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上週二已為大家帶來 Insta360 Ace Pro 搶先動手玩的介紹,這篇主要就是加入 GoPro HERO12 Black 的對決,同時帶來 Insta360 Ace Pro 更進階的體驗心得;目前運動攝影機市場已形成三強鼎力的局面,繼 DJI Osmo Action 4、GoPro HERO12 Black 之後 Insta360 Ace Pro 可說是今年最耀眼的運動攝影機。從上次初步體驗後就明顯感受到 Insta360 Ace Pro 的硬實力,不論是友善操作邏輯、便利的上掀螢幕、準確的手勢控制、流暢的 APP 操作、穩定的低光源影片表現...等等,都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也顛覆我對運動攝影機的看法。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目前 4K 影片已經是串流影音的主流畫質,曾幾何時我們還為第一次在大螢幕看到 1080p 的訊號而感動落淚 XD,既然 4K 已成為觀看主流那麼對 Source 的要求自然也必須更高,藉此來滿足閱聽眾的需求,這也是為什麼 GoPro 從前代 HERO11 Black 開始就存在絕對的優勢,畢竟 5.3K 60p 相較於 4K 在後期處理上就是相對有彈性,對於二次構圖的畫質衰減也有限。Insta360 Ace Pro 在發表隔天也釋出了最新韌體,最高影片畫質從 4K 120p 提升到 8K 24p,從帳面數據會認為 8K 24p 真的很猛,不過它在防手震與廣角視角多少會被設限,但作為靜態、擺拍這類型的作業模式就完全不用擔心。

#延伸閱讀:Insta360 Ace Pro 搶先動手玩|徠卡加持、上掀螢幕、手勢控制通通有!


/// HERO12 Black vs. Ace Pro vs. GO3|外觀比較

正面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機頂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機背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左側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右側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機底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Insta360 其實最早是作 360 攝影機起家的,後來才進入運動攝影機市場,相較於 DJI 與 GoPro 來說它們家的攝影產品其實更多元,以上圖為例可以看到我也把 Insta360 GO3 納入分析,GO3 可說是釋放雙手的拍攝代表,兼具機動性與實用性,,與 Action Pod 合體之後還可以玩上掀螢幕,同時把磁吸概念發揮到淋漓盡致,不過低續航力、不可換電池、不支援記憶卡擴充與 2.7K 的最高畫質也成為它的硬傷;而 Insta360 Ace Pro 的出現也正好補足了 GO3 的缺憾,當然雙機的用途還是有所不同,Ace Pro 還是傾向於標準的運動攝影機。

從外型上來看,Ace Pro 的外型似乎比 HERO12 Black 還要再大一點,畢竟感光元件尺寸的差異,加上翻轉螢幕所帶來的影響,整體造型也比市售的運動攝影機還要 Tough,三機的拍攝鍵均位在機頂(廢話),Ace Pro 的機背螢幕比其它兩款都要大一點,自拍時能透過上掀螢幕取景的確是比前螢幕取景要友善許多,有什麼突發狀況也比較容易察覺到;HERO12 Black 的電池與記憶卡槽集中在機身右側,Ace Pro 則是左右開弓,而 GO3 的電池與記憶體均為內建不可換。

最後讓我們看到機底的部分,唯有 HERO12 Black 同時提供了 1/4" 腳架螺牙與自家的固定座,Ace Pro 與 GO3 均需要透過磁吸再轉接,這點是比較麻煩,若 GoPro 固定支架有專利問題直接給 1/4" 腳架螺牙也是個解套方案,不然臨時外出發現沒帶磁吸轉接座就整個 GG 了。



