神經了)

拆開試聽確認兩隻聲音都一樣
我用一分二線這樣切換好幾次確定都差不多

就拿了一隻簡單記號(拿那種本來會綁線的線材纏繞在接頭位置

然後又是過了一週

拿沒有跑過跟有跑過的耳機一對比
聲音不要說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但是至少聲音順耳了許多

又是重複比對了幾次,並且跟第一次買的耳機對比

發現真的非常有差

所以就開始了習慣Burn-in的前置動作

-----------

最後我把兩隻多的耳機近乎原價賣人
還算是沒有噴太多錢......
這個主題好玩!引起我的注意了!本人耳機大小百來隻,燒很久了,只能說見人見智,聽感的東西很主觀,我是每隻都煲過,不管如何真的有差,且我是一耳重聽患者,聽說貝多芬也是聽障者,聲音在腦裡真的會自動平衡,給您最佳聽感,要追求好聲,直接換耳機較有感,心得是要前後端搭配好,清粥小菜猶勝大魚大肉!!真的
Burn-in有差嗎? 有的有,有的沒有,沒有絕對。

以常去e-earphone尋寶的經驗。
也不知道店家放多久了,請可愛日本店員從櫥窗拿出來,一開聽常慘不忍睹,
不買嗎? 可能就走寶了。
日本店家很專業認真,鑑定大多可以相信,回去聽個幾天就正常了。

不太相信代理商或特約寫手說的,run『很久』才會好聽,通常是打預防針,怕被覺得不好聽。
讓你乖等不知何年何月,期望會忽然變好聽。
台灣賣喇叭的也會,都會先說自己喇叭『不好推』,要搭高階大瓦器材什麼的~~
讓消費者覺得不好聽,是自己沒搞好。
煲耳機並非是優化耳機~只是讓聲音早點達到理想的狀態~
畢竟耳機在一開始的聲音~跟聽了一段時間的耳機~聲音本就有落差~

回歸到一點~
聽音樂是為了讓自己爽~

所以有些人想早點聽到自己較滿意的聲音~
有的人則是享受那成熟過程~
選擇的問題~

用過於直接的標題容易讓人家產生誤會~
使得有不同面向認知的人產生了不適感~
讓人誤會~感覺你在質疑人家不懂嗎?

內文方面是合理的解讀~
只是標題不用太過~畢竟不是新聞~

P.S:我個人是煲派的~因為我懶得等他成熟~所以我都是先聽~後煲~一天後再聽來感受他的變化性~基本的上擴跟煲機碟是必須的~
或許每個耳機初開的調性不同~前後差異性不大~但我還是得說~許多耳機還是有差別性的~尤其某個你很在意的點時~
(例如高音刺耳程度或是聲音的延展性)你勢必會放大那點的缺點與感受性~故在煲的過程中是為了提早聽到自己可以接受的程度~
等到可以之後就適可而止~畢竟耳機還是有他的使用壽命~過度了~也容易早點壞~不是嗎?
不務正業的護理師 http://ching3c.com/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