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想起 6 月的 COMPUTEX 台北國際電腦展,雖說不算是手機的主場,華碩也算是依約推出了打造已久,號稱「前所未見」的電競旗艦級手機 ROG Phone。當時小編也有做一不算通透的報導,至今還是對其驚人的資訊量感到驚訝....大標中「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雖然來的有些誇張,但等了近 3 個月,拿到 ROG Phone 大全套(因為官方還沒訂名,這邊就稍微代稱一下)的當下,小編確實是有些被嚇到.....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要以一個特點定義 ROG Phone,屏除手機的相關硬體配置,有著相應「電競」,以及糅合 ROG 自家特色的外型、解決手機玩 Game 的操作而生,也蠻像 Edge Sense 的 AirTriggers 超音波按鍵外,就是「海量配件」這件事了,算一算大全套共有 7 個配件可供選擇,與目前電競手機走的路線完全不一樣。或許也是華碩所想的解決行動電競痛點的解答。

ROG Phone 可以算是小編測試以來特色最豐富的一項產品。由於資訊量實在太大,本篇將會以 ROG Phone 本體、配件開箱作為主軸,接續還會有手機本身的測試、以及配件實用與結論等幾篇文章做呈現,網友如果有什麼想知道、或是希望特別著墨的,也希望不吝回覆在下方~在小編能力內一定全力達成!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筆電用行李箱不稀奇,手機沒看過吧?



看到小標大概就知道,這次 ROG Phone 的包裝應該會相當驚奇,有關注電競筆電的同學應該知道,除了華碩之餘,acer 宏碁其實也有用過類似的方式,將頂級電競筆電搭配專屬行李箱的方式作呈現,這點在 ROG Phone 上也體現了,某個角度來說,大家也可以知道大全套的配件有多多......

這邊來看一下行李箱,官方還沒有跟我說詳細尺碼,有的話會再做更新,但大約是登機箱的尺寸。正面有著 ROG 明顯的「敗家之眼」,並採用了些微舊化的塗裝(小編當初以為是磨到.....差點就嚇尿了),下方的科技感線條呈現,已經不是 ROG 以往的馬雅圖騰,而是本次 ROG Phone 想要主打的 Cyberpunk 風格。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背面也一樣用了更多科技感的幾何線條去做設計。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頂部的扶手與中央採用了金銅色坐點綴,中央則是有 REPUBLIC OF GAMERS 的字樣,下方則是可拉出的拉桿。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這邊也附一下拉桿的最長長度給網友參考一下.....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行李箱右側則有 3 位數的密碼鎖,以及可側拿的手把外,這邊也使用了金銅色塗裝;兩旁凸起處則是行李箱開關,按壓後就會彈起並自動開箱。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另一面則是因應側放時,保護行李箱不被刮到的四個橡膠凸起。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接下來就是重頭戲了,開箱之後可以發現分為兩個區塊,並搭配算是蠻緊的固定帶繫住,算一算剛好是七個盒裝,含手機與全部配件的話,全部共有八個產品等待小編開箱測試,想到就頭昏.....啊是很興奮啦~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右側可以看到 Type-C 五合一擴充基座、GameVice 擴充遊戲控制器,以及專屬的保護殼;左側則是手機本體、TwinView 雙螢幕基座、ASUS WiGig 無線投影基座以及桌上型遊戲基座等配件。接下來,也會分開以各個產品做開箱介紹。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ROG Phone 本體