/// Insta360 Ace Pro 外觀與特色介紹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Insta360 Ace Pro 可說是 Insta360 寄予厚望的超級新星,畢竟過去的運動攝影機代表 One RS 系列連續幾代都是維持模組化結構,模組化聽起來有趣但對消費者來說其實弊大於利,就我個人而言換鏡頭的機率實在太低,而為了滿足「模組結構」使用時必須時時刻刻屈就於那個超迷你且邊框又超粗的螢幕,在執行檢視或觸控時的體驗真的頗差,現在 Ace Pro 總算扳回一城了!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Ace Pro 的造型與競品相比算是挺有個人特色的,鏡頭口徑與外框也比競品來的大,Ace Pro 的體積為 71.9 x 52.15 x 38.5(mm),重量則是 179.8 公克。Ace Pro 的感光元件為 1/1.3 吋同時還有 5 奈米 AI 晶片加持,搭載 16mm f/2.6 的超廣角鏡頭且是由徠卡聯合設計。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Ace Pro 內建三顆麥克風,分別設置在正面﹑機頂與左側,機頂上方設有拍攝鍵,支援關機狀態下一按即錄的功能,方便快速捕捉眼前的畫面。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總算不必屈就於 One RS 的小螢幕了,Ace Pro 直接奉上 2.4 吋的觸控大螢幕,這數字比 DJI OA4 的 2.25 吋或 HERO12 Black 的 2.27 吋都還要更大一些,同時 Ace Pro 的螢幕能滿版顯示所有的資訊絲毫沒有浪費,除此之外它的觸控反應與操作邏輯也是同及產品中的翹楚,我對它的操作體驗相當滿意。

上掀螢幕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機背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低角度取景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當年 Insta360 ONE RS 採用模組化結構,因此螢幕可以手動決定朝前或朝後,但不論朝前或朝後那塊螢幕都顯得過小,Insta360 Ace Pro 則採用前「資訊螢幕」,後「上掀螢幕」的配置。這樣的優勢就是可以快速掌握 Insta360 Ace Pro 的當前拍攝模式與畫質設定,機背螢幕上掀後不僅利於自拍,上掀 90 度之後則可作為低角度取景之用。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電源鍵位於機身左側,這個電源鍵同時也是「拍攝模式」的切換鍵,預設值就是錄影、拍照、縮時這三種,進選單後「拍攝模式」可自訂內容。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電源鍵下方的側蓋設有 MicroSD 的記憶卡槽,以及 Type-C 的充電/傳輸槽,支援 PD 30W 快充這在運動攝影機領域中也是相當罕見,側蓋打開後關上時記得要將蓋子關好,沒有兩道的上鎖提示是我覺得比較可惜的部分。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電池槽位在機身的右側,下拉後即可開啟,這枚電池的容量高達 1650mAh,官方提供的最佳續航數據為 100 分鐘(在 25°C 的實驗室環境下,關閉AI 亮點精選助手,錄製 4K@30fps 運動 HDR 影片測得)。

吉姆這次同樣有燒機測試,在 25°C~27°C 之間的戶外環境下進行測試,不論是以 8K 24p 或 4K 120p 這兩種錄影規格,分別可連續錄製 58 分鐘與 55 分鐘,這個表現的確讓我眼睛為之一亮。此外,快速充電僅需 22 分鐘即可將電池電量充至 80%,並在 46 分鐘內充滿電,這樣的充電速度在運動攝影機之中也相當少見,特別是沒有計畫買第二顆電池的業餘玩家,不論是邊拍邊充或拍拍停停的使用方式,都可以趁空檔及時補充電力。

底座結構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選配配件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支援快拆底座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過去 One RS 均需搭配原廠的外框才支援防水、防塵與快拆底座,全新的 Ace Pro 是一體成型結構不再需要倚賴外框,可惜底座還是未能內建 1/4" 的腳架螺牙,隨機會附上簡易版的磁吸式快拆底座,但僅支援 GoPro 通用的快拆結構並未內建 1/4" 螺牙。上圖的範例是選配的磁吸快拆底座,結構正如同 HERO12 Black 的底座,而這裡的磁吸安裝在吸附後可設定 Lock,避免激烈作業時脫落。



/// 手勢控制 + 獨家特色


Ace Pro 加入的「暫停錄影」與「快速取消錄影」這兩個新功能對拍攝者來說超級實用,「暫停錄影」能讓影片免於收錄垃圾時間的片段,例如:比賽暫停、暫離接電話、場景轉換時...都可以派上用場,省去事後剪輯的步驟。過去錄影作業遇到 NG 時只能中止錄影,這時影片還是會寫入記憶卡,只能事後手動刪除它,不過「快速取消錄影」在錄影時只要恆按錄影鍵就能直接刪除這部影片,不僅節省記憶卡空間事後要整理檔案時也更有效率。



