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這個遊戲很成功,但我一直有一個疑問,
1943是日本Capcom在1987年出的遊戲,
1987年的日本應該算是保守吧,
而1943是美軍戰鬥機攻打日軍,
並把日本一些著名的戰艦(包含日本魂的大和號)打沉的遊戲,
難道當時日本人民不會對這樣的遊戲設定感到反感嗎?
這個問題比較適合放在日本人較多的的論壇問吧!
THE666 wrote:
1943這個遊戲很成...(恕刪)
中途島戰役
輸了就是輸了
算是對挑起戰爭的反省吧??
這您看的點就反了,其實這是一種反向概念行銷。

玩家只有一台P-38,從被重創的航母(約克鎮號?)上起飛。
而關卡中要面對的卻是鋪天蓋地數量的日本大小型飛機,船艦。
除了數量多到誇張外,每一個關底BOSS體積都超大,
正是想表示大日本帝國的的大艦巨砲有多麼強大。

攻略上,如果對BOSS造成的破壞率不夠高,就根本不算任務達成,
(言下之意,沒100%徹底擊垮,日本就沒有輸),
尤其是第16關對戰大和時是不能接關的(投幣也沒用)。
在如此兇猛的火力下,不要說玩家的技術能不能撐得過,還沒打趴大和自己就先沒燃料了。
更是直接想給玩家訊息:想打敗大日本帝國有多麼困難。
所以說,整個遊戲其實就是一種反向概念行銷。

不過您以為日本國內就沒有不明白這層反義,而向卡普空抗議的人嗎?
當然是有的。
所以FC、PCE等家機移植版的BOSS名全部都被換成了三國志人物的名字(董卓、呂布等)。
敵我的塗裝也被刻意模糊到難以判斷軍種,FC版自機應該還是P-38,只是變成了紅色,PCE版自機更是變成了迷之複葉機(日軍九三式教練機?)。
這樣算是張飛打岳飛(日本打中國)嗎?
吾也猶民 wrote:
中途島戰役輸了就是輸...(恕刪)


1943是小弟國中的回憶啊
常常下課後跟同學到電玩店玩
這大概是小弟玩得最好的大型電玩
兩個人各五塊錢可以在臺仔前站三四十分鐘(第一關到最後一關大和號)
我習慣開2P(右邊)那支紅色的飛機
同學開1P綠色的
現在在月光寶盒上玩
一關都打不太過
GYOKUSHUNN wrote:
這您看的點就反了,其...(恕刪)

反向行銷+1

根本是帝國海軍大閱兵的遊戲,而且大和很難打,表示大和也不是隨便就沉的戰艦,雖然最後被美國叔叔大人打小孩給 "終戰" 了,可是日本帝國海軍還是很威的。
GYOKUSHUNN wrote:
這您看的點就反了,其...(恕刪)


請問你是認真的還是開玩笑?

我是不認為大部分人會懂這層反義,
我也不覺得CAPCOM是這意思。
藉由反向行銷緬懷過去的"光榮"(?)
因為大和是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 如果它不是拿來當成帝國海軍的代表, 總不可能用當時那艘倒楣的世界最大航母, 出航不到幾小時就被擊沉的信濃號當主角吧?

兩艘船在當時都是世界第一, 一個是死的悲壯, 一個是死得太丟臉, 日本人當然不會拿醜事來作主題

另一方面我玩過PC game的喋血珍珠港, 那個就很接近二戰的場景, 打日軍飛機打得很過癮
THE666 wrote:
請問你是認真的還是開...(恕刪)


以下討論,皆以AC初版「1943 ミッドウェイ海戦」(1943 中途島海戰)為基礎。
「改」與「移植作」的相關變更內容會在其中穿插提及。

為什麼會這麼說,我們可以從幾點來判斷。
1.當初機台稼動時,卡普空在海報上寫的宣傳是「きみに大和が破壊できるか」(你能夠破壞大和嗎?)。
對玩家來說,這就是卡普空挑明了給玩家下的戰帖。
雖然沒有明講,但是以背後的暗喻來說,就是你們(所扮演的美軍飛行員)能打敗我們的BOSS(大和)嗎?