  
ROG Phone 盒裝在本次設計算是跟一般手機產品蠻不一樣的,盒裝採用三角錐的設計,在頂部與某一面可以發現敗家之眼的 Logo。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側面放下也有不同的氣勢呈現,感覺真的蠻有科技感的.....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有兩面也與行李箱上的科技雕刻相同,都印上類似的線條圖騰設計,並搭配 ROG Phone 的字樣,以這種角度來看的話,似乎橫擺才是這個盒子最適當的擺法.....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某側橫條的擺放區,則印有 ROG Phone 的型號(ZS600KL)與基本使用注意事項。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另一側則是有銀色並標註”ROG Active Aerodynamic System”字樣的銘牌,這邊也是開盒的位置。其採用磁性的方式做連接,輕輕打開後就能發現一個紙板連結的部件。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將紙板輕輕拆開後,以捲軸的方式往左開啟,官方說這樣的設計方式,也有在開箱 ROG Phone 時,有「近似」開啟武器的感受,小編是覺得蠻新奇的啦。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捲開後第一個看見的,就是唯一隨手機附贈的 AeroActive Cooler 主動散熱器,接下來則是手機本體,以及配件盒。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這邊也把展開後的盒裝翻個面,可以發現科技感的幾何圖騰其實是相互連接的。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檢視重頭戲手機本體跟 AeroActive Cooler 主動散熱器前,先來看看配件盒裝什麼.....配件盒採用六邊形設計,以側開方式打開後,就能看到充電器、編織的 USB-C 連接線(兩端都是 USB-C),與兩個塑料的小配件,這個後續賣個關子~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充電器具備 5V 3A(正常模式)、9V 3A / 12V 2.5A,最高可達到 30W,官方說明支援 QC 4.0 與 PD 3.0 等快充模式,不過要注意的是,這款充電器的連接埠為 USB-C,代表著一般 Type-A to Type-C 的手機線都無法支援。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緊接著終於輪到手機本體了,螢幕部分 ROG Phone 配置 6 吋 18:9 比例(無瀏海!)佔比 84.5% 2,160 x 1,080 FHD+ 解析度 AMOLED,支援 90Hz 更新率與 1ms 的反應時間外,也支援 DCI-P3 108% 廣色域、DCI-P3 10,000:1 對比度、 HDR(模擬而成)等規格,這點在下一篇文章中會再做詳細介紹外,也可以發現具備專屬桌布,以及 APP Icon 等設計特色。另外,玻璃採用了新的第六代康寧大猩猩玻璃(2.5D),在發表時沒特別講,不知道是最近才替換,還是當時就有留一手.....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螢幕兩側也設有雙喇叭,音效性能也具備 NXP9874 擴大器、支援 24bit/192KHz Hi-Res、DTS X:Ultra 以及高通 aptX 等規格。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機背也是 ROG Phone 的一大亮點,除了具備 Aura Sync 同步燈效的 ROG Logo 之外,機背的線條圖騰也跳脫以往的馬雅文明設計,改往 Cyperpunk 路線。右方除了雙鏡頭,左下的一個不規則區塊,則是指紋辨識區域,在當時發表時觸感可能需要習慣一下,但以外型來說是真的蠻炫砲的.....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背蓋這邊使用了第五代康寧大猩猩玻璃(3D),也使用了所謂的「3D 玻璃異形切割」工法,因為在手機的右側,具備所謂的”GameCool System”散熱系統,是一個所謂的異材質拼接設計,並搭配了所謂的電漿銅設計,這點在剛剛正面雙喇叭也有看見。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這邊也稍微解釋一下”GameCool 3D System”散熱系統,照先前發表的時候,可以知道這個散熱系統共分為三層,底層為 3D Vapor-Chamber 導熱板,板內設有供散色的液體來幫助 CPU 溫度擴散,中央則是有一層銅散熱器(Copper Heat Spreader)包覆電路板,這邊也稱為全銅中框導熱技術讓散熱更快(題外話,一般手機大多使用鋁,所以在一些強調散熱的手機,都會有銅導熱管等方式做散熱)。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最上層則是採用石墨板散熱板(Carbon Cooling Pad )近一步加強散熱效果,從官方的整體數據來看,GameCool 3D System 可以提供 16 倍大的散熱面積、60 % 的處理器散熱效率,以及 5 倍的高頻運作時間,畢竟在跑耗損運算能力的遊戲時,CPU 溫度降不下來,就會以降頻的方式因應,這點後續小編也會來測試看看 ROG Phone 在溫度控制上是否真的有那麼一手。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四向部分,機頂可以看到 ROG Phone 的天線設計,並有一個 mic;機頂部分則是具備 3.5mm 耳機孔與 USB-C 連接埠。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官方在側面的切邊上,也給了一個「一刀流」設計,可以發現接近機背處有個不太明顯的弧線切割,接近螢幕處則是有類似鑽石切割的工法;另外,在右側的上、下,以及左側的下方,可發現同樣有科技感的圖騰,這邊則是利用超音波的 AirTriggers 觸控感測器,玩法蠻像 htc 的 Edge Sense,玩遊戲時橫向可當作 L1 / R1 兩個按鍵,直立時則是可以靠單手握壓開啟 X-Mode 等功能,這個一樣在下一篇會有詳細介紹~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至於右側則是基本的音量、電源啟閉鍵;左側則是有退卡槽(雙 nano SIM 卡,不支援 microSD),中央可以看到一個以保護套塞入的客製化 48pin 連接埠,這也是 ROG Phone 算是最大的亮點所在,其支援 USB3.1 gen1 / DP 1.4(4K) / QC3.0+QC4.0/PD3.0) 快充等規格,也是轉接大部分配件的主要連接處。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AeroActive Cooler 主動散熱器