/// 8K 24p / 4K120p|半室外燒機測試

▲8K 24p|半室外 25°C ▲4K 120p|半室外 27°C
吉姆這次同樣有燒機測試,在 25°C~27°C 之間的戶外環境下進行測試,不論是以 8K 24p 或 4K 120p 這兩種錄影規格,分別可連續錄製 58 分鐘與 55 分鐘,錄製途中我持續有用手來測試一下機身的溫度,畢竟機殼有一定的厚度,雖然偵測到 50°C 以上但摸起來還是溫溫的;另外雙機在面對長時間錄影挑戰之下,均順利錄到電力即將耗盡而強制中止錄影,錄影途中也從未出現溫度過高的提示,以上用縮時記錄的測試過程提供給各位參考。

Insta360 ONE RS 支援在錄影途中進行數位變焦,從側拍的影片中可以看到吉姆得倚賴這超小的螢幕來執行變焦動作,也因為螢幕實在太小的緣故也容易出現觸控失誤讀情形,至於變焦後的畫質各位就不用太過期待了,畢竟數位變焦就是強制去縮放既有的畫面,品質自然也好不到哪去,或許應急時可以派上用場。



/// 4K 30p 移動延時功能


這是在車內拍攝的夜間「移動延時」範例,透過 Insta360 App 輸出前記得要選擇「運動模糊」,當車輛快速移動時環境光源才會有光束般的速度感;以上是我手動調速後的成果,遇到紅燈我就將速度調到 64x,行駛途中則用 2x。



/// 生成 AI Swap 影片


透過 Insta360 App 能將影片套用到 AI Swap 生成製作成科幻、動漫或復古氛圍的虛擬實境影片,需先將影片上傳到雲端資料庫,僅接受 15 秒以內的影片,然後選定這中間的 4 秒來生成 AI,這一切都需要藉由雲端來運算,所以得看線上資料庫的忙碌程度,平均一支 AI SWAP 影片從生成到輸出約 5-10 分鐘,一個月可免費製作 90 支影片(如果我沒看錯的話XD),超過就要另外計費了。



/// 雙機捉對廝殺|Insta360 Ace Pro V.S. GoPro HERO12 Black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Insta360 Ace Pro 與 GoPro HERO12 Black 的錄影規格分別是市面上最高(8K 24p)與次高(5.3K 60p)的機種,因此列入吉姆本次的比拼重點,可惜沒有承襲 ONE RS 當時的 6K 寬屏模式「2.35:1」錄影模式;以下我針對 4K 防手震、360 度地平線鎖定防手震、4K HDR 效果、4K 慢動作、4K 微光環境、近期想入手運動攝影機的話也可以做為參考!



/// 8K 24p / 5.3K 60p|Insta360 Ace Pro V.S. GoPro HERO12 Black

以下是雙機的最高畫質,雙機都支援 4K 120p,不過 Insta360 Ace Pro 在發表當天釋出韌體更新後已支援到 8K 24p,也是唯一的幀率;HERO12 Black 的 5.3K 則有 60p、30p 與 24p 的選擇,以下是雙機最高畫質的比較。

▼ Insta360 Ace Pro / 8K 24p ▼ GoPro HERO12 Black / 5.3K 60p


/// 4K 120P 防手震比較|Insta360 Ace Pro V.S. GoPro HERO12 Black


Insta360 Ace Pro 內建的 FlowState 防震科技共有三種強弱等即可自訂,GoPro HERO12 Black 的 HyperSmooth 6.0 則是只有開關或自動偵測的選項,以上的比較我將 FlowState 程度設為「高」,而 HyperSmooth 6.0 強制「開啟」來進行比較。從影片中來看雙機的防手震效果來看我認為是平分秋色,不過 GoPro HERO12 Black 的 HyperView(12mm)超廣角,硬是比 Insta360 Ace Pro 的 16mm 要來的廣,可容納的景色也較多。



/// Insta360 Ace Pro|防手震程度比較


這裡同場加映三種程度防手震加上防手震關閉的比較,畫質均設定在 4K 60p,而在我的觀察 4K 60p 以下防手震的開關或程度都不會影響視角,且保有 16mm 的運動廣角角,不過格率提升到 4K 120fps 時最廣大概就只剩 18mm~20mm 左右。「防手震:高」雖然無法抑制 Z 軸的震動,但整體來說已經算是夠用了。



