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專業來說明電競筆電對於CPU處理器效能表現的一些正確觀念說明

基本上電競遊戲的進行
是遊戲軟體持續的在運用CPU和GPU的效能
尤使用者進行內容的操作和體驗遊戲進行的過程
一般來說絕大多數的遊戲進行時間都超過筆電CPU的高速叡頻時間
不論是U版或是標準電壓版本大多只有28秒的最長高速叡頻時間
有部份的超薄型U版處理器甚至會被限縮睿頻功耗或是被溫度牆提早壓回
用專業去探索筆電的真相--U版處理器的優勢與限制
對於U版處理器可以先看一下我這一篇的說明
U版處理器在很多方面都已經相當的好用了
甚至使用感受已經十分接近標準電壓處理器的表現
但是在電競遊戲方面的應用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
看到這邊應該能夠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了

遊戲進行的過程中,對於使用者體驗來說
顯示卡的效能輸出影響會比CPU效能出輸出影響來的大
FPS的張數表現通常是GPU顯示卡的影響遠大於CPU
因此在大串燒設計的筆電機種各品牌的設定都很一致
一定是去限縮CPU的功耗效能運作
大串燒的散熱設計有省成本和美化測試結果的好處
所以這幾年是許多品牌喜歡使用的散熱設計方式
優點是大部份的測試軟體都能跑出漂亮的成績表現
一些專業軟體的測試甚至可能贏過分離設計的機種
例如跑R15的CPU效能基本上不會用到顯示卡
大串燒的散熱設計就能利用全部的散熱能力來幫CPU解熱
當然就能有相當好的表現了,部份機種甚至能把45W長時功耗給放寬
對於部份的使用者來說這樣的設計反而是有好處的呢
當然如果是U版處理器的話這樣的設計會更有優勢
如ASUS的UX533就我的了解就是這樣的設計
讓他搭配的U版處理器甚至能解到30W以上的運作功耗
能有超過7代I7-7700HQ的持續效能輸出
就是大串燒散熱設計好處的代表之做
當然如果玩遊戲的時候因為顯示卡有運作發熱了
CPU就會被限縮能運作的功耗了,這是很合理也是必要的

用專業去探索筆電的真相--電競遊戲筆電搭配標準電壓CPU的應用與差異(標壓版CPU前導文)
標準電壓處理器機種的說明建議可以先看一下我先前發過的文章
基本上標準電壓處理器的長時間功耗是被設計在45W運作的產品
當然供電和散熱能力夠的話是能夠有比較好的效能表現的
供電和散熱就是筆電效能持續輸出的關鍵
因為大串燒的散熱設計和大部份的測試軟體不會同時雙燒CPU+GPU
所以大家看到的實測表現很多是失真的
也會誤會現在的科技已經進步到薄型機能和厚機有一樣的效能表現了
這一點是大家應該要清楚了解的
筆電一定是厚有厚的道理,薄有薄的代價的,大串燒的設計也是有好處有壞處的
用專業來說明電競筆電對於CPU處理器效能表現的一些正確觀念說明
如華碩的FX504GE的散熱設計
這就是典型的大串燒設計,在新版的BIOS加持下
單測R15能有很漂亮的效能表現,但是在部份CPU和GPU都吃重的遊戲
CPU甚至會被壓到只能在25-28的功耗下運作
這就是大串燒設計要面對的真實狀況,也是搭配高階顯示卡要加強的關鍵原因
不然顯示卡的熱太強回流到CPU端會讓CPU被壓回800MHZ運作
會產生非常明顯的LAG挫頓感,將會嚴重影響使用者的使用感受

用專業來說明電競筆電對於CPU處理器效能表現的一些正確觀念說明
微星的標準電壓入門款散熱設計,基本上就不算是大串燒的散熱設計了
所以在雙燒跟單測方面的差距就會比較小,相對的代價就是導管的數量要比較多

用專業來說明電競筆電對於CPU處理器效能表現的一些正確觀念說明
微星的高階散熱款將散熱片組增加為4組更能加強散熱的表現

用專業來說明電競筆電對於CPU處理器效能表現的一些正確觀念說明
華碩的GX531GM也一樣將散熱片強化成4組
雖然主散熱區一樣是大串燒的設計,但是CPU和GPU都加強了獨立的導管和散熱片
這樣對於3A遊戲大作的運行表現是能有相當大的幫助的
基本上CPU+GPU哥重載的遊戲體驗會有相當明顯的差異的
能夠在GPU重載運作下保有45W的CPU運作功耗,這樣的散熱設計是有必要的