 
終於介紹到 ROG Phone 的第一個配件「AeroActive Cooler 主動散熱器」,這只配件是唯一一個不需要花錢另購的。看名稱就知道其功用大致上為何,正面有著鱗狀排列的孔洞,搭配下方的 ROG 敗家之眼,並可拉開來安裝至手機,安裝時也會圖騰設計,是說這個圖騰就有那麼一點先前的馬雅味了.....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背面則是有產品的相關說明,從這邊可以看到,這個配件一樣提供 5V-10V、3A 最高 30W 的充電規格,這就是安裝時可以發現的優勢了.....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實際裝上後可以發現,這款配件可以說是為了橫向玩遊戲的玩家做設計,雖然遮住了機背的敗家之眼,但配件上眼睛的也同步提供 Aura Sync 同步燈效,在內部也設有一只散熱風扇,號稱可以減少 4.7C 的表面溫度,熱風也會從左、右側散出;另外,配件底部則是提供了 3.5mm 以及 USB-C 連接埠,在充電與連接耳機時,就不會影響手握的感受,這點算是蠻貼心的。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首次見面的專屬保護殼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由於盒裝內的大部分配件,在 COMPUTEX 展中大多都有見過面~不過這次看到的 ROG Phone 保護殼,算是蠻意外的驚喜.....畢竟一般手機隨附的保護殼通常都是空壓,或是以簡單的設計為主,在這次 ROG Phone 的保護殼上,也有看出為了配件裝飾的痛點做設計。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這邊先直接裝在手機上,保護殼上也有連接手機上的線條圖騰,且敗家之眼也沒有被遮擋外,看到兩邊的凹槽,可以發現中框其實沒有被遮蓋,因此還是能使用 AirTriggers,一旁的散熱區域也用了不同的方式設計,看起來也蠻不錯的;另外,機頂與機底似乎會感覺有些縫隙,這也是此保護殼的亮點。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翻開保護殼的背面,可以看到上方與下方都設有卡榫以及黏貼的膠紙,這也表示這個保護殼可以將中央的保護版拆除,僅留上框與下框。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也來示範一下實際的安裝範例,這邊要提的是即使中央的保護殼不見了,上框鏡頭與指紋辨識器處還是有做包覆,算是蠻用心的;但卡榫的空格有點明顯就是了.....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至於為何要做分離設計呢?就是為了側邊的配件安裝做考量啦!這邊也搭配了 AeroActive Cooler 主動散熱器做範例,兩個配件搭起來其實也別有一番風味之餘,也能兼顧到保護作用(其實小編覺得這個保護殼還蠻像一家廠商 CORESUIT,但他們也好久沒有推新作品了.....)。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但保護殼能配合的配件,除了 AeroActive Cooler 主動散熱器以及其他不需容納手機的配件外,需要鑲嵌的幾乎都沒辦法配合,但要是預算有限的話,保護殼可以說是必備的選購配件之一。