/// 360° 地平線鎖定比較|Insta360 Ace Pro V.S. GoPro HERO12 Black


Insta360 Ace Pro 的 360° 水平校正功能藏在 FreeFrame 模式內,它就像是 DJI 或 GoPro 所主打的地平線鎖定功能,不論是傾斜或顛倒握持,可自訂校正 45° 或 360°,拍攝前也會自動將畫面回正,所以當你有倒置拍攝需求時也無須擔心,此模式下畫質最高僅支援到 4K 60p,畫面比例僅有「4:3」的選項,需透過 Insta360 APP 或 Insta360 Studio 輸出後才能得到水平校正的效果,這點對使用者來說稍嫌麻煩也不夠友善,DJI 與 GoPro 機身直出的方式還是比較方便。

再來強制「4:3」影片比例所帶來的限制也不少,因為 4:3 裁切成「16:9」之後畫面上下的資訊會被裁掉很多,不過 GoPro HERO12 Black 在 360° 地平線鎖定的作業模式下,不僅保有 5.3K 30p 的畫質,同時有 16:9 與 4:3 的比例可選擇,被切頭切腳的機率也大大減低,這也是「8:7」感光元件的最大優勢。



/// 4K 30P HDR 比較|Insta360 Ace Pro V.S. GoPro HERO12 Black


Insta360 Ace Pro 的 HDR 影片最高支援到 4K 30p,重點是無法開關會強制開啟,如果你就是不喜歡 HDR 只要用 4K 60p 以上畫質即可解決;HERO12 Black 在 HDR 模式下 8:7 比例支援 4K,在 5.3K 畫質下僅支援 30fps,以上是雙機比較的成果,我個人覺得雙機的差異並不明顯,至少我無法一眼就看出來勝負。



/// 4X 慢動作比較|Insta360 Ace Pro V.S. GoPro HERO12 Black


Insta360 Ace Pro 與 GoPro HERO12 均可錄製 4K 120p 的慢動作影片,輸出成 4K 30p 之後可獲得 4 倍慢動作影片,如果你是拍 4K 120 的標準影片,手動輸出 4K 24p 的話便可輸出成 5 倍慢影片。



/// 微光拍攝比較-Pure Video|Insta360 Ace Pro V.S. GoPro HERO12 Black


不論哪款運動攝影機,面對以上這種微光環境都不會有好的表現,特別是開啟數位防手震之後那個果凍感絕非大眾可接受的程度,過去測試 HERO12 Black 時就領教過了,DJI Osmo Action 4 在同環境下的集光能力雖然比較突出,但還是無法抑制防手震所引起的果凍感。沒想到在今年的尾聲 Insta360 Ace Pro 居然辦到了,可說是運動攝影機的創舉,Ace Pro 在 Pure Video 模式下不僅有效抑制了防手震的果凍感,同時也抑制了低光高雜訊的問題,有影片有真相。



/// 微光拍攝比較 - 標準錄影模式|Insta360 Ace Pro V.S. GoPro HERO12 Black


這裡的比較起跑點相同,因為 Insta360 Ace Pro 這裡與 GoPro HERO12 Black 均採用標準的錄影模式,話雖如此還是看得出來 Ace Pro 在同環境下儘管同樣有果凍感與高雜訊,但的亮度明顯優於 GoPro HERO12 Black。



/// 裸機收音比較|Insta360 Ace Pro V.S. GoPro HERO12 Black

Insta360 Ace Pro 與 GoPro HERO12 Black 均內建降風噪的功能,比較特別的是 Insta360 Ace Pro 額外提供「指向增強」的選項,不過無法指定方向性,GoPro HERO12 Black 若是加購媒體模組的話就有指向性麥克風且可以指定前或後收音,但此時就會犧牲體積與防水能力。這裡主要讓各位聽聽 Insta360 Ace Pro 在各種模式下的人聲收音成果,人聲比 GoPro HERO12 Black 要更為突出且立體。

▼ Insta360 Ace Pro ▼ GoPro HERO12 Black  
 
 
 