在來當然就是更高階的不限鎖功耗的旗艦機種了
一般來說45W的功耗限制在沒有XTU降壓的情況下
CPU的運作時脈大約會只有2.8-3.2G
這會跟i7-8750H能夠達到的滿核3.9G有一段落差的
用專業來說明電競筆電對於CPU處理器效能表現的一些正確觀念說明
目前原廠狀態能讓CPU表現的最好的一台筆電
就是ASUS的G703系列,搭配I9-8950HK的機種,整體供電和散熱是最強大的
大部份的遊戲甚至能讓CPU跑到5G的時脈在運作
是能夠有不同檔次的遊戲體驗的,特別要求的使用者應該要了解到這邊的

用專業來說明電競筆電對於CPU處理器效能表現的一些正確觀念說明
微星的GT75系列雖然小輸一些些
但是價格便宜了不少,也是這個檔次相當好的選舉

用專業來說明電競筆電對於CPU處理器效能表現的一些正確觀念說明
微星的GT63系列雖然一樣是GT家族的成員
但是跟GT83和GT75不一樣並沒有長時間不限功耗的能力
CPU的部份是拉長到48秒對比一般28秒是有比較好
當然機器厚了在溫度的表現方面肯定是會比那些較薄的機種好的
顯示卡的部份GT63的GTX1080機種的GTX1080也是150W功耗的版本
跟G703和GT75/83的200W是不同的效能表現的

基本上目前的遊戲大多用不到超過4個實體核心的部份
所以I7-8750H的CPU效能可以達到1250CB以上
但是實際遊戲體驗是可能輸給能跑到滿核4G以上的前代處理器
目前在電競遊戲的筆電方面厚機能不限鎖功耗的機種
I9-8950HK>I7-7820HK>I7-7920HQ>=I7-6820HK>I7-6920HQ>I7-8750H
基本上真實的使用體驗是這樣子的,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簡單的說,就是cpu效能過剩,
目前的主流i7-8750h,6核12續,
已經強過前兩個世代的桌上型i7,
更直追上一世代的桌上型i7了~

3d遊戲,確實非常仰賴vga,
效能不足,就只能降低特效,
若特效已經最低還跑不動,
就只能升級更換顯卡或換台電腦了。

Kang-Wei Tzou wrote:
簡單的說,就是cpu...(恕刪)


我好像沒有這樣講的阿
你是怎麼歸納出這樣的結論的阿
答達大師 wrote:
所以i7-8750H的CPU效能可以達到1250CB以上...(恕刪)

全台灣不是只有捷元的15R和MSI GT75可以辦到嗎?
GT63的話應該就要降電壓
剩下其他的機種應該不可能了

一直很想探索筆電跑R15的極限
不過最近的評測出爐就覺得很茫然
G703和GT75好不容易跑出破1600cb的成績
可是要挑戰新的極限就沒那麼容易
這兩台短暫CPU供電估計可以到120W
在相對穩定的狀態下 大概可以跑到1850cb
若是降電壓到爆 應該會接近2000cb
畢竟供電要再上去才可能有大突破

照我對分數的狂熱而言
8C16T的入門跑分是2040cb
5G滿血的合格跑分是2200cb
當然我指的是能跑出來的最高分
因為跑偏低大多都是其他程序有干擾到

之前胖哥說CJS的桌電CPU筆電只能跑到65W
可是絕大多數的8750H筆電只能跑到45W啊...
65W的效能應該還是輕鬆贏過45W吧?
除非講的是"效率" 那就沒話說
但講效率 那8950HK也就自打嘴巴了...

如果真要讓電競筆電的熱度衝高
那可能要請捷元引進傳說中的神機(聽說是微星代工)

雙風扇10導管絕對不是在開玩笑
這台根本就是和藍天的P775打對台

印象中 我記得過去的筆電CPU 65W就頂天
但現在真正的厚機(非薄型機)不到80W都可以算不合格
連acer的Helios 500都算有合格
由此可知 電競筆電CPU的指標
在於不鎖功耗下能提供多少電,解掉多少熱

供45W電 解45W熱只是"普通"筆電的合格標準
要稱為"電競"筆電就要能跑出更高的功耗,解更多的熱,提供更高的性能表現
不然就只是淪為掛羊頭賣狗肉的形式

只是這些頂天的產品真的貴到爆
一般消費者大約只能承受到50K的價位
而且頂天的厚機大多都強制使用獨顯(貌似跟G-sync有關)
這會使筆電續航的能力弱化太多

站在廠商和消費者平衡的立場去思考
大概會有幾個比較明顯的目標
1.價格大約落在30K~50K
2.CPU供電和散熱都能突破45W天限
3.待機功耗低於10W 確保續航力
4.高度擴充性 提升記憶體或硬碟效能.容量
5.可拆式電池(?)