2.根據日本「STGの作品別難易度を格付けする Wiki」(射擊作品作品別難易度評價百科),本作得分33,在卡普空自己所生產的所有射擊遊戲中難度排名第1。
同樣評價標準,系列後續作「1941」15分,「19XX」18分。後來的「1943改」13分。
要特別說的是「19XX」,STAGE2的BOSS外觀與火力配置完全就是大和級,只是名稱改叫「雷鳴」,位置在中東。但是難易度跟前作「1943」的大和,條件、待遇根本沒得比。

另外,我們可以比較一下現在最有名的射擊遊戲公司CAVE的作品。超過33分以上難度的,全部為「怒首領蜂」系列,以及「蟲姬」系列。熟悉射擊遊戲的朋友都明白,「怒首領蜂」的彈幕難度是如何的變態。
為何卡普空在1987年,就給套用大日本帝國艦隊的「1943」足以比擬2000年以後「怒首領蜂」系列的難易度?且最終BOSS大和還有各種缺乏補給、缺隱藏道具、不可接關,一砲血見底的各種特殊「禮遇」?我想這其中的理由已經非常明顯了。

3.上一篇也提過,各關對BOSS戰是有攻略條件的。破壞率滿70%只是勉強過關,破壞率不滿50%(各關條件不一)是視為攻略失敗,會把玩家打回重來的。(最多二輪,第二輪沒成功就算任務失敗)
為何破壞率不滿70%就不算成功?還記得自己的母艦「約克鎮」號嗎?實際上「約克鎮」在受到「飛龍」艦爆機隊的轟炸後並沒有立即沉沒,艦上損管與剩餘機體的調度仍在運作。一直撐到被潛艇「伊168」魚雷攻擊後才沉沒。
對手美軍尚且如此,日本設計師難道會設定自己人輕易被擊破?當然要給嚴格再嚴格的條件,否則怎麼對得起當時世界第三強海軍的名號?

4.修改。改關卡數,改設計,改難度、改BOSS名、改機體與船體塗裝等等。
這點上一篇也提過了。以下大致提一下各個版本修改的內容。

AC 1943各關卡與BOSS名稱
STAGE 1:利根 (重巡)
STAGE 2:加賀 (航母)
STAGE 3:亞也虎I (大型轟炸機 連山)
STAGE 4:扶桑 (戰艦)
STAGE 5:赤城 (航母)
STAGE 6:大飛龍 (大型轟炸機編隊 飛龍)
STAGE 7:伊勢改 (航空戰艦)
STAGE 8:飛龍 (航母)
STAGE 9:亞也虎II (空想機)
STAGE 10:陸奥 (戰艦)
STAGE 11:大飛龍 (大型轟炸機編隊 飛龍)
STAGE 12:山城 (戰艦)
STAGE 13:蒼龍 (航母)
STAGE 14:亞也虎III (大型轟炸機 富嶽)
STAGE 15:長門 (戰艦)
STAGE 16:大和 (戰艦)

AC 1943改各關卡與BOSS名稱
STAGE 1:加賀 (航母)
STAGE 2:亞也虎 (空想機)
STAGE 3:赤城 (航母)
STAGE 4:大飛龍 (大型轟炸機編隊 飛龍)
STAGE 5:伊勢 (戰艦)
STAGE 6:亞也虎 (空想機)
STAGE 7:山城 (戰艦)
STAGE 8:亞也虎 (空想機)
STAGE 9:長門 (戰艦)
STAGE 10:大和 (戰艦)

從「1943」改版為「1943改」,除了改善了設計缺失外,增加武器、修改敵機配置與耐久度等難易度相關內容,新增全畫面攻擊、玩家可互通燃料等要素。這些變更的目的,當然是增加趣味性,吸引玩家的投幣率。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修改,都是能讓人理解的。

1)玩家機體從P-38改為複葉機(未明記機種,外觀推論為PT-17)。
至於為何要做這樣的修改?P-38原本就不是海軍艦載機種,但PT-17同樣也不是。既然改版,為何不改為正確的F4F、SBD、TBD?除了逃避被史實機體擊沉的回憶外,我真的找不到任何更有力的說明理由。

2)BOSS拿掉了利根、扶桑、陸奧、蒼龍、飛龍。
除了考慮遊戲改版造成容量不足的因素外,為何要拿掉這些BOSS?
除去原本就不是在中途島海戰沉沒的利根、扶桑、陸奧外,蒼龍正是中途島海戰中首艘被炸沉的日本航母,而飛龍也是在同天傍晚被擊沉。拿掉史實沉船的原因,除了逃避現實這個解釋外,實在找不到什麼其他好理由。(至於為何不拿掉大和與長門?我想是因為大和是這遊戲設計的門面,拿掉它就不叫1943了。)