/// Insta360 Ace Pro|48MP vs. 12MP

Insta360 Ace Pro 靜態拍照分別支援 HDR 拍照與標準拍照,標準拍照模式支援 48MP 與 12MP,且它的 48MP 並不像是硬拉上去的,因為 100% 檢視時所得到的細節同樣豐富,不會有明顯的油畫感,主要也是因為感光元件來到 1/1.3 吋的緣故,也是目前旗艦手機的主流尺寸。
A|48MP|16mm ISO100 f/2.6 774/1000000s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A|12MP|16mm ISO100 f/2.6 739/1000000s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B|48MP|16mm ISO100 f/2.6 1419/1000000s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B|12MP|16mm ISO100 f/2.6 1324/1000000s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 Insta360 Ace Pro|12MP 範例

01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02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03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04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05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06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07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08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09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10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11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12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13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14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 Insta360 Ace Pro 使用心得與結語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其實運動攝影機發展那麼多年,這兩年大家似乎都遇到了一個瓶頸,其一是錄影畫質、其二是微光下的表現,Insta360 Ace Pro 的出現可說是運動攝影機的規格破壞者,1/1.3 吋的感光元件尺寸與 DJI Osmo Action 4 齊平已是業界最高標準,Insta360 Ace Pro 雖然不像 OM4 與 HERO12 Black 擁有 12mm 左右的超廣視角,不過 16mm 對多數玩家來說還是勉強夠用啦!畢竟 Insta360 Ace Pro 的 f/2.6 還是大於 OM4 的 f/2.8,主要還是規格上的取捨。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本篇的的主角就是 Insta360 Ace Pro 與 GoPro HERO12 Black 的捉對廝殺,我這邊來簡單整理幾個最有記憶點的項目好了,Ace Pro 雖然有 8K 畫質但僅有 24p,不支援 16mm 超廣角與最高等級防手震,實用性也因此降低不少,或許會比較適合靜態擺拍使用;360° 水平校正這功能需透過 Insta360 APP 或 Insta360 Studio 輸出才有效果,原生 4:3 的比例較不利於後製這點稍嫌可惜。

來到微光環境時就是 Insta360 Ace Pro 的主場了,在 Pure Video 模式下能完全抑制電子防手震可能帶來的果凍感,同時也能抑制低光源高雜訊的問題,而且在同場景下可以發現 Ace Pro 的亮度明顯優於對手,真可說是日夜通吃。儘管無法完全取代機械三軸在微光下的表現,但我覺得已經很夠用了,特別是 Insta360 Ace Pro 手持自拍時還是看得出來前後景深的差異,加上準確的人臉偵測,自拍時完全無須擔心取景的問題。

吉姆在前一篇 Insta360 Ace Pro 搶先動手玩 已跟各位分享過不少使用心得,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回頭看看,例如 2.4 吋的上掀式螢幕、「暫停錄影」與「快速取消錄影」、手勢控制的加入,反應完全碾壓語音控制,也不用擔心在戶外時環境音的干擾;這都是過去不曾在其它運動攝影機身上出現的新功能,因此在體驗上格外有感,而且是真的很實用!

Insta360 Ace Pro 評測報告|日夜景通吃、規格破壞者降臨 ft. GoPro HERO12 Black
值得讚賞的部份:
◎ FlowState 防震已相當成熟,穩定效果與競品同樣出色
◎ 8K 24p 的影片畫質堪稱業界天花板,儘管有部分功能因此受限但 8K 就是 8K
◎ Pure Video 能完全抑制電子防手震可能帶來的果凍感,同時能解決低光源高雜訊的問題
◎ 2.4 吋螢幕同級最大且觸控靈敏,支援上掀與多角度調整,取景更輕鬆
◎ 錄影途中支援暫停(暫停後再繼續)與快速取消錄影功能(檔案不寫入直接刪除)
◎ Insta360 APP 連線快速且功能豐富,幾乎可作為主要的剪輯軟體
◎ AI Swap 的可玩性高,很容易就能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超炫影片
◎ 實測 8K 24p / 4K 120p 續航力均在 55 分鐘以上,且沒有過熱問題
◎ 支援 30W PD 快充,快速充電僅需 22 分鐘即可充至 80%, 並於 46 分鐘內充滿電