◈簡單升級的 Type-C 五合一擴充基座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第二款配件則是簡單為主,就能擴充 ROG Phone 能力的「 Type-C 五合一擴充基座」,外型設計上其實沒有 ROG 的設計風格,並以 ASUS 華碩的概念為主,或許也能搭配其他 USB-C 的 Android 手機也不一定.....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在側面可以發現設有一個可供充電的 USB-C 3.1、兩組 USB-A 3.1(可用於傳輸資料、接上鍵鼠等),以及一個可輸出 4K 畫質的 HDMI 等連接埠,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另一側則是還有乙太網路連接孔.....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這邊也簡單示範連接手機的範例,連接線則是長 60cm,以在桌上的使用情境來說,應該算是蠻足夠的。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看來更霸氣的桌上型遊戲基座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手機桌機化這件事其實先前已經有像三星 DeX 等方式進行,而在 ROG Phone 上,剛剛介紹的五合一擴充基座已經有類似的概念,但同步也有加強版「桌上型遊戲基座」配件可供選購。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基座在設計上就蠻有 ROG 風格的,右下角的敗家之眼一樣支援 Aura Sync 同步燈效,整體的設計上也與 ROG Phone 蠻統一的;上方也設有散熱處方便手機連接時做導熱。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在正面的左上方也提供一個 PC / Mobile 畫面的切換鈕,可以在電腦螢幕、手機畫面做同步切換,像是玩遊戲在「農」的時候,就能搭配大螢幕追劇,要是需要手動打王操作的場合,則是可以反過來切換大螢幕;至於能不能搭配一般桌機做使用?其實也是可以的!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在基座的左側,可看見具備 SD 記憶卡槽、以及連接 PC 專用的 USB Micro B 3.0 以及 Display Port 1.2 連接埠。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在基座背部則有專供充電的 USB-C、四個 USB 3.1 Gen 1 Type-A、RJ-45 網路、4K 60Hz Display Port、4K 60Hz HDMI 輸出、3.5mm S/PDIF 與 mic 等連接埠。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這邊也來看一下安裝於手機的樣貌,詳細測試也請大家再等一等.....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哥倆好的 GameVice 手把與 ASUS WiGig 無線投影基座


 
緊接的要介紹的這兩款配件,某種層面上算是相互使用的,首先來介紹 ASUS WiGig 無線投影基座,顧名思義就是將手機上的訊號以無線方式投在電視上。從規格上可以看出,WiGig 基座支援高通 802.11ad 60GHz 無線技術,宣稱可達到 20ms 的低延遲反應速度,到時我們也會來做個測試.....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投影基座在外型設計上與 Type-C 五合一基座一樣,都是採華碩 ASUS 的風格做設計,上方也有好久不見的金屬髮絲紋.....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背面有著散熱區塊之餘,下方的 I/O 連接埠則分別是重設、HDMI、USB-A,以及電源插孔、按鍵等。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從上往下看的話,可以發現基座其實是有些傾斜的。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換到 GameVice 手把,其實這個痛點很簡單,「在看大螢幕玩遊戲的時候,以一般手機的虛擬按鍵,實在是很難玩下去.....」,因此華碩這邊也跟配件廠商 GameVice 合作,做了一只專屬 ROG Phone 使用的手把。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打開盒裝可以發現,手把其實是可以做折疊收納的,左、右方都有一只多向搖桿,右方有著基本 X/Y/A/B 四按鍵式,以及一個播放圖案的實體鈕;左側則是四向鍵,以及兩個實體鈕外,上方也有 L1/R1/L2/R2 四個按鍵。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連接手機的方式也很簡單,只要把右邊的 USB-C 對準手機機底的連接埠即可使用,右側一旁也有獨立的 USB-C 以及 3.5mm 連接埠(照片等等再來補.....)。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實際的裝設範例,可以發現左右雙喇叭也剛好在搖桿邊緣,並沒有被遮蓋。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一秒變掌機 影音體驗皆升級的 TwinView 雙螢幕基座