FC版1943
MISSION 1:リカク (李傕)
MISSION 2:カク (賈詡)
MISSION 3:アヤコI (亞也虎I)
MISSION 4:カクシ (郭汜)
MISSION 5:キョシュウ (許攸)
MISSION 6:ガンリョウ (顏良)
MISSION 7:チョウコウ (張郃)
MISSION 8:ロシュク (魯肅)
MISSION 9:アヤコII (亞也虎II)
MISSION 10:カユウ (華雄)
MISSION 11:ブンシュウ (文醜)
MISSION 12:チョウジン (張任)
MISSION 13:リジュ (李儒)
MISSION 14:アヤコIII (亞也虎III)
MISSION 15:リョフ (呂布)
MISSION 16:トウビン (董旻)
MISSION 17:カク (賈詡)
MISSION 18:アヤコ (亞也虎)
MISSION 19:チョウコウ (張郃)
MISSION 20:アヤコII (亞也虎II)
MISSION 21:チョウジン (張任)
MISSION 22:リョフ (呂布)
MISSION 23:アヤコI、II、III (亞也虎I、II、III)
MISSION 24:トウタク (董卓)

FC版的1943是卡普空於AC版發售次年1988年移植的,作品拿掉了副標題「中途島海戰」,變成了「THE BATTLE OF VALHALLA」(英靈殿之戰)。也是從這作開始,所有的敵我機體的塗裝都被改掉了,將所有BOSS的名稱也都改成了「三國志」人物的名字。

至於為什麼這樣改,雖然卡普空沒有明講,但必須知道家用機與街機的用戶數是無法相比的。家用機面對的消費者群更廣,程度也更參差不齊。如果沒有充足的考量,勢必會引起不必要的爭議。要知道日本直到現在,民間也還是有很多右翼團體的,更不要說在1987年當時。
NICO大百科對「1943 中途島海戰」的敘述為「讓美軍攻打日本的「自虐」遊戲」。所站的立場,我想應該很明確了。
所以修改內容,說沒有顧慮到這些右派勢力與右派思考的普通用戶,基本上是很難讓人相信的。
況且副標題的「英靈殿之戰」是什麼意思‧‧‧懂的人就懂。

另外,為何改為「三國志」的人名?那是因為當時NHK電視劇「三國志」大流行的緣故。這些人名當時可是家喻戶曉。加上卡普空當時自己也作了AC版吞食天地,所以拿這個點子來用也就理所當然了。

除此之外,FC版的變更還有:取消了2P協力戰鬥,追加自機性能改裝,密碼接關,蓄力雷射攻擊等。同時增加關卡到24關(雖然一堆是重複)。目的當然就是增加家機板的遊戲內容與遊戲時長。

PC-ENGINE版1943改
Mission 1 :Kyoshu (許攸)
Mission 2 :Ayako I (亞也虎I)
Mission 3 :Ganryo (顏良)
Mission 4 :Choko (張郃)
Mission 5 :Ayako III (亞也虎III)
Mission 6 :Ryofu (呂布)
Mission 7 :Totaku (董卓)
Mission 8 :Floating Fortress (水上要塞)
Mission 9 :Ayako Kai (亞也虎改)
Mission 10:Battle Train (裝甲列車)
Mission 11:Totaku Kai (董卓改)

PCE版的1943改是由NAXAT SOFT於1991年移植的。
移植的基礎當然就是AC的「1943改」與FC版的「1943」。這作有什麼特別呢?
PCE版的畫面要比FC版要好上許多,因此許多細節就掩蓋不住了。
1)第一關的許攸就是航母赤城,甲板上的「ア」忘記改掉了。
2)第四關張郃是魔改的伊勢改(航空戰艦)。在此之後,就沒有任何航母BOSS了。
3)呂布→長門級,董卓→大和級,剩下的全都是原創BOSS。
4)自機改了塗裝與外型,更像九三式中間練習機(紅蜻蜓)。

改到這個地步,您還能說它是中途島海戰嗎?至於好好一個1943為何被魔改到這個地步,理由‧‧‧我想我應該不必多說了吧。

綜合以上的資料,您還覺得卡普空當初在遊戲設計與後來改版時,對大日本帝國艦隊沒有特別的「照顧」與「想法」嗎?
當然,本篇只是針對遊戲的表現手法,以及背後的一些故事作探討,沒有否定任何玩家意見的意思。如有冒犯還請見諒。如您有不同的看法,歡迎一起討論。
GYOKUSHUNN wrote:
以下討論,皆以AC初版「1943 ミッドウェイ海戦」(1943 中途島海戰)為基礎。
「改」與「移植作」的相關變更內容會在其中穿插提及。


感謝你的回應,
看了幾行,值得細心閱讀,先回覆感謝你的熱心。

有沒有考慮把內容投稿到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RetroGameTime/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