不曉得符合這樣條件的筆電
台灣目前能找到幾台呢?

來源:
https://www.notebookcheck.net/Eurocom-Tornado-F7W-i9-9900K-Quadro-P5200-Workstation-Review.373721.0.html
rockmanxza wrote:
全台灣不是只有捷元...(恕刪)


大大你的功力看起來相當的高阿
針對你的文章我還要跟我們老大討論了一下才有把握回答你
基本上長時間功耗45W是INTEL對CPU的規範
可以看到ASUS的新機短時間功耗都能衝到80W以上了
大部份的消費者都是買原廠設定的狀況下使用
會使用XTU去做優化調整的比率並不高
就如你有講過的桌機的CPU跟筆電的CPU
其實在相同的電壓和功耗下跑出來的效能差不多(標準電壓的處理器)
但是桌機的CPU因為能上的時脈比較高
INTEL原廠定的電壓也比較高一些
基本上45W功耗在過半的筆電散熱壓制能力都挺喘的了
搭配桌機CPU跑到65W的CJS機種請問會不會更喘呢
基本上用桌機的電壓跑到65W的功耗的效能是比45W筆電的要來的快一點
但是對筆電來說付出的代價是要高出相當的多的
在CJS目前跟本沒有專業的銷售體系來說
這樣真的對消費者會是好的嗎

在來就是筆電的CPU是裸晶直接接觸散熱器
桌機的CPU是有上蓋的就算是9代的產品
也沒有裸晶散熱來的有效率
功耗還多了20W之多
散熱設計甚至也沒有微星的GE來的好
這樣真的沒有問題嗎

在來就是電競筆電講求的是使用者的體驗
整體來說CPU並不見得需要提供那麼高的效能
剛好在今天我們的團隊有看到對岸一個小眾微博主的貼文
確定了我們這一段時間在努力證明的一些東西
目前電競機種的趨勢已經由高解析度方向轉為高頻率方向了
在FHD高頻螢幕搭配和高效能顯示卡的機種來說
高時脈DRAM對遊戲進行的體驗感受遠大於CPU超頻代來的好處
當然筆電的供電和散熱目前是還沒有達到基本的CPU頻率甜蜜點(3.6-4G足夠)
https://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14972539716059#_0
這是文章網址不過沒有追縱可能會看不到

基本上9代處理器的能效比應該會在提高12-15%之多
且INTEL在8代處理器給了ASUS動態電壓測試的優先權
後面應該還會有動態核心管理的技術導入
相信45W的功耗之下是有機會讓4個核心跑到4G左右的
這樣對大部份的遊戲來說已經可以有相當好的體驗了
當然在往上每0.3-0.5G可以是一個有感受的差距
真正要求的玩家一樣還是可以在旗艦級機種上面體驗的到的

電競筆電搭配高頻DRAM對遊戲體驗的影響可能遠比你想像的大
剛剛我也已經有另發專文說明了

答達大師 wrote:
基本上電競遊戲的進...(恕刪)


期待喜傑獅 I9-9900K筆電的效能~((((使用 SX-750 GX中,個人只是覺得這蠻猛的,不管是對於以後的替換性、升級性上,都不錯而已))

kevin lin 0602 wrote:
期待喜傑獅 I9-9900K...(恕刪)


基本上建議你要有正確的了解和觀念
桌機的CPU要發揮該有的效能
主機板的供電和散熱器的能力
這些都是筆電跟不上的地方
不要說9900K了
就算是目前9代已經上市的9600K都發揮的有問題了
你可以看看I7-8565U最高能到4.6G呢
難道搭配8565U的筆電會比搭配I7-8750H的還要快嗎
不要在被原廠給騙了吧
對岸是很多人在玩藍天的機器
但是那要懂電腦會修改調整才能有更好的效能
CJS目前的賣法每一個料件都貼貼紙不讓你動
連改個散熱膏都會影響到保固了
醒醒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