 
小編私心最喜歡這個配件,所以就放在壓軸了.....這款 TwinView 雙螢幕基座,對小編來說光看外型,就已經解決了行動電競的痛點了(有沒有那麼誇張啊.....),也算一圓小編的掌機夢了。還是回到正題,TwinView 雙螢幕基座顧名思義就是讓手機擁有雙螢幕,且有著近似掌機遊玩體驗的一款配件。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在外殼正面一樣有支援 Aura Sync 同步燈效的敗家之眼,同時也有加強散熱效果的銅片做點綴,並有對稱的兩個挖空設計,下方也有 LOCK 鎖定推桿。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背面這邊沒有什麼特色,但可以看到兩側手把的突起,握持感受其實還不錯外,在上方也刻印了 SD 記憶卡槽與 USB-C 充電埠的字樣。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裝上手機後,可以在下方多提供一個 6 吋 2,160 x 1,080 解析度的螢幕(下方也有 3.5mm 耳機插孔),可彈性同時顯示兩個 APP,或是遊戲雙畫面(需要本身支援),玩法可以說相當多元外,原本的雙揚聲器,在搭配雙螢幕基座後,更是升級成四個喇叭!(設置在下方螢幕兩側),小編試了一下,聽感真的有差別.....這邊也請繼續期待小編的詳細測試文....(被打)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來看一下裝上手機的樣子,可以發現挖空的地方,右側為容納雙鏡頭的地方,左側就是真的為了對稱所做的設計。而剛剛提到的 USB-C 充電埠與 SD 記憶卡插槽也能看到了。且上方(握持時的上方,這邊看是正前方)也有兩只實體按鍵,藉此代替 AirTriggers 做操控。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華碩ROG Phone全套大開箱 顛覆行動電競的使用常識

光是開箱就快花了 5,000 字做介紹,可見 ROG Phone 這次真的算是有備而來.....整體來看各項配件都有其發揮長處的「用武之地」;且說句實在話,能想到那麼多配件做搭配,以行動電競這個概念出發,並補足一些使用上的短處,不是說手機做的帥帥的,給個呼吸燈亮一亮,再把規格要堆多高有多高,也是令人蠻值得讚許的。另外,接下來在測試前,也不免好奇華碩這次在開價上會有什麼驚喜就是了.....

最後來附上一下 ROG Phone 的特色整理~也請期待下一篇:也就是關於 ROG Phone 本體的測試啦!