可以改進的部份:
◎ FreeFrame 需經過 Insta360 APP 或 Insta360 Studio 輸出才能實現 360° 水平校正功能
◎ 機底未內建 1/4" 螺牙或快拆底座
◎ 16mm 的超廣角與競品的 12mm 左右相比還是有點可惜
◎ Insta360 Studio 轉檔輸出的品質不佳,建議用 Insta360 APP 比較妥當
頭香~
最喜歡這種對決文,利弊分析大膽說,讓消費者一目了然,依需求挑選自己想要的產品。
吉姆辛苦了!
看完了還是好難選,各有千秋呀!
亮晶晶賓館
真的不好選,之前使用過Gopro的APP;輸出影片好用
吉姆林
但要付錢[XD]
福利社,推薦#1,#43
Insta360 Ace Pro ft. GoPro HERO12 Black 這個很難選,
畢竟我手上還有一台SONY的小白(SONY你真的不做下一代了啊><"),
但是我比較想入手能拍360度的機子^^
這小姐姐身材也很棒
把握當下、愛要即時;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新的設計很棒,但我不會買。
運動相機,現在就是首選Action4,原因很簡單,"運動相機"就是要"小巧好穿戴"。
GoPro跟Ace Pro都越做越大顆,已經不具備"小巧好穿戴"這種"運動相機"的特性了。

市面上"不小巧","不好穿戴"的相機,那可以說多的跟山一樣了~
同樣不好穿戴,需要拿在手上的相機,那Sony ZV-1 M2還有1吋sensor呢,不香嗎?
要更大sensor還有ZV-E10搭配廣角鏡頭,不就更強?

(其實1吋sensor拍出來的效果我已經不能接受了,更不用說小於1吋。
會委屈自己使用小於1吋的設備來攝影,真的就是因為運動時不方便拿在手上,
強逼自己使用罷了~

所以運動相機廠商強調自己那小於1吋的sensor拍出來的影片,畫質多好又多好.....
拿著ZV-E10在手上的我,只能靜靜的看著你們裝B~ 一邊冷笑~

"運動"不一定是體育那個運動(sport),
也可以是行進間那個運動(movement),例如行走時,騎機車時。
總之就是不方便手持所以要把設備穿戴在身上的情況。

我再說一次。
運動相機廠商,請別忘了,你們是運動相機~
"運動相機"就是要"小巧好穿戴"!
別忘了初心~

拿在手上攝影的領域,你們不佔優勢~)

但如果GoPro跟Ace Pro相比,那Ace Pro就是明顯的贏家~
GoPro真的不行了~ 只剩下死忠的user花錢買信仰罷了~

-----------

寫這麼多,但應該還是有人智商不夠,無法理解。
還是會說: "想要體積小那怎麼不選更小的Action2? 或者360 Go3?"
不然就是: "想要sensor大的怎麼不選FF的相機? "
還有: "你不要一昧追求大sensor"
(是的 這種人很多~ )

所以我畫一張決策樹方便看不懂的人:



所以也不是體積越小越好其他條件不重要好嗎? 體積小只是第一步,如果這步沒通過,後面的相機功能評估就不用說了~
懂?

拿ZV-E10跟不適合穿戴的運動相機比(例如GoPro 9之後的型號),就是要凸顯他們2者都很重,都不適合穿戴。
但有人就是看不懂這比喻
還說,那我為什麼不把ZV-E10綁在腳踏車上?
我告訴你,GoPro 12跟ZV-E10一樣,兩者都大到我不願意綁在腳踏車上啦~
真的要綁,我只綁Action4啦~
運動相機做太大就是不行!
你必須在固定小巧的體積裡面盡量強化,而不是為了強化所以越做越大台~
很難理解嗎?
t4236774
ac4跟ace pro差不到40克,騎公路車競賽的人或許很有感,但一般人是在可接受範圍,重量差沒到一眼就選ac4,反而是選ac2,但若從畫質考量ac2 vs ace pro,那是一眼就選ace pro
t4236774
每個人的考量點不會一樣,用途也不盡相同,大家也不是白痴,錢都是花自己的,否則ace pro就別賣了,別活在自己的邏輯世界裡走不出!
都很強的機子,除非很愛某品牌,不然就是拚價格了。
我的Blog https://akirachen.pixnet.net/blog 歡迎參觀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