‧6 吋 18:9 比例 84.5% 佔比 2,160 x 1,080 AMOLED 螢幕,90Hz 更新率與 1ms 的反應時間
‧螢幕支援 DCI-P3 108% 廣色域、DCI-P3 10,000:1 對比度、 HDR(模擬)等
‧機背 ROG LOGO 具備呼吸燈,也支援 Aura RGB / Sync 燈效同步功能(尚無法與筆電同步)
‧螢幕兩旁設有雙喇叭,支援智慧擴大器與 7.1 環繞音效
‧配置高通 S845 處理器、Adreno 630 GPU‧8GB LPDDR4X Ram、128 / 512GB UFS2.1 容量
‧4,000mAh 電量,支援充 33 分達 60% 電量的 HYPERCHARGE 快充功能
‧支援 10V 3A 30W QC4.0、PD 3.0 快充‧具備 3.5mm 耳機插孔與 USB-C 連接埠
‧機身右側有兩個可自訂螢幕觸控點的 AirTriggers 超音波觸控感測器
‧機身內建新設計的震感回饋技術‧可讓 CPU 維持高頻段的 X-Mode
‧專屬的 ROG 桌布、APP Icon 設計風格
‧可調 Aura 燈效、檢視處理器、RAM 資訊與調整風扇的遊戲中心
‧三層散熱板組合的 CameCool 3D 均溫板冷卻系統‧支援 802.11a/b/g/n/ac/ad (5G, 2x2 MIMO) ; WiFi-Direct;NFC
‧側邊設有加裝各式配件的專屬連接埠‧強化散熱的 AeroActive Cooler 空氣動力風扇配件(側邊也有 3.5mm 耳機插孔與 USB-C 連接埠)
‧有支援 802.11ad 高速傳輸技術的 WiGig 底座與操控器手把 Gamevice
‧可搭配螢幕、鍵盤與滑鼠的桌機轉換底座 Mobile Desktop Dock
‧提供雙螢幕掌機模式的 TwinView Dock
‧主鏡頭為 1,200 萬 SONY IMX363 感光元件(1/2.55”)、1.4um 單位畫素、f/1.7 光圈、等效 26.6mm
‧支援 4 軸光學防手震、0.03s 相位對焦
‧副鏡頭為 120 度等效 12mm 超廣角
‧前鏡頭 800 萬畫素 f/2.0 光圈 廣角 84 度(等效 24mm)
‧雙卡槽為雙 SIM 卡(不支援 microSD),支援 4G+4G 雙卡雙待、5CA(台灣因頻段僅 4CA)
‧機身尺寸 158.83 x 76.16 x 8.3mm、重量 200g
Martin wrote:
想起 6 月的 CO...(恕刪)
這樣大全套,價格標到了多少,好奇,這樣真有人買,鐵定是爆貴
不虧是敗家之眼口袋要夠深

配件如果可以沿用就很值得買...
感覺編輯對馬雅的怨念很重xdd
看起來這些配件有不少重覆功能的,
會全買 ... 應該是為了那個登機箱吧!

印象中,配件好像有行動電源 ... 記錯了嗎?
這個我比較想要!
網路發言嘛... 多是隨便說說!別太認真..
Martin wrote:
想起 6 月的 CO...(恕刪)


太晚出了
如果價格在2萬內可以考慮
超過2萬...論玩遊戲還是乖乖買IPHONE
IPHONE在手遊的支援度還是比安卓系統高很多
而且手遊的平台是開放式 並不是像PS或XBOX或SWITCH有所謂的獨佔遊戲
沒有什麼特定遊戲一定要某隻手機才能玩之類的問題
ROG Phone大概只能吸引到一些小眾粉絲
而那些粉絲對ROG Phone的貢獻度夠不夠再出第2代....
嗯.....
那手機的造型太酷了~不知有沒有單賣手機?我想買~
還是蠻看好這台的,整個大全配檔次有出來
雖然看流出的訊息大全配好像會到5萬?
單機好像是2萬8左右

不過如果都有人願意砸幾百萬在天堂M我是覺得砸在這台應該也不是不可能
真的如果把手機遊戲看很重的人大概還是會買
我是覺得華碩能打破中低階血海改走高毛利路線,個人是高度支持的
就算我可能不是TA,沒有在玩吃雞/黑沙這種
但是整體設計是有蠻多打到痛點的部分

唯一未知數就是新iphone a12到底進步多少XD
不過就算iphone表現略好一點
只要不是什麼體感很明顯S845超頻版會卡
那我覺得根本不成問題,主要是就算iphone手機玩久遊戲也是會燙
ROG如果實測散熱也還是跟當初展示一樣強
那應該是很有看頭,在者是ASUS還有遊戲精靈(內建外掛)
以及這些周邊的支援,再加上虛擬的L1R1
認真要玩遊戲我想不出來買iphone的